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9-10杨军

高考·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培养

摘 要: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重视基础知识传授、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思维能力;中学历史教学;培养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1]“思维是以已有的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2]历史思维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综合获得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历史思维能力是以唯物史观为依据,从具体史实出发,认识、解释历史问题,发现历史规律的思维活动过程。”[3]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众多,其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中学历史教学中重要任务之一。本人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是利用一定的外在因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被充分的的调动起来,使潜在的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因素。从而促进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探索获得满足感。

在学习过程中,难度过大或者过小的学习任务,都不能调动学生兴趣,更谈不上去调动学生的思维。只有在学习那些“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东西时,他们才会感兴趣,并积极的思考。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学生服务,利用一切手段为学生提供史料、地圖、影像、数据等。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使学生会读、会看,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的思考,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这个过程教会了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培养了他们历史思维。

例如在教授“毛泽东思想”一课,当我们在讲授到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期间发表的一篇文章《论持久战》时。设问:为什么毛泽东要提出持久抗战?为什么不能迅速获得抗战的胜利?我们应该首先准备中国和日本两份地图,一份中日两国各项数据比较表。《血战台儿庄》和《太行山上》等影视片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持久抗战的必然性和持久抗战胜利的合理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如果学生缺乏必备的历史知识,没有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历史思维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历史思维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当然,如果仅仅有凌乱的不系统的历史知识也不能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只有将已有历史知识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才有可能运用已有历史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这就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尽量的夯实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同时在讲解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和事件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因素。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并且构建成一个完整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到《中日甲午战争》的内容时,我们应该说明清政府政治腐败,洋务运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我们还要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同时,我们还要向学生说明当时整个世界的大环境。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主义阶段。通过对比,学生也就能理解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必然性和日本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的必然性。学生同时也能理解甲午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为什么要瓜分中国以及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学生的认识水平自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培养分析能力,促进历史思维的提高

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群体的独特性,以及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做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的历史问题相结合,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历史事件存在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带领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培养他们的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历史思维。

例如我们教授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课时,带领学生读教材思考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什么能够独尊儒术?汉武帝是不是完全就采用了儒家而没有利用其它学派的做法?通过带领学生精读教材,告知学生分析事件时要把事件放到当时的具体大环境分析。我们就能够在充分阅读教材的前提下,分析材料从而获得我们所需要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到了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分析材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历史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仅仅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它教给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去观察、思考人类社会的思维能力。开发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其实方法很多。除了上述提到的三个方面外,还应有许多途径,诸如开展第二课堂、开展红色基地研学活动等。只要教师能够了解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遵循中学生认知规律;然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就能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媛媛:《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J],《考试周刊》,2007年,第46期。

[2]姚本先,桂守才,周策:《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3]王雄:《历史的理解与理解历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5年第9期。

作者简介:杨军,1980年10月,男,安徽六安市,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培养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对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功能的几点思考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