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思考

2020-09-10杨晓超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化馆思考建设

杨晓超

摘要:文化馆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以广大民众为服务对象 ,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这一创新举措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又切合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实际需要,从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思考

文化馆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以广大民众为服务对象 ,以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实现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民众文化素养为服务目的的公共文化服务载体。目前,我国传统的文化馆系统实行的是按行政区划层设置馆站并进行分级管理的体制,每个馆站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无论是资源还是运作之间互不流通,形成了一种各行其是的疏散局面。由于文化馆工作价值的体现在于构建文化民生的丰富性和优质性,在于广大民众从中得到文化生活的高度满足,因此这是文化馆所有内容和形式创造的思想基础,总分馆建设自然也不例外。只有从树立群众观念,反映民众愿望,满足民众需求,让民众得以共建共享的角度出发,才能使总分馆建设这一创新举措既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又切合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实际需要,从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 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要做到属地民众均等化

既然总分馆建设的终极目标是构建文化民生的丰富性与优质性,那么以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全覆盖为原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对于属地民众的均等化,便是其价值的具体体现。毋庸讳言,在文化馆传统的结构模式下,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基础设施、文化投入和服务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失衡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的。

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应是文化馆工作的重点,这首先是由文化馆工作的意义所决定的。我们知道,从根本上说文化馆所从事的是一种社会化的素质教育工作,它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群众性的审美益智、娱乐健体等文化范畴的活动,使国家的主流思想得到广泛的宣传,民众的文化道德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进而有效帮助社会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加强交流,加强理解,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优化,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建立起一个全民覆盖的,让广大民众真切地体会到公平的、便利的基本文化服务就到身边的组织架构显得尤为迫切。总分馆的建设正是顺应了这种民意,为属地民众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切合需求的组织保障。

具体地分析总分馆建设对于属地民众均等化的价值,起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对整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行总体的规划并付诸实施。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原则下,将整个地区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部门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服务的区域性全覆盖。二是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供给资源的流动,真正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实行水平配置,确保区域内每位民众都能公平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务。三是有利于打通公共文化的“盲点”。健全的、高效的总分馆系统的建成,将为城乡全体民众就近、就便、有选择地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生活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能真正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民众身边,切实地实现属地民众的均等化。

二、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要提档升级求改革

与相对成熟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相比,文化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尚没有现成模式可供借鉴,我们只能从实践中去逐步摸索,逐步完善。通过对兄弟地区实践经验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总分馆建设的实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的指示那样,就是一次文化馆系统提档升级的改革创新。既然是创新之举,其设计架构就既要具有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又要有符合当代民众所需要的时代性。根据这一要求,我认为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的基本模式应从结构创新和技术提档两个方面来谋划实施。

总馆则依据手里的“运营权”设立“运营策划部”,将自身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的打造、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打造,及生产、供给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能力的打造与分、支馆挂钩,制定出一套带动分馆、支馆设施的完善及有效运转、人员业务水准的同步提升、文化活动及文艺作品质量的整体提高的一体性运作的运营计划来,并将计划有效地付诸实施。在由信息技术驱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并在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生存状态的时代,人们对数字化知识的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逐漸成为常态,这几乎已经形成了当代民众的一种时代特质,形成一个在文化馆传统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把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与总分馆建设结合起来打造的思路。这个思路可以通过数字化改造,为总分馆建设提供与现代社会相切合的科技保障,使最终建立起来的总分馆系统具有不可或缺的现代品格。

当然,在总分馆建设实践中的数字化打造,显然不应再是原来的只针对一个馆的做法,而是要把总分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致力于建立一个总分馆系统统一的数字化平台。这一平台的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以文化馆系统的基本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来进行一体化统筹,使文化馆的主要功能不致异化。另一方面要注重结合本区域各地的特点,形成兼顾各地,合为一体的数字化运行方式和内容,形成总体上的区域特色。一是国家的指导标准,一是鲜明的区域特色,这是打造总分馆一体化数字平台的两方面聚合力,是文化馆总分馆一体性提档升级的要点。

三、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要做到务实惠民

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最主要的是人的文明进步,是社会广大民众道德素质、信仰素质的普遍提高。民众素质的提高可以推动文化力的释放,这是匡正社会价值体系退化的唯一良方。毋庸讳言,在我们当前的社会,这方面的负面问题是大量存在的。总分馆建设的终极目标正是通过文化民生的丰富性和优质性的构建,使广大民众在这种丰富的、优质的文化服务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素质的提高,从而逐步提升我们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的。这种提升是个渐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这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包括我们当前正在构建的总分馆体系在内的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品质。如果我们努力构建的总分馆体系没有这样一种品质,那么它的建设便失去了意义。

总分馆建设是在当今时代改革开放理念的影响和促进下,转变文化馆系统过去“孤岛式”的运营模式,逐步向集约化、科技化、系统化结构模式过渡的一种进步。这是一次生发于人们固有思维改变和观念革新的文化范畴的革故鼎新。总分馆建设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大文化”概念,建立一个由区域政府协调,文化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工、青、妇、教育等相关部门,及镇(街道)负责人、总馆负责人组成的理事机构。由这个理事机构负责调研、制定总分馆的结构、运营、发展及分期评估制度,并跟踪总分馆的运营进行分期的、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重置的可持续性则主要表现为运作内容的一体性设置。

总分馆体系运行的可持续性还应表现在它的投入主体多元化上。总分馆体系的建立虽然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范畴,属于公益性事业。但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还必须强调全民参与的原则。为此,一种方法是鼓励民营资本从事公益性事业,通过资本投入的方式参与到总分馆的理事机构中。这样既可使总分馆规划运营的资金保障得到加强,又可使有关总分馆建设运营的相关决策增加一定的民意基础。另一种方法是把不适合政府投入,公益性部门难以运作的服务项目梳理出来,配以一定的优惠政策,激励民营资本承接运营,并将项目归纳到总分馆体系中来。这样既保证了相关服务项目的持续性运作,又为民营资本拓宽了投资渠道。总之,把民营资本引入到总分馆系统中来,使总分馆的建设运营真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共建共享格局,是确立总分馆建设持久性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

猜你喜欢

文化馆思考建设
寒露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