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咨询指标体系及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0-09-10马方李丽华王晓华冯声霞
马方 李丽华 王晓华 冯声霞
摘 要:当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信息的采集、处理、储存、利用等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阶段造价管理的需求,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借助数字信息化技术,建立科学、全面、适用的造价指标体系及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平台,以期为建设项目参建各方主体提供指导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词:造价;指标体系;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9-0000-00
0 引言
工程造价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的是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目的是有效控制,合理确定。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从投资估算到竣工决算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造价的控制。对此,工程造价如何结合信息化技术科学、全面、适用的建立造价指标体系,将碎片化的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更好的服务于造价管理是目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1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1.1 信息化的定义
信息化的表述有很多,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有过较长时间的研讨,1997年召开的首界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1]。信息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过程。
1.2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工程造价从操作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手工计算阶段、软件辅助计算阶段和全面计算主导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造价工程师的计量与计价工作均处于原始的手工计算阶段,其工作效率低,使建设项目的造价工作周期变长,工程造价信息化无从谈起[2]。九十年代后期因计算机的介入,其计价工作在软件辅助的作用下,较以前工作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为造价工程的管理奠定了基础,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应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工程造价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3]。
1.3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现状
当前工程造价信息依托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单从工程造价软件方面来说,依据计价规范研发的计量和计价软件已标准化,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比如法律法规、计价指导性文件、工程备案、招标投标事宜及工程预结算等。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建设降低了劳动作业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工程造价的准确度。
2 造价咨询指标体系包含的内容及信息采集现状
2.1 造价咨询指标体系包含的内容
(1)造价咨询指标体系分为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如: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市政道路桥梁、园林绿化、仿古建筑等。
(2)造价咨询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特征、建设条件、技术经济指标,其中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单位造价指标、工程量指标、材料用量指标等。
2.2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采集现状
(1)计价模式,工程造价采用了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两种模式。定额计价方式是采用国家主管部门统一颁发的定额和计算规则以及工料机指导价来确定造价的计价方式。清单计价是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根据招标文件发布的工程量清单和企业以及市场情况,自主选择消耗量定额、工料机单价有关费率确定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但多数企业没有系统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渠道,在使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时还需要依赖政府提供的消耗量定额,使清单计价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由市场决定价格,企业自主定价的目的。
(2)建设工程造价信息资源采集和处理处于初级阶段,无法满足管理需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造价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处理,但是,目前因各软件产品之间不互通、不衔接,使造价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没有一个智能型的共享平台。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基本上是使用传统的手工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效率低,信息的滞后性满足不了管理需求。
3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中遇到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留下了大量的造价信息资源有待开发和利用,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缺乏统一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标准
目前,在工程造价信息化过程中,行业管理部门已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政策,但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未能深入到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层面,且工程造价管理还是处于传统模式。如信息采集、处理和传播,缺发统一规划。信息系统资源开发与拥有之间相互封闭,各自为战。
3.2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目前,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相配套的基础信息设备、通信网络建设等都有了一定发展,但与工程造价数据库软件系统相关的信息支撑软件还不完善,因工程造价信息化基础建设标准的模糊化和投入力度不足,影响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造成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3.3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的造价咨询指标体系,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技术人才包括专业的造价管理人才和信息化技术人才,他们是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但随着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行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咨询专业机构在财力和人力的投入有限,甚至大多数企业因财力原因就没有投入,使专业信息化管理和技术操作人才严重缺乏。
4 造价咨询指标体系的作用
造价咨询指标体系涉及到定额、价格、指数、标准、规范等动态变化的信息,数据信息量大、时效性强,采集整理繁琐。建立造价咨询指标体系能够从投资估算到项目结算,通过对已完项目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材料价格、综合单价、造价指標、典型工程等数据参考,方便造价人员快速的完成造价阶段的估算、概算、预算等造价管理工作,大大节省了人力及时间成本,为拟建项目的投资、资金使用的提供高效的价值服务。
5 造价咨询指标体系及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5.1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大数据平台
网络是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平台,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加强造价咨询企业和造价咨询行业之间的联系,让所有企业都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一份数据,实现造价信息资源共享,以此提高工程造价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5.2造价咨询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是标准统一。只有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各企业之间才能将造价咨询指标录入到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大数据平台里来。比如:按工程类别制定主要的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标准、技术规范、信息收集和处理标准、交流与共享标准等。在软件应用方面统一造价接口标准,统一数据格式转化,做好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做好信息分类等。
5.3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快培养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最终决定于人力资源。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工程造价业务的人才。培养大量的各类层次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建立一支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专业队伍,满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6 结语
造价咨询指标体系及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可实现对信息的高效采集、处理、储存、利用,使造价管理具有及时性、有效性、标准化,推进工程造价与信息化的融合,繁荣工程造价市场,实现从数据的采集到应用,提升造价服务能力,推动工程建设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雪.关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5(5):23-24.
[2] 李诗庆.浅谈峰峰集团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J].煤炭经济研究,2007(11):14-15.
[3] 孙长军,陈江朝.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J].经营与管理,2010(4):45-46.
收稿日期:2020-08-12
作者简介:马方(1983—),男,陕西高陵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咨询与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