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研究

2020-09-10高宏超

内燃机与配件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培养模式

高宏超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不断加剧以及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新能源的探索和使用成为了21世纪能源科学方面的主要攻坚方向。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汽车行业升级转型的主要方向,但由于传统汽车技术服务人才还未全面转型,使得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需要掌握新能源、电池以及软件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熟悉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工作内容,而传统的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人才要求,因此,研究和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更新是势在必得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新能源汽車人才的需求现状,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的改革措施做了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升级转型;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国际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我国,多个地区和城市存在大范围的PM2.5空气污染现象,而这部分污染有70%-80%来自于汽车的尾气,因此,我国在采用限行等措施减缓空气污染之外,还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指的是使用非常用能源来代替现有的化石能源进行车辆的驱动,而这部分非常用能源在汽车中的使用模式和传统的汽车是不同的。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需要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与驱动等先进技术,从而制造出具有新原理和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混合动力汽车(HEV)等。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服务人才不管是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达不到市场的要求,这将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1  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现状

在国家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各大汽车品牌均推出新能源车型。各个行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均具有一定的培养模式,其是根据不同行业人才所需要的具体能力和素质决定的。世界范围内较大的车企均具有一定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通过固定的培养模式为汽车企业输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汽车技术服务人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人才需求与实际供应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是研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足,但从事基础性加工业务的人员较多,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首先需要分析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1.1 数量上的需求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所需的技术服务人才数量也不断提高。目前来看,各大车企对于高技术研发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主要需求部门以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等为主。而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服务人才的供应存在着差异,二者主要是由于教育水平和地区经济水平不同而引起的。人才的供应不足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也使得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成为了各大车企争相抢聘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预计五年内,中大型车企共计需要引进服务人才300余人,其中博士生占比5%,硕士生占比50%-60%,本科生占比30%-40%左右。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对于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以“少而精”的选取规则为主,对于基层制造人员应当以“熟练细心”的规则为主,从而自上而下的打造一流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队伍。

1.2 素质上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对于技术服务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一性,目前,我国大部分车企都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人才。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员工多以汽车制造以及机电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为主,而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需的人才知识储备是多元化的,因此,传统的技术人才无法满足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总结来说,新能源汽车所需的技术人才需要满足以下素质需求:

①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应用学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所需要的工作能力。

②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长期用人需求,即“能用、好用、常用”,从而保证技术人才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前提下源源不断的为企业做出贡献。

1.3 专业上的需求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涉及到的专业包括汽车、电控、软件、机械以及材料等方面,而引进的这部分人才会根据其实际能力方向分别进入控制器开发、整车开发、部件设计以及电器设计等岗位进行服务。

2  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以及结合我国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状况,本文发现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上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我国高校是技术人才的主要供应单位,并具有大数量的高级研发技术人才。而在高校向企业供应人才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必要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得人才从高校流向企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浪费。而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主要问题在于学校的合作热情较大,但企业对此并不看重。对于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以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企业看来,保持传统的人员构成以及业务推进是对企业最为安全也最为稳定的发展方式,但也因此,企业的发展会受制于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最终落后于其他拥有较多新技术人才的集团。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急需高级研发人员和管理人才,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在前期就做好与学校的校企合作,从而保证自身的技术人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供应。而因为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2.2 人才引进机制及结构不合理

通常来讲,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引进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多来自于普通211/985及以下学校等,对于前沿的高级技术人才并未得到有效的引用。而通过校招而来的学生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在实际岗位上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磨炼才能熟练掌握工作技能。而在社招岗位上,所招聘的人员在稳定性上和可塑性上均不如应届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所招聘的员工多以本科生为主,其研发能力不足,使得企业在高端项目的研发上受到限制。同时,由于长期的人员更新较慢,使得整个车企的研发部门知识老化程度较为严重,对于新能源汽车项目中的新技术掌握不足,最终导致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向的发展受阻。

2.3 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因为新能源汽车是新出现的行业,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培养没有案例可以参考,使得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人才的培养缺乏重视,对于新进员工的工作能力训练还不足,同时,新员工能实际接触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也较少,使得员工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上的工作经验不足。

其次,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不足。企业注重在短期内对员工的培训,但对于员工长期的发展没有做足考虑,使得员工后期为公司输出资源的能力下降。

最后,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缺乏有经验的研发人员,通常来讲,在车企研发部门工作够五年后才能熟练掌握研发技能,但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内的研发人员资历大都不足,使得新能源汽车项目的研发推进存在困难。

3  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

3.1 深化新能源汽车行业内的校企合作

高校对于校企合作中新能源汽车服务产业项目的引进需要考虑和分析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合作企业的工作资质和设计能力以及是否和学校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结构需求契合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是依据学校和企业的不同需求而决定的,对于学校来说,原则上选择诚意合作以及较为知名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同时还可以针对于不同专业的汽车服务产业课程需求,在特定区域选择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小型企业进行合作,并要求合作企业派遣骨干领导来学校进行汽车类专业学徒培训。对于企业来讲,则优先选择教学实力较强以及汽车服务产业资源丰富的学校进行合作,但同时也可以依据不同的业务需求,选择更为契合且有实力的院校进行特定模式的校企合作。

企业带着汽车项目进入学校,提供该项目进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汽车服务理念教学,而学校则负责提供进行该设计项目的场地以及设备等,同时还有进行创业能力培养教学的汽车类专业学生作为工作人员进行汽车服务产业项目的具体实施。企业只需要派出该项目的骨干工作人员作为汽车服务产业项目导师,就可以以最小的成本获得该项目完成后的巨大效益,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则在项目进行中一边接受项目导师指导,同时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到的汽车理论知识应用在项目推行中的实际应用中,这使得学习汽车类专业学生熟悉了项目所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以及工作理念,提高了实际工作中的汽车服务产业能力,学校汽车类专业学生也可以在毕业初始就可以进入企业工作,省去了新人培训的企业成本。

3.2 双导师企业化管理制度

双导师企业化管理制度是指在企业化管理的校企合作项目中,除了企业派遣业务能力骨干来担任项目导师以外,学校也同时派遣班主任作为校企合作项目的另一位导师,两位导师合力对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学生进行培养与引导项目完成的制度。企业导师的主要作用是在校企合作项目专业化班级中进行项目的推进以及跟学生的面对面教学与工作,保证在项目推进中负责人与“员工”的及时交流。而学校导师的作用是辅助企业导师在项目进程中协调与解决各种科研上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负责实际项目推进中学生的行为管理以及心理疏导等。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学校导师相对固定,一般以项目所在科研专业的导师为主,而企业导师会根据校企合作项目的不同进行阶段由企业负责更换不同的负责人派遣学校进行指导。企业可以针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复杂程度决定是否组建企业导师團队,企业导师团队可以根据团队内不同分工进行项目中不同类型业务的同时进展,即企业可以拥有多名导师。在实际校企合作项目推行过程中,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应当共同学习和共同进步,在涉及到学校资源支持的领域,两位导师应当共同向学校相关部门汇报工作进展。

4  结语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但已经明确的是,在技术人才的选取上,需要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与企业化管理等,从而保证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能够以最高效率从学校流向企业。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在保证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情况下,保证企业长远的发展,并最终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熊梅林.中职教育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2]张金友.高职院校电动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研究[D].青岛大学,2017.

[3]陈荣英.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技能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4]卢宗霞.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培养模式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战略分析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