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条件下数据赋能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创新

2020-09-10宗言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0年9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创新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基建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新基建条件下数据赋能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创新的分析,探讨了数据赋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以此加强对新基建条件下数据赋能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顺应新基建发展趋势,提高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水平。

关键词:新基建条件;数据赋能;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9-0000-00

1新基建的相关内容

1.1新基建定义

基础设施是保障人们在国土空间中实施各类生产,开展生活活动的重要前提,过去对基础设施的定义是指电力设施、电信设施、铁路设施、公路设施、水利工程设施等,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交通基础设施部分已经位列世界前列,在部分领域中遥遥领先于大多数国家,这就促使基础建设定义发生改变[1]。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了5G商用,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新型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新定义。在此之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疫情控制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经济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5G、工业互联网等。

1.2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差异

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之间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两者所依托的技术支持不相同。相对传统基建来说,新基建对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其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建技术含量更高的基础设施,旨在逐步实现城镇化,促使城乡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因此更具创造性;二是两者的增长阶段不同。新基建的增长主要在于其起步阶段,能够带来较大的投资边际效应。中国信通院预测五年内,5G商用可间接拉动经济总产值达到二十四点八万亿元;三是两者对实体空间有着不同的需求。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来予以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走集约化道路,对空间的占有率越来越小,如5G基站非常小,数据储存芯片更是小之又小[2]。

1.3新基建的重要作用

新基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其提供可靠的发展动力,还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来突破空间的束缚,有效联系我国国土空间,逐步实现信息化发展,有效融合線上和线下,促进实体和虚拟的发展。

2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需求

2019年,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工作正式开始,这属于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基于全新的IT技术和DT技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应当符合新时期的要求,不断地开拓思维,创新国土空间规划模式,接受新的挑战和任务。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到的类型比较多,而且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现象,土地和土地之间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冲突,审核手续较为繁复,需要的周期比较长,同时还面临着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政策的更改问题,因此未能达到全国性统一。此外在责任和权利方面的划分还不够清楚,未能建设健全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因此,在现代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中急需解决上述问题,与此同时还要融入环境保护理念,在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生活、生产、生态空间[3]。

3新基建条件下数据赋能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创新分析

3.1新基建基础

所谓新基建,指的是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属于信息数字化建设。在新基建条件下,要求传统产业转变传统的经营发展模式,使其朝着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强调数字信息,包含多方面内容,比如说光纤宽带、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创新国土空间规划模式,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效率,可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展现新技术、新产业的特点,并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业态形式,为商业化的大规模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有利于实现数字化社会。

3.2科学思维范式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活动已经经历了不同的方式变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中的实验科学方式,到之后基于模型和归纳的理论科学方式,再到基于模拟仿真的计算科学方式,当前其正处于向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方式的转变。这一科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在于研究人员不需要直接面对物理实体,只需要加强对与物理实体相关数据信息的研究即可,通过查找有关信息,来认识物理实体。这种方式转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逐步走向三元认识,增加了数据世界。

3.3优化方法

传统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不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应当予以转变,不断地优化。基于愈来愈开放的政府数据,以及工业物联网的建设,来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淘汰落后的小样本研究方法和试错方式,在实施国土规划设计的时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实践,推测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国土空间规划本身就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涉及到多方面内容,需要基于其总体要求,来实施全方位的考虑,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三个角度来挖掘其数据信息,有效结合目标驱动和数据驱动。

4数据赋能国土空间规划的现状和设计

4.1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就目前而言,有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文献资料越来越多,更多学者开始投入到这部分的研究中,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关注度上都有所提升,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4.2数字孪生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设计

在新基建条件下,数字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全球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数字化的研究,旨在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此过程中,数字孪生技术产生,指的是充分发挥物理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系统包含了多方面内容,主要有:第一,用户域,指的是人机接口、应用软件,包含了人、共智孪生体;第二,数字孪生体。一部分是指建模管理,包含了数字建模、模型展示、模型同步和运行管理;一部分是指仿真服务,包含了模型仿真、报告生成、分析服务和平台支持;一部分指孪生共智,包含了资源借口、资源互操作、安全访问和在线插播;第三,测量与控制体,包含测量感知和对象控制两部分内容;第四,现实物理域。主要是与上层进行数据信息传输;第五,可观测的物理实体目标对象。

综合以上研究,在进行空间规划的时候,可以根据我国有关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基于“五级三类”体系来进行科学设计。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层级的空间资源来进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又要做好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的空间分类,满足于多元化发展需求,详细规划城乡建设。

5结语

在新时代下,新基建条件下的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立足于长远角度,用发展眼光看待问题。在规划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创新国土空间规划模式,利用弹性思维来进行科学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蔡宜泳.基于大数据的土地利用规划发展模式创新探讨[J].南方农业,2019(2):179-180.

[2]韦海涛.基于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50.

[3]唐小平,周雄.基于大数据的土地利用规划发展模式创新[J].科技促进发展,2018(10):47-53.

收稿日期:2020-07-29

作者简介:宗言(198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城乡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创新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河北省易县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分析
健全完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体制机制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