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有情怀有活力的乡村家园

2020-09-10薛晓芳

客联 2020年9期
关键词:助力乡村振兴

薛晓芳

【摘 要】近年来,屏南县用新理念、新政策、新措施引进和培育文创人才,发展乡村文创产业,用文化唤醒乡土,用创意激活乡村,将龙潭、四坪、双溪、漈下、厦地、前汾溪等一批乡村建设成美丽家园和文创特色村,探索一条富有特色的文创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关键词】乡村文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屏南县用新理念、新政策、新措施引进和培育文创人才,发展乡村文创产业,用文化唤醒乡土,用创意激活乡村,将龙潭、四坪、双溪、漈下、厦地、前汾溪等一批乡村建设成美丽家园和文创特色村,探索一条富有特色的文创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屏南县现有村落258个,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5个,现存古代廊桥56座。在甘棠漈下村,“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品牌为村民提供免费油画教学,上至八旬老妪,下至七岁孩童,培养了30多名本土画家,油画创作蔚然成风,并卖向世界各地。在双溪镇文化创意基地“安泰艺术城”,“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育项目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近40名残疾人画家被培育。全国各地的油画爱好者纷至沓来,已接待国内外驻学人员2万多人。在龙潭村,颓废老屋破茧新生,化为书吧、咖啡屋、民宿、音乐厅、美术馆等文旅空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音乐家、艺术家、作家,自媒体、设计师,英国的钢琴作曲家,从事诸如艺术、文学、舞蹈、教育、电影、动漫、软件,生态农业等创意产业,让这座原本只剩200多个村民的古村成了600多个新、老村民的桃花源。慕名前来乡村旅游的游客20万人次以上,成为央视中秋节直播节目全国十个直播连线点之一。习总书记曾经强调:“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屏南县发展村落文创可以说也是以全国不可多得的传统村落资源与文化遗产为载体,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子。

一、发展理念的转变,让古村旧厝“旧貌换新颜”

2015年以来,屏南县把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作为全县重点工作,以全新思路引领乡村发展,激活乡村地理价值和每个人的个体价值,打造比传统农村更高级的生活方式与创业方式,达到引人留人、创业兴村的目的。同时建设有情怀有活力的美好乡村家园,改变农民新生活、新形象、新面貌,物质精神双富足,让农民就地实现现代化。并以村落为平台、文化为底色、创意为引线,实施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计划,结合全域旅游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积极探索文创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此基础上,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的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指挥部,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互动的工作格局,以坚决的行动落实项目,以优质的服务引人留人。每年安排上千万元专项作为指挥部文创引导资金,整合2000万元专项债以及其他相关资金优先保障试点村落文创项目实施和基础配套建设,在工作推动上,体现为一项政策、十个试点。相继出台《屏南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筛选了漈下、龙潭等10多个传统村落作为文创试点村,规划引领、合理布局,试点先行、培育典型。

二、创业环境的优化,三个“引入”,偏远农村由“流人”变“留人”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屏南县走的就是群众路线,打造良好的环境,以古建筑、古街巷等传统人文景观为核心资源,秉持“保护风貌、活化利用、创新发展”的理念,构建“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乡村振兴模式,创建“风貌完整、舒适宜居、富有情怀、人文和谐”新古村。对全县159个行政村400多个自然村村落内的历史建筑及特色建筑进行普查登记,对筛选出来的古建筑内部主体承重结构、屋内瓦片、椽条桁木损坏程度进行初步评估,按保护价值、濒危抢修、重点修复等内容进行归类后分期分批修复。三个“引入”,让屏南文创事业的人才团队,全国各地的油画爱好者,喜欢屏南生态的抖音上的小姐姐,实现梦想的新村民,都为此而留下来。一是创新人才政策引进“高人”。引进林正碌、程美信、张勇、陈子劲等社会和高校文创专家团队,驻村主持文创项目。充分尊重、发挥驻创艺术家的特长和艺术追求,同时,成立专职团队提供服务保障。二是改善创业环境引回“亲人”。对本地农民及返乡驻创并产生带动效应的个人或企业,给予五千至三万元开办补助或租金补贴;比如说龙潭村,近两年就回流村民300多人。三是构建新型社区引来“新人”。通过打造具有相同特质的新型乡村社区,对长期在屏南驻创,并能产生带动效应的艺术家,给予1至3年租金补助或房租补贴;引进城市居民定居创业,给予外来“新村民”发放居住证(全省首例),享受当地医保、社保等待遇,增强归属感,他乡成故乡。在龙潭村、四坪村长期居住的新村民就有100多人。

三、大胆创新机制,“三个创新”,闲置资源由“沉睡”变“苏醒”

一是创新老屋流转模式。以村委会为中介平台,由村委会分别与屋主和“新移民”签订租凭合同,由“新村民”出资、村委会代为修缮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注入。这种“老屋认租15年或20年”模式,解决了传统村落闲置民居“保”与“用”难题。二是创新古村修缮模式。由‘新村民’出资,驻创专家设计,村委会代建。三是创新项目管理模式。试行乡村建设项目“工料法”管理模式,允许村级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施工、全程监督。也就是人工费+原材料费,这种方法既保障项目资金安全,又推进项目高效建设,所以这个“工料法”吸收到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

四、全力培育业态,乡村产业由“凋敝”变“兴旺”

一是文创+精准扶贫。

实施文创“种子工程”,累计选送贫困户300多人、残疾人50多人参加“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油画学习,通过自媒体售画增收。龙潭村在实施文创相关项目中,两年累计发放农民务工工资877万元。

文创活动的开展确实解决了一些残障及体弱多病的人群在帮扶上的困难,从“扶智——让农民学会画画”到“扶自——增强农民的文化自觉”再到“扶志——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将贫困对象就地转型为农民画家或农民创客,并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激发村民内在潜能和动力。

二是文创+全域旅游。

2018年,由村落文创品牌带动的乡村旅游对全县旅游贡献率至少在25%以上。原来外地人只知道一个白水洋、鸳鸯溪,但是大家也知道白水洋、鸳鸯溪的季节性很强。文创产业的注入,现在一些游客在屏南驻留时间少则7天,多则几个月,有的甚至长驻下来,不仅提高了屏南的知名度、美誉度,而且带动文创乡村周边相配套的多家民宿、餐饮业,促进了屏南经济发展。

三是“文创+朋友圈经济”。

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外销,嫁接和吸引社会资本到乡村投资,推动传统古村落餐饮、民宿、商贸等业态发展。

四是“文创+N”。

村落文創是以村落为平台、文化为基点、创意为引爆点,所以它有N个可能性。文创还带来了村容村貌巨大变化,自主文化活动空前活跃, 比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

乡村振兴的主体在群众,乡村振兴的灵魂在文化。把传统文化与乡村营造、乡村产业结合起来,再融入文化创意,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路径。屏南县依托古村落群资源,以改革思维发展文创产业,用艺术唤醒乡土,着力从发展理念,创新模式,拓展业态等方面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文创扶贫助推乡村振兴新路。

猜你喜欢

助力乡村振兴
欧几里得:助力几何学的独立与发展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