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战略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020-09-10孟祥超
【摘 要】商业银行是社会融资的重要渠道,更是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者,在普惠金融战略下,更多的资源倾向小微企业,但是小微由于其本身信贷风险管理的局限性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导致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依然严峻。为完善当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本文从小额化、集约化、专业化、完善化等四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建立与小微企业特点相适应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普惠金融业务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
一、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贡献了全社会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创新和80%的就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保障社会就业、增强社会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目前各界对小微企业发展的调查情况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未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5年12月,国务院就己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主体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等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在各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均要求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各级监管机构也积极从政策制度、激励考核机制、信贷资金投放等方面设置差别化指标,鼓励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二、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
受当今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放缓,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尤其是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这就使得小微企业在信贷方面的劣势更加的明显,其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也就更加的突出。
(一)经营环境恶化企业信贷难以为继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境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受整体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潜在风险,在去产能化、传统产业动力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宏观形势下,小微企业仍是最易受到冲击和影响的客户群体,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二)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企业自身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小微企业资本实力、盈利水平、积累能力相对较弱,对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周期的依赖性较强,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低,抗风险能力差。二是企业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其风险水平显著高于大中型企业。同时,企业信息披露不健全、不充分以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特有的問题,也会造成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较为严重,债权人发生信贷损失的风险相对更高。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客户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发展小微企业业务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投入的资源相对较少,在小微企业业务的经营模式以及风险管理的方式、技术、方法等方面,主要沿用了大中型信贷客户的模式。但从实际业务运作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传统的大中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与小微企业业务的自身特点具有很大差距。
(一)风险规避措施存在局限
在当前的信用评级体系下,企业想要获得信用贷款,需要有较高的信用级别,而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往往低于大中型企业。因此,商业银行大多需要小微企业提供抵、质押品或第三方企业担保,但这些风险规避措施在实际业务操作中也往往存在一定困难。
(二)信贷管理成本较高
商业银行经营一笔贷款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假设每笔贷款分摊的固定成本基本一致,由于小微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少、期限短、频率高的显著特点,这就意味着,相较于大中型企业贷款而言,同样规模的贷款,小微企业的单位信贷交易成本及风险管理成本就要高得多。
(三)监管难度大
由于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频繁,单笔交易金额小,现金交易较多,支付对象难以明确,交易流程较不规范,部分交易无订单、合同或发票等证明文件,按照监管部门贷款支付管理的相关的要求,商业银行很难监控贷款资金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也很难对贷款支付用途进行核查。特别是在小额化贷款及循环支用的业务模式下,小微企业交易次数更加频繁,交易金额更小,对商业银行做好自主支付管理带来更大困难。
四、完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新的业务态势,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和市场形势,针对小微企业自身特征,从经营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机制、支持保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真正建立起符合小微企业客户特点和信贷业务特点的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全面促进小微企业业务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小额化
小微企业贷款的小额化,可以充分分散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有效避免风险传染,防止客户群体性风险和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小微企业业务小额化的实质,是信贷客户的小型化,而不仅是客户贷款金额的小额化。
(二)集约化
近年来,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经验,在分支机构设立了小企业经营中心和信贷工厂的经营组织架构,对推动小微企业业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应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小微企业经营机构建设和规范化设置,提升业务集约化运作水平。
(三)专业化
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业务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实行小微企业业务的流程化运作。通过流程建设,打造流程银行,在有效提高小微企业业务办理效率的同时,提升业务操作和业务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提高信贷政策、制度的执行力,切实防范业务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确保业务健康开展。
(四)完善化
在当前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应该及时跟踪国家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和要求,全面了解、把握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准确预判小微企业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各类风险因素,保障业务健康开展。通过加强市场研究和客户筛选,从源头控制业务风险,通过建立集群客户批量化营销模式,进行集中式风险管理,建立和优化客户评价模型,准确识别客户信用风险,最终通过完善业务流程,提高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五、结语
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战略过程中,对风险管理的工作认识不到位,忽视了对小微等普惠金融主体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很容易出现区域性、行业性、群体性的大面积风险传染、传播,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带来挑战,并可能会带来社会风险。因此,在政府发展普惠金融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必须要通过研究创新,建立与小微企业特点相适应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普惠金融业务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细雄,林丁健.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06):144-148.
[2]滕磊.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机制与路径[J].调研世界,2020(09):27-35.
作者简介:孟祥超(1988—),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财务金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