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政治参与过程中的政治效能感培养研究
2020-09-10毕雪传
毕雪传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政府网站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分析政治效能感对政府网站政治参与的重要影响入手;接下来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根据地理位置的差异选取长春市、南京市、长沙市三个城市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板块民意征集栏目,从中对比分析网站基本建设情况以及影响公民政治效能感的因素;最后就如何培养公民的政治效能感进行探索。
【关键词】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政府网站
一、政治效能感对政府网站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政治效能感是提高政府网站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政治文化基础
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定义“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政治效能感作为一种政治心理因素无疑是包含其中的。对于公民个人来说,政治效能感是影响其政治参与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具有较高政治效能感的公民会更积极、主动地关注政府网站信息,作为政治参与主体参与政治活动,形成比较高的政治参与度。相比之下,政治效能感低的公民往往觉得政治参与不会有什么效果,经常采取旁观的态度,甚至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治活动也无法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即便进行一定程度的参与,一旦遇到困难便会选择退缩甚至放弃。
(二)政治效能感是促进政府网站合法合理有序有效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
具有較高政治效能感的公民在政治参与中即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并采取较为乐观自信的态度去尽力克服。努力向内查找原因,将这一结果解释为自身努力程度还不够,相信只要自己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达成既定的政治目标。这种出现问题时的内在归因方式会降低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促进政治参与的合法合理有序有效。相比较而言,政治效能感低的公民在政治参与中遇到困难挫折时,经常表现出负面的情绪,对政治参与的结果缺乏信心甚至充满悲观,以至于对公共事务也会产生冷漠与疏离。
二、政府网站政治参与的现状
此部分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方法,根据地理位置的差异选取长春市、南京市、长沙市三个城市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板块民意征集栏目,从中对比分析政府网站基本建设情况以及影响公民政治效能感的因素。信息采集时间2019年5月30日。
根据其反馈情况即民意征集之后有无征集情况的反馈的完善程度依次排序:长春市,无反馈,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政府部门没有进行民意征集的汇总工作,另一个原因是有进行了汇总,但是没有在政府网站公开,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于公民更好更全面了解政治参与的基本信息具有一定的阻碍。南京市,有反馈,但相对较少,存在选择性反馈的现象;而且杂糅在民意征集里面,说明已经有反馈的意识,但是没有非常用心去经营。长沙市,有反馈,且单独成为一个板块:民意征集板块和结果反馈板块;典型的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有助于公民政治参与效能感的提高,从而实现更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
除此之外,具体点开相应的内容来看:以下方面也会影响到公民政府网站政治效能感:首先,民意征集数据信息发布的规范性,例如有无明确开始结束时间以及有效参与途径;其次,公开征集民意的公共政策议题情况:涉及文化教育领域议题、涉及基础民生领域议题以及涉及城市建设领域议题等等,对比中可以发现公民对与自身密切相关的议题更加关注,参与度更高,政治效能感也更高。再次,公开征集政策意见建议采用的主要方式:现阶段意见征集的方式主要有:官方网站、电子邮件、部门电话或传真、书面邮寄、政府微信微博;是选择线上还是线下还是两者皆可,便捷多样的方式会吸引更高的参与度。最后,给公民提供参与时间期限方面,以长春市提供给公民参与时间期限分布为例,比较紧急的议案是在一周左右时间,普通议案会在一个月左右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
数据统计及分析可见,政府网站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政府网站建设的越好,相应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公民政治效能感也更高。
三、政府网站政治参与过程中政治效能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学者们对政治效能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按照专业领域比较权威的认识,将其分为内在政治效能和外在政治效能感两个方面:内在政治效能感是指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了解政治事务、认知政治过程的全貌以及参与政治活动的程度,也就是说个体自认为自己具备影响政治的能力,是面向自我政治能力的认知;外在政治效能感则是指个人相信政府及其官员对于民众有所反应并予以重视的程度,也就是说,外在政治效能感是个体对于政治体系回应度的认知程度。根据这个分析,此部分路径选择也从这两个方面具体展开:
(一)公民内在政治效能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首先,提高自身政治参与的素质与能力,并积极参与到公共生活中来,在实践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与参与感。确定合理的政治参与目标,政治参与的目标既不能太高,否则难以实现,也不能太低,否则没有成就感,只有确立公民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实现的政治参与目标,才能使公民在体验到成功的同时实现政治效能感的提高。其次,广泛接触大众传播媒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和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经常关注和使用网络政治信息,对提升公民的政治效能感有很大帮助。研究表明,公民在大众传媒接受公共事务信息越频繁,其政治能力越高,相应地其政治效能感也越高。
(二)公民外在政治效能感培养的路径选择
首先,提高政府的回应性。斯塔林在《公共部门管理》一书中提出“回应是指一个组织对公众提出的政策变化这一要求做出的迅速反应,也可以说是政府对公众所提要求做出超出一般反应的行为。”根据上文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网站建设更加完善、回应程度越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越高。其次,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基层民主是民主政治的根基,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基层民主的发展完善,为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和提升政治效能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斌.网络参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 石瑛,董丁戈.论基于政治效能感的公民政治参与[J].学术交流,2012(09):17-20.
[3] 张平,李国青.论政治效能感的作用机制及其培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55-57.
[4] 李蓉蓉.政治效能感:内涵与价值[J].晋阳学刊,2010(02):122-123.
[5] 杨小明.网络化背景下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透视[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