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科学史在高三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赵湘湘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赵湘湘

摘要:提升高中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中的重要指标,针对这项要求,教师要立足生物学中有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四个层面内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将这些全面落实于新授教学或复习课之中,并且还可积极借助生物科学史来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并指导其探索生物学研究的艰辛过往,以及科学家所具备的高尚精神与品质。此外,还要督促学生借助一些典型的生物研究事项来分析科学家的探索方法,全力领会其中所具有的科学方法与科学能力。由此看来,在复习课程中施以有关生物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对学生的课程内容学习及核心素养发展具有多重益处。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生物科学史;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是指向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高三课程教学或者复习课之中,教师可积极落实这些指标,借助生物科学史中的经典事例或者研究方法建造学生的素养技能与品质,力求提升其课堂学习的效果与整体化复习的效率。本篇重点结合高三生物教学课程,分析在高三复习课中,教师如何实施生物科学史教育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品质及能力。

1 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教师应借助生物科学史来帮助学生分析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与思路,并探析科学家在不懈探索中所持有的科学观点及具备的精神,这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生物知识的原理及推理、演变过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增进其复习效果,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用正确的生命观念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对生物学习热情与信心。

针对这一点,教师首先在复习课中要关注学生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造,在其中讲述科学家对于同一生物事件的争议及推理演变过程,以此揭开生物知识的本质,并宣扬科学家的精神态度。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这一篇章的复习为例,教师帮助学生简要梳理杂交实验的流程与步骤之后,还需在备课中特意制作一个纪录短片讲述该实验的发展背景,重点从“孟德尔与豌豆”到“摩尔根与果蝇”这一生物事件的演变做以分析,向学生传达摩尔根最初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认可,后经自己大量时间与研究后发现争议之处,接着便推翻了这些定律,并大胆选取其他实验材料来加以反复的探索与不断的验证,得到了更为科学与确切的答案。这种复习方式结合了科学实验的背景,增添了学生在复习中的趣味;其次可让结合背景来探索生物实验的本质与发展进程,增进知识认知与掌握;最后还可获以思想层面的觉悟,建造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升自身素养水平。

2 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是高三复习中的一项重点任务。教师可实施生物科学史教育来帮助学生运用归纳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思维方法,加固对理论知识或科学实验内容的认知,并促使其將这些知识高效地梳理与系统化整理,构建完善体系框架,以增进整体化复习效果。

本教材多处都蕴含到了生物科学史线索,这包括上述孟德尔遗传定律,其次还包括基因与染色体、DNA双螺旋结构的探索、光合作用以及其他的经典实验等内容,这些都是生物科学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小片段。在复习课中,教师可结合生物科学史的发展线索,帮助学生有规律地来梳理所学知识。比如在DNA双螺旋结构这一模块复习中,教师要制作课件展示DNA分子被发现、到后来被证实与不断演变的进程,认知这些之后,再让学生结合课本专业知识,简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这种方式能让理论知识以科学本质为依据,增进学生的透彻化理解。再则,高三生物课程递进式复习中,教师可在每节课教学中结合课件背景知识与课本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增进科学知识认知。而在每半本或一本教材的复习结束后,指导学生制作有关生物科学史的思维导图,让其对这些背景知识做以整体化梳理,并结合多方背景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

3 发展完善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生物课的复习中,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的透彻化认知是基础前提,而对于科学探究能力的掌握则是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还要借助生物科学史来深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的掌握,立足核心素养指标发展其素养技能。

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是指向学生在实验探索中的科学实践能力、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对此,在复习课中,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尽量创设批判性的教学情境让其体验与探究。比如上述提到的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在这一模块复习中,教师可训练学生辩证思维,让其自主构思实验流程,激活智慧发掘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摩尔根的推理结果。独自完成之后,学生还可在组内交流实验设计的思路,彼此间对比与分享,获取对该实验细节更为透彻的认知,借此提升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4 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还可在按部就班的课程内容复习与知识梳理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一项关键要素,指向学生正面素养品质的塑造,可助清晰探知实际生活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与理念,提升其在处事中对各类事物的理性解释、洞察与判断能力。对此期望,教师可借助生物科学史在复习课中呈现有关生物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与对现代化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体现社会议题供学生鉴赏与参考,助其在复习与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感。

以细胞呼吸这一模块的课程复习为例,复习课中需涉及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各自的发现过程。以无氧呼吸为例,教师制作有关无氧呼吸探索与发掘过程的动画影像,在其中将法国化学家吕萨克、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与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等细胞呼吸探索线上的相关人物,以丰满的动画人物形象呈现。并在每一页面中,体现这些科学家所对应的细胞呼吸发现经过,例如以动态图示呈现吕萨克所发现的酿酒过程中的呼吸原理。在动画展现中依次呈现不同时期的科学家研究出的成果与理论,可助学生通过对细胞呼吸发展史的逐步梳理,扎实回顾所学知识,增进其掌握效果。接下来还要与现代社会衔接,呈现与该部分生物知识相关的社会议题,比如冬季的水果储藏条件、不断发展与演变的电冰箱储存原理以及酿酒业或者其他与细胞呼吸相关的社会素材,供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做以鉴赏。这种方式能引发学生共情,使其在思索生活问题的同时明确生物学原理,获悉生物学带给社会发展的优势及推动力,全面造就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5 总结

总之,将生物科学史融入于高三生物复习课中,教师可积极建造学生的核心素养品质及技能,重视对其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建造,具体可立足课件普及生物学背景,并结合科学家的探索过程来展示其中优越的科学探究方法与验证手段,同时还可将生物学史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相衔接,供学生结合知识鉴赏与思索,力求增进其深度认知与掌握,既可提高其复习效率,又能造就其素养技能。

参考文献:

[1] 黄仙保.利用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9.

[2] 陈常锋.基于高中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学生教学,2019.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