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9-10黄美英王子权陈冰萍刘嘉欣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黄美英 王子权 陈冰萍 刘嘉欣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在青年群体广泛运用,手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由此引发了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甚至出现手机成瘾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研究随机抽取791名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了解到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手机成瘾人数达到13.6%,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明显,在年级、专业和使用手机时长上存在着差异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手机成瘾;过度依赖

1.前言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5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其中,大学生手机用户比重较大,且是网络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不断普及,手机备受学生青睐的同时,引发了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甚至出现手机成瘾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随机选取800名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91份,占问卷数的98.87%,其中男性368人,占46.5%,女性423人,占53.5%,大一年级学生318人,占总体人数的40.2%,大二年级学生289人,占总体人数的36.5%,大三年级学生184人, 占总体人数的23.3%。

2.2调查方法

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MPAI)由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编制,主要用于诊断青少年和大学生手机成瘾。该量表采用5点评分,1表示从不,5表示总是,包括17题,4个维度,分别为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和逃避性。

3.调查结果

3.1大学生手机成瘾基本情况

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的791名学生当中,有108名符合手机成瘾的诊断界定,占调查人数的13.6%,这说明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比较严重。

3.2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差异性

3.2.1所在年级和手机成瘾的差异性

如表2所示,学生所在年级和手机成瘾的低效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学生年级越高,手机成瘾现象越少,年级越低手机成瘾现象越严重。不同年级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其手机成瘾占有率不尽相同,调查发现大一年级要比大二和大三年级的成瘾比率要高,这可能由于大一年级的学生,相对于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还未适应了校园环境,离开了自己原来熟悉的环境,缺少陪伴,加上大学自由时间较多,相对于大三而言他们并没有就业、毕业的压力,基本上每个人也都拥有电腦和手机,因此使用手机使用的时间相对较多,手机成瘾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3.2.2 专业与手机成瘾的差异性

在调查中发现,专业与手机成瘾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不同的专业,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占有率也是明显不同,按照文理科大分类来看,文科学生手机成瘾占有率要高于理科学生的占有率,文科专业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占有率是最高的,占所有手机成瘾者的42.7%。文科生,他们专业自身就是要多接触语言化的沟通,学生选择此类专业,也是对管理比较感兴趣,这跟性别特征具有一定的联系,相比专业知识的枯燥无味,聊天、娱乐更具吸引力。针对此类情况,高校老师、学生工作者,应从疏到导,将学生对非专业的聊天、娱乐引导转向专业知识的比拼竞赛上来[1]。

3.2.3 手机使用时长与成瘾的差异性

如表3所示,研究高职大学生手机的使用时长与失控性, 戒断性, 逃避性, 低效性共4项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发现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长和戒断性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83,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使用手机的时长和戒断性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手机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已经成了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6个小时左右,且将近50.3%的学生几乎不会去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可见大学生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的确很长。

4.总结与思考

4.1总结

根据此次调查报告可知,手机最主要的用途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通讯需求,如短信、电话等,网络因其自身的便利性、丰富性和快捷性,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学习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和娱乐的需求,但是使用不恰当,也会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2]。

本次调查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3.6%,王浩调查对山西五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的结果为轻度成瘾19.67%;重度成瘾7.95%。胡玫君人对青岛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手机成瘾进行调查,检测出有网络成瘾的为38.1%。欧重香对广西13所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调查结果为8.67%。本次调查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发生率13.6%,基本上与国内研究显示的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相差不远。

4.2思考

4.2.1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减轻手机依赖性

大多数学生由于过度的沉迷于手机,导致于降低了他们自身的学习效率,这种现象出现在每一个年级群体中,可见,高职院校学生过度沉迷于手机的问题逐渐扩大,应提高警惕。学生应该理性认识手机网络虚拟空间,提高使用手机的自我管理能力,合理的安排时间在手机上,学校定期组织相关的讲座。学校定期组织关于手机成瘾的讲座和宣传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宣传和讲解的方法,让大学生认识手机成瘾的概念及危害,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学生如果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的奋斗目标,那么他们就会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实现人生目标上,而没有明确目标,得过且过的学生,他们只为了一张文凭,缺乏学习动力,消极对待学习,往往会将精力转到网络当中,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针对专业的差异性,可以在不同年级设立不同标准,给予适当的外在压力。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信心较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动手能力较强,针对这些特点,可以在不同的年级设立不同的总体目标,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不同群体目标,一方面可以给到学生锻炼和完善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外在适当的压力能够使学生更加重视、更为紧张,引导学生走向积极的一面[3]。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促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自立,从容面对困难与挫折。

4.2.2 丰富校园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高职学生没有合理的使用手机,致沉迷于手机中,使用手机时长较长的占了所调查人数的一半,使得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学习效率被手机严重影响。学生应得明确手机用途,加强自控能力,充实的课余生活可以帮助大学生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学校安排各种广受大家欢迎的校园、社会活动。校园活动在占据学生使用手机时间的同时,使得大学生的团结合作、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展;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认清现实,从手机中走出来,走向群体[4]。

4.2.3 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减轻手机依赖的危害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作息安排以及合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产生好的自律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大学生都会接触到的,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应教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手机成瘾,讲明手机成瘾对大学生身心的危害,让他们从主观上明确手机用途,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参考文献:

[1]罗睿,刘柏涛.孤独感和人际适应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20,(23):183-186.

[2]陈欣,林悦,刘勤学.科技干扰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需求网络满足的作用[J].心理科学,2020,43(02): 355-362.

[3]游建雄.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调查与分析[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04): 10-13.

[4]李昊,张银花,李亚楠,等.大学生焦虑在手机依赖与核心自我评价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 32(08): 700-70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立项项目(pdjh2020b1400): “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黄美英(1991-)女,广东惠州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工作管理。

王子权(2000-),男,广东陆丰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学生工作管理。

陈冰萍(2000-),女,广东潮州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刘嘉欣(2001-),女,广东惠州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