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020-09-10王珂

高考·上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对策

王珂

摘 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历史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培养主体意识,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以新课标为依托,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确立我要学的目标,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我想学的欲望,帮助学生树立我能学的信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学生主体意识;对策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历史作为高考考核重要学科之一,直接影响学生的升学率。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意义重大。目前高中的历史教学现状是教师教得很努力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是教学实效却不大。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托,进行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培养,使学生成为有能动性有创造性的学习者。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性

高中学生的心智已基本成熟,他们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思想敏锐,喜欢标新立异,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目的性。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快速发展,对于与自己不同意见的思想往往会表现出质疑,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诉求,并能支配自己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但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一定的偏激性,容易抓住一点不放,缺乏整体全面的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有效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使师生融洽相处,并对同一问题共同展开讨论,使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了解历史。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能张扬学生个性,使其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以激发其创造性,促进其主动活泼的成长。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路径

1.解读新课程理念,通过知识梳理确定学习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之初,要将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从学生上的第一堂历史课开始,让学生了解三年的历史学习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新课程理念进行解读,通过历史知识框架的构建,让学生了解高中历史的学习目标、过程,并明確不同年级的历史教学有不同要求。在教师的解读中,学生了解到高中历史的章节与初中历史不同,以认识到高中历史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当学生了解了历史教学目标,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就能汲取智慧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历史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对高二的学业水平考试有一个全方位的考虑,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定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课程理念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历史教学理念,明确教材中的资料回放、历史纵横等栏目的作用,以树立主动学习的目标,突出主体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有效学习是以兴趣为前提的,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时,会集中精力主动学习和探究,会调用头脑中的旧的知识体系进行新知识的迁移学习。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路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情境的创造,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视频、音频等动态图像直观展示历史发展动态,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史实的讲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利用设问法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按照正确思路分析历史事件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给学生设置适当的挫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以引导学生递进式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争论,使学生在有效历史课堂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主体意识。

3.通过开展阅读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高中学习过程科目多、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历史属于文科性质,大量知识需要学生理解性记忆,而阅读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和消化的最有效途径。

首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开放阅读载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历史知识的阅读理解。历史教材是历史研究专家将历史资源进行精练后编写的,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不能舍近求远。教材每一单元的前言都会提纲挈领地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对前言进行阅读,能掌握单元教学内容,能构建单元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标题、正文的线索进行知识内涵的挖掘。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史料,或让学生自行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一些史料,以正确阐述历史概念,还原历史场景,对历史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进行历史知识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段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分段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教师要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以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和对问题的阐述能力。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对旧知识的调用,对新知识的思考的讨论,进行知识的纵向比较,以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

再次,强化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路径之一。讨论有利于学生在火花的碰撞过程中解决阅读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各自发表意见,可以明确自身的学习优点和缺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要高效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就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以锻炼自己、超越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芳.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价值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4,(13):14.

[2]邹祝峰.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意义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4,(01):36.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程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走,找对策去!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