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江月下的千古绝唱

2020-09-10刘雯雯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琵琶行全诗琵琶

刘雯雯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乐府诗。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通过描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讲述她的不幸经历,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其人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无辜被贬后的愤懑之情。接下来,笔者就带领大家来赏析《琵琶行》的艺术美。

一、意境美

通读全诗,不难发现,《琵琶行》一诗景随情移,融情于景,人物、景物、情感,三者浑然一体,达到了水乳交融、相映生辉的艺术境界。在诗的开篇,诗人通过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秋江月夜送别图”。“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描绘出一幅寂寥、凄清的画面,给人带来萧瑟、凄凉之感。“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写出了主客无语凝噎、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样子,营造出凄凉、清冷、伤感的氛围,抒发了诗人饯别朋友时的惆怅孤寂、无奈失落之情。江水茫茫,月色朦胧,秋风瑟瑟,枫叶沙沙,荻花飘飞,呈现了一种如诗如画、朦胧凄迷的意境。这些富有秋天特色的景物也饱含了诗人的悲凉与落寞之情,使全诗充满了“悲凉”的意味。“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正当主客愁苦怅然之际,悠扬的琵琶声划破万籁俱寂的夜空,打破了四周的宁静。“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声戛然而止,无声胜有声。一江秋水,一轮明月,一曲琵琶,耐人寻味,清冷中藏着凄凉,惆怅中暗含伤感,呈现了一种凄美朦胧的意境。

二、叙事美

《琵琶行》一诗是一首叙事诗,字字含情,句句关情。诗人寓情于事,以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写下了琵琶女不幸的遭遇。在诗歌中,他设置了琵琶女独守空船和自己被贬谪两条线索,一明一暗,虚实相间,相互交织。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叙事,先通过写秋夜浔阳江头的饯别宴,引出琵琶女,然后细细刻画了琵琶女弹奏的动作,赞美了她高超的演奏技艺,之后道出琵琶女悲惨凄苦的身世,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无限怜悯和深切同情。正所谓“弹者有情,听者有心”,那高低抑扬、跌宕起伏、变化多端的琵琶曲既体现了琵琶女回荡起伏的内心世界,又展现了诗人坎坷失意、郁郁不得志的心情。这哀伤的琵琶曲和身世悲惨的琵琶女,触发了诗人内心的隐痛,引发了他的情感共鸣,勾起了他对自己仕途遭遇的回忆。接着,笔调由暗转明,诗人“由彼及此”,发出“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将整首诗歌推向了高潮。

三、音乐美

《琵琶行》是诗歌与音乐完美融合的典范,令人拍案叫绝。细细品读《琵琶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美妙新奇的音乐世界。恰到好处的叠词、双声词、叠韵词使诗歌具有节奏美,如“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问关”“莺语”“幽咽”等叠词、双声词、叠韵词自然贴切,既写出了音乐之美,又增强了诗歌的節奏感。为了写出琵琶乐曲的美,诗人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诗人以“急雨”比喻琵琶声的粗重急促,以“私语”比喻琵琶声的轻柔舒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以“大珠”“小珠”比喻琵琶声的清脆圆润、错落有致;“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以“莺语”比喻琵琶曲声的悠扬婉转,以“泉流”比喻琵琶曲声的低沉冷涩,“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使原本不可捉摸的音乐,变得可见可感、生动形象。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进,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

《琵琶行》堪称秋江月下的千古绝唱。在赏析时,同学们要注意用心研读,细细品味,反复揣摩,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琵琶行全诗琵琶
我和我的琵琶
吕楠作品
朋友
劝学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从《琵琶行》浅谈知音情结
“琵琶”和“枇杷”
吴绪经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