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而诵、心而惟,一声一语总关情

2020-09-10朱萍瑶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低段语文朗读小学

朱萍瑶

摘要:朗读是集口、耳、目于一体的一种有效的学习语言的方式。朗读过程中,朗读者将枯燥的书面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言,经过三官的全力配合,低段的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知识,提高识字量。小学低段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学会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运用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去感受朗读的乐趣,主动去发现中华语言文字的美。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朗读

朗读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初入小学校园的低段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朗读亦是如此。因此,作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应做好小学生朗读地引路人,有效指导好学生的朗读,热爱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本文试从激发兴趣、课程标准、创造性思维、有感情朗读、朗读方式和评价朗读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低段学生语文朗读指导效果。

1 激发朗读兴趣,做一个有声人

低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篇的课文,因为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是吟诵居多,靠着他们的记忆来读熟成诵,未认字先发声,是通过耳来输入,口来输出。但是,小学阶段的朗读,是需要口、耳、目三个感官同时发挥作用,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朗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低段的教师要抓住这个起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受到朗读的乐趣。现在的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多媒体在小学教师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小学低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现在非常受欢迎的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让学生观看综艺节目视频,体会朗读者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以及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2 准确、流利、有感情,读准读通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对小学语文低段朗读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朗读时用普通话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吐字清楚,声音响亮,尽可能没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不重复,不唱读;课标要求朗读时语气比较连贯,能读出逗号、句号等的不同停顿时间,节奏自然,速度适当,这是所谓的“流利”;“有感情”是要求朗读时通过轻重、抑扬、停顿等变化,把所阅读文本的感情传达出来,能读出陈述、感叹、疑问等不同语气,同时有主体的感情参与其中。三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成为一体。因此,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师要知道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来朗读。首先,正字正音。每读一篇课文都要先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生词的音,再抽学生读,把学生读错的字,发音不准的字,相机纠正指导。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和一些变调、轻声、儿话音、语气助词等都对学生一一指导,力求读准确。其次,停顿。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作用还不太明白,他们的文章句子都不太长,所以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唱读、顿读的现象比较多。针对这种现象,小学低段的教师要多给小学生讲解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长短时间的停顿,让学生练习、感受,尽快纠正不良的朗读习惯。最后是语气。教师要教读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不同读法,指导学生体会陈述句、问句和感叹句等特殊句调的不同读法,体会其中的不同语气。陈述句一般要用叙述的口气读,速度适中;问句要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读出疑问的语气,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来理解问句的语气;感叹句可以在学生体会了课文主人公的情感后,再来指导朗读,读出感叹的语气。

3 披文入情,用情读文

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先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再“用情读文”,把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当地通过读表达出来。

小学低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朗读。低年级的课文的很多内容都非常接近生活司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一年级下册的《我多想去看看》,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愿望来理解课文作者想要看看北京、看看新疆的强烈愿望,课文里的语句,在他们的自我理解和建构下,朗读课文的时候,会更加的响亮,带着更加渴望去旅游的心情读出来。

“披文入情,用情读文”的同时,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分析文本、字词,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联系,去想象,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自己去体会去感受,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 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

小学低段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在进行朗读时,明确朗读的方式,不同的朗读方式,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第一,范读。教师进行示范性的朗读,或者利用磁带进行范读,也可以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范读。低年级小学生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小学生能通过聆听范读来模仿,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第二,领读。请一些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来领读。由于低段小学生的整体朗读能力比较地,领读时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以一句一句进行零度,也可以把长句拆分开来领读。第三,齐读。齐读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朗读。齐读可以让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对于训练学生的读音、停顿方面具有帮助作用。第四,个人读。个人读包括指名读和自由读。指名读是教师单独让某一位学生朗读,小学生都有非常强的表现欲望,都希望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现,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自由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班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自己朗读课文,这种自由的朗读方式,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朗读活动中来,学生在自己的朗读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一些独立的思考。第五,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是低段学生非常喜欢的,因为他们充满了想象力,在朗读的过程中会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人物,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因此,低段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这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蒋宗姣.把握课程标准,探索作文教学新途径[A].讀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2).

[2] 禚秋生.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A].赤子(上中旬),2015(08).

(作者单位:义乌市赤岸镇赤岸小学)

猜你喜欢

低段语文朗读小学
写话,爱上你其实很容易
创设有效的低段阅读教学课堂活动
随文识字,培养低段学生“字感”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让游戏为小学低段语文拼音教学助力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