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目标探讨
2020-09-10叶恒鑫
摘 要:信息化是支撑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农路数据采集与维护、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化系统功能建设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苏省农村公路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数据”为基础,以“建、管、养、运”为核心,以“智能化、信息化”为导向,以“服务公众”为目标的农村公路信息化发展目标。
关键词:农村公路;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9-0000-00
0前言
“十三五”时期我国计划建设以农村公路为主的基础交通网[1]。新形势下,根据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农村公路建设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将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实现农村公路“四个转变”[2]。江苏省作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较早的开展了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积累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经验,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框架,为全省农村公路的“一张网,一盘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3]。
1江苏省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现状
1.1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
目前江苏省市级单位全部配建了机房,县级单位机房配建率为54.67%。在网络通信方面,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其中光纤覆盖率市级单位达到了84.62%、县级单位达到了64.00%,表明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可以满足农村公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服务配置方面,市级单位全部配备了服务器。
1.2农路数据采集与维护
江苏省制定了《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统计调查制度》和《江苏省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技术方案》,规范了农路基础数据(道路、桥梁等)的采集更新维护机制。
1.2.1道路基础数据
道路基础数据包括:是否库内道路、路线编码、路段序号、路线名称、行政区域、起点桩号、止点桩号、起点经纬度、止点经纬度、路段里程、车道数量、技术等级、行政等级、路面类型、路面结构、路基宽度、路面宽度、建成时间、最近一次改建时间、是否城管路段、是否重复路段、地貌、涵洞数量、管养单位名称、通车时间、媒体信息等指标。
1.2.2桥梁基础数据
桥梁基础数据包括:所在路线编码、所在路线名称、桥梁编码、桥梁名称、行政区划、桥梁长度、跨径总长、单孔最大跨径、桥梁类型、桥梁全宽、桥面净宽、跨越地物类型、防抛网、上部结构构造、上部结构材料、桥墩类型、设计荷载、抗震等级、设计单位名称、施工单位名称、建设单位名称、监理单位名称、建成时间、管养单位名称、收费性质、媒体信息等指标。
1.2.3隧道基础数据
隧道基础数据包括:名称、编号、路线编号、路线名称、路段序号、中心桩号、长度、宽度、全宽、高度、类型、是否水下、建成日期、通车日期、设计单位名称、施工单位名称、建设单位名称、监理单位名称、管养单位名称、媒体信息等。
1.3信息化系统建设
江苏省相关的市、县已经开始农村公路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成果以南通、苏州、南京较为突出。在省级层面,厅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农村业务应用系统,以省中心统一开发部署的专业业务系统以及技术支撑工具为主,定制开发系统为辅。主要专业业务系统包括e-Road农村公路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等;技术支撑工具类应用包括:办公OA系统、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地图服务平台、短信平台、邮箱等。
南通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在2018年分别在市-县两个层面开展农村公路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试点。在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首先对全市农村公路空间数据、基础数据进行了排查、复核,建立了全市准确的农村公路基础库,同时实现基础数据库与其它业务系统间的共享。在此基础上,结合市级应用以及海门市的应用试点,开发完成了市-县一体化农村公路信息系统(一期)的开发工作,实现农村公路数据综合查询、定位、计划管理、工程管理、养护管理、运营管理等综合应用。
南京在2018年提出农村公路“智慧管养”的目标,建立了集建设、管理、养护、运输于一体的农村公路综合协调管理服务体系,该平台主要包含了:路线管理路段管理、桥梁管理、项目库管理、计划管理、项目進度管理、项目资料管理、安防排查管理、大中修情况、市级技术状况检测、桥梁定检、农路MQI达标情况、农路PQI达标情况、市级综合考评、考核通报、各区考核乡镇、农路宣传等。
苏州市于2018年正式发布农村公路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有5个功能模块,分别为联合巡检、桥梁管理、基础数据、养护管理和路面评定。通过地图数据,该系统把人员监管、路况信息、桥梁信息、隧道信息等都统一到一张地图上,实现部门协同、信息共享,打造农村公路“智慧养护”一张图。
泰州依托云服务器,围绕 “四好农村路”主体,开发了“农路管理系统”,与数字地理、数字城管、智慧安防等平台信息交互共享,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各环节全面实现智慧化发展。
1.4信息化系统功能
目前,南京、南通、泰州、苏州等市已经搭建的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为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管理,不同平台间核心业务功能重复率为60%,基本功能主要包括:
(1)建设管理:计划功能、计划地图、计划编制、计划报送审批、信息查询、统计汇总、建设管理、建设程序、建设地图、项目进度、统计查询、项目库。
(2)综合管理:许可事项、处罚事件。
(3)养护管理:养护地图、养护计划、统计汇总、巡查日记、养护事件、巡查人员信息库、路况评定、桥梁评定、养护工程、养护考核。
(4)运营管理:镇村公交、物流网点。
2江苏省农村公路信息化发展目标
2.1以数据为基础,实现农村公路“一张网”
构筑基础数据“一张网”,建立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开放、共享、融合机制,实现农路数据“一数一源”、“一路一档”、“一桥一档”,以精确、完整、动态的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和电子地图为应用基础,实现农路信息化管理平台“一张网”,为实现全省公路一张网打下基础。
2.2以“建、管、养、运”应用为核心,实现农村公路“一平台”
围绕江苏省路网一张图,以“建、管、养、运”为核心,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农村公路管理平台,做到智能审核、全程监管、一体统筹、协同管理,同时建立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机制,全面实现我省农村公路“一平台”。
2.3以“智能化、信息化”为导向,实现农村公路管理智慧化
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推动大数据、AI智能、BIM技术、智能监测等新技术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引导不同地区结合自身实践,进行农村公路“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智慧化发展。
2.4以“服务公众”为目标,推动农村公路出行服务“一键按”
推动全省农村公路地图与地图运营服务商的对接整合工作;推动地图导航功能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为农村公交车辆位置、轨迹、站点位置 “一键按”查询服务功能建设打下基础。
3结语
在网络通信方面,江苏省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在农路数据采集与维护方面,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统计调查制度,数据的精度、范围可满足现有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已有五个地级市搭建了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随着江苏省“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发展,农村公路信息化建设工作将越来越重要,且具有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參考文献
[1] 吴刚.某地区农村公路发展与节约集约用地研究[J].区域治理,2018(49):107.
[2] 王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J].科技风,2017(12):105.
[3] 李天皓.江苏省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现状和用户满意度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收稿日期:2020-08-12
作者简介:叶恒鑫(1976—),男,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