APP下载

浅析美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9-10许庆苗

高考·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美育高中政治策略

许庆苗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渗透至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不再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与否,更加将教育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共同发展。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观下尤为重要的一项教育重点,同样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成为综合人才的重点指标之一。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阶段,政治教师需要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学会政治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本文基于美育的教学特点,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个性特点,浅析美育在高中政治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美育;应用;策略

我们当下处于一个信息时代,生活多彩多样,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同时也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审美观念作为人们感知生活情感的重要因素,进而美育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地位也是孰轻孰重的。何谓“美育”?即教师通过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美以及艺术形式上的抽象美感化学生,促使学生从心理的情感深处潜移默化地接受正能量,进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而又良好的审美素养,能够欣赏、感知进而去创造美。高中政治学科的具体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形成争取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能够结合日常生活探究当下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生活的真理,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提高参与实际生活的能力与精神层面。美育就是在此基础上,以美孕育学生感知世界,激发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欲望。

一、巧妙借助具备文学素养的词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最常见的传授途径就是语言,而高中政治学科的教材就具备较多概念性的文字描述,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语言巧妙将教材枯燥的概念知识细化讲解给学生进行吸收和理解。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在组织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时,可以适当引用生动并且具备一定文学素养的词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中的美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大量具备美感的句子可以减缓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排斥感,进而能够通过感受字词间蕴含的美感提升自身对于政治生活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课程《揭开货币神奇的面纱》的课堂教学时,容易发现本节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货币本质以及发展进程,同时引导学生对货币产生正确认识。基于此,教师在实际课堂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投放白居易的诗歌《卖炭翁》,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所具备的经验找出诗中可以被称为“商品”的物品。学生通过一次观察得出部分答案:炭、红纱以及绫。教师将诗词进行朗诵,同时将学生可能遗漏的知识点加以重音读出,学生在思考片刻之后知道回答还有“牛”和“炭车”,教师进而可以进行纠正,其实这二者并不是商品。在学生疑惑之时,教师就此展开课堂的正式教学,并得出结论:商品就是可以用来交换的物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巧妙通过古诗词引出课程主旨,并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容易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缓和了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提升对于美的认知。

二、巧妙将政治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据研究数据现实,部分学生都会觉得政治教材中的概念知识较为枯燥和抽象,更别说与美感搭上关系了。其实,每个学科都拥有灵魂,它们的灵魂深处渗透着美与知识,学生若是深入政治学科的灵魂深处,便可感知属于政治学生独特的美。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首先剔除自身可能存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而在充分了解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创设出适合当下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将政治学生灵魂深处的美感完全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时,需要将教材知识与日常实际生活相互结合,促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出发,真正感受政治之美。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课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课堂教学中,容易得出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课程开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投放现下随处可见的机构打出的留学广告,并以“是否喜欢出国旅游和游学?”为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大部分学表示出非常感兴趣的神情。教师进一步展现出现代家长对于留学的看法: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以及求实心理。进而教师通过分析四种心理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视并明确自身应该具备的消费心理:我们只有明确的自身的消费心理,才能引导自身的价值观朝着健康合理的方向前进和发展,并且需要对四大消费心理加以辩证分析看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将枯燥的教材知识充分与日常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兴趣。并且新颖并诙谐的话题谈论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自身对实际形势的分析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三、合理安排审美主题活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學校和教师开始重点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充分教材知识,并以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安排合理的审美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审美主题活动。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形成爱国主义思想和信念。基于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为主题设计一期黑板报,并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分组安排任务。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深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并且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强化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以及分辨能力,并能够将知识巧妙地引用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基于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精神和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军基.浅析美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体现[J].学周刊,2019(29):99.

[2]龚思夷.美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美育高中政治策略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