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2020-09-10李玮舜程夏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李玮舜 程夏敏

摘  要: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应结合其专业特点和人文背景,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接融合的教学模式。为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等农林院校需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并通过实践教学的不断探索促使高等农林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双赢。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耦合性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积淀的文化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屹立不倒的坚实根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我们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当代文化的全球化形成了我国文化多样化的局面,在传承和发展上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严重的冲击。在青少年群体中,依然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摒弃民族文化的现象。高校的教育也面临着大学生一味追求舶来文化、理想信念薄弱、人文素质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育的缺失等带来的新挑战,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习近平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利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双赢,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以及高校立德树人成效有着多重的积极意义。

二、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特殊性

全国上下正如火如荼地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成为文化的传承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然而,因为高等农林院校的一些特点,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做得并不顺畅。首先,高等农林院校的学生与其他高校的生源有较大不同,生源大多非文科学科集中,其不少学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上知之甚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漠视的情况不在少数。其次,高等农林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工作主要依靠少数的文科学院,辅之以一些学生社团组织和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的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再次,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虽然有所体现,但由于高等农林院校的非文科学科设置及专业特色较为突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脱离专业特殊性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的号召,高等农林院校需要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全体本科生都要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载体,以文化根基筑牢高校德育,不失为一个重要而可行的途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建构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需要改进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的理念、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教学的评价等,促使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

(一)坚守以生為本的教学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但高等农林院校里不同学科及专业学生的受教育背景迥异,理科、文科、工科、术科等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深浅不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受力也不一样,教师如果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案对待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其教育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1.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位置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课堂授课为主,采用“满堂灌”与“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客体而非主体,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合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开设特性和学生的专业发展需要,在手段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素材,组织教学并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驱动力。

2.尊重教学活动的情境化与生活化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均为统一设置,立意切入稍显高远,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度不够,让学生觉得与自己的关系并不密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在情景化、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教师通过系列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

3.加强师生教学方式的协作化

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同于一般专业知识或者技能,它更加强调学生的人文体验,把知识文化转化为个体内在素养,内化于心,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的。无论是教师还是作为学习同伴的学生,彼此间的互动会对对方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对接,需要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问题交流、协商、探索、评价、反思。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框架

1.课程定位:融合课程与体验课程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等宝贵的育人资源加入到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中,通过搭建“课内+课外”、“线下+线上”等形式多样的融合课程体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紧密结合。囿于人文背景薄弱,对高等农林院校的学生而言,通过体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比直接记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等内容更能获得学生的悦纳,这要求教师结合高等农林院校非文科专业集中的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开设一些体验式的课程。

2.课程目标:立德树人与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正确的文化观和历史观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成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观和历史观,增强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历史责任感的养料。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为了实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3.课程内容: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

课内以《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在教学内容编排上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外积极组织开展红歌传唱、文化研习、百科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和竞技项目来激发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借助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引导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加强对民族本土文化的深入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4.课程组织实施:确保四个“相结合”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21世纪的新型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教师通过教学主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咨询教师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改变其历来作为知识权威者的形象,要融入学生当中,加入学生的讨论、和学生一起思考,引领学生朝着教学目标前进,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学生要做的就是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课程所提供的一切资源,去提出问题、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绝非教师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全部教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把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等农林院校德育的载体,变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交流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的地方。基于此,在教师的主题引导下,学生需要提前在课外查阅大量资料和阅读大量文献,并适当进行一些课外研究,方能在课堂上与师生互动协作,提高学习成效。

(3)线下教学与线上学习相结合

数字化时代下,大学生亲近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对学生开展线下的常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育,还可以在线上以国内外优秀慕课资源和易班等互动平台为抓手,在课程成绩评价上体现学生在线学习和自主研讨的地位,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学生日常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人人有得上,时时有得上”。

(4)分组教学与个体需求相结合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采用大班教学,由几个行政班组合成一个新的教学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进展。为此,教师可以让每8-10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让本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一定学习基础或兴趣爱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给小组布置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作学习任务,从而进行分组教学。教师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情况又要兼顾个体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要坚持小组共识与个人观点共存的原则,使整个课程不偏离预设的轨道得以完成教学任务。

5.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评价无法参照其他大学必修课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而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改变终结性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横向个体间比较轻纵向自我比较的不足。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形成自主发展、不断追求卓越的能力和态度,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人文背景决定了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接受程度高低有别,教师开展课程评价时应体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等过程性表现。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成长记录册,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在学习小组中的合作表现以及完成课外研究成果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课程评价的过程与课程组织实施的过程相融合。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运用

(一)在红色文化教育中厚植青年学生家国情怀

习近平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要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通过设计系列爱国主题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明确初心使命。譬如在讲解革命历史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近代革命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重返红色热土,重塑红色记忆,在行走中感悟爱国主义教育的真谛。在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时,可以设计知识竞答、旧物件展示、唱红歌、游园、志愿服务进社区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引领学生回忆祖国峥嵘岁月,思国之太平来之不易,主动担青年学生之责任,厚植家国情怀。

(二)发挥高等农林院校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高等农林院校应该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库力量,这是高等农林院校的办学属性使然。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向乡村,在投身乡村振兴服务中感悟农耕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利用农林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鼓励学生组成乡村振兴服务队和依法治国实践调研团等为当地的村民提供务农和法律援助;也可以组织开展農业遗产与古村落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开展古村落生态调研;参观当地的文化博物馆和特色建筑,了解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和风俗民情;与当地村民、文化工作人员开展座谈,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育与活化等。这有利于高等农林院校学生结合实践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及当代价值。

(三)礼乐文化进课堂打造传统文化浸润式平台

高等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发挥人文社科课程的文化育人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入课程内容,尤其将“中华礼乐文化”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打造传统文化浸润式平台。定期通过现场教学、讲座分享、学术座谈会、实践参观等丰富的教学形式,带领高等农林院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共同感受中华礼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编排书画作品鉴赏、诗词大会、古琴音乐分享、儒家经典诵读、古籍修复、古本抄写等特色内容,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赓续文化根脉,筑牢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中华礼乐文化精神,塑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格气质,可以让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李婷婷.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传承[J].人民论坛,2018(14):136-137.

[3]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006).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中国社会报,2019-03-19(001).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6]丁国浩.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40.

[7]李玮舜.课堂生态文明视阈下基于问题协作式学习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2):60-63.

[8]李玮舜,刘剑玲.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探究[J].教育探索,2017(01):22-25.

[9]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001).

责任编辑  邱翔翔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