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教育改革下的乐有所得

2020-09-10陆颖瑜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情感教育

陆颖瑜

摘要: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在媒体上,手机里充斥着被动或主动接受电子产品的青少年儿童,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中小学生少年儿童。本应该对生活充满色彩斑斓的幻想的他们神经敏锐地被动感受着这些信息,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承受了的压力, 在疫情期间情绪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了,这些情绪都需要渠道缓解、宣泄和慰藉自己,以获得精神和信念的支持, 而音乐无疑是精神和信念的最佳载体。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更加有责任去用音乐帮助我的学生进行情感的疏导与协调沟通,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行与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而努力。

关键词:深化教育改革;音乐教育;情感教育;情绪疏导

教育现代化应为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与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人格修养是当今社会的选择性和发展需求。 快速发展的社会、快速泛滥地高速传播的自媒体信息在青少年儿童中传播,若不加以引导将会对其健康与心理成长造成不可预估的发展。 当下社会中的青少年儿童因为学习、个人感情发展而自杀自残的消息层出不穷,甚至 还有年龄有稍微大一点的儿童诱导幼儿园阶段的女孩做出一些猥亵的事情等等。

当听到这些关于青少年儿童的负面新闻后,我细思极恐,当下社会中的各种不可预估媒体信息操控着少年儿童往未知的方向而去。 我们应当在青少年儿童时期培养一种抒发的渠道,早早地开始引导构建其完善的人格,发展其素质教育而努力。

在最近这个疫情的特殊期间,情绪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我更加有责任去用音乐帮助我的学生进行情感的疏导与协调沟通。 通过亲身体会与观察,音乐是最贴近心灵的媒介,还有什么比音乐更贴近心灵,更能让人产生共鸣呢!

通过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与观察记录,发现当下绝大部分青少年儿童都听过或者接触过当今的各种通俗流行音乐, 但是对民族文化及音乐不甚了解,对一些古典音乐,如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作品更是不甚了解。 我们不能否定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对人产生共鸣,但是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因为其通俗易懂与商业需求,正占据着音乐世界的主流地位。通俗音乐的存在价值毋庸置疑,但其广泛的流行使得少年儿童过早地固化其还没成熟的社会认知、情感认知。

通俗流行音乐的歌曲作品多以情歌为主,而摇滚音乐由美国的街头文化发展而来,这些作品中所撰写的是成年人的世界认知, 加上歌词的渲染,过早在少年儿童中传播会不会不利于其身心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培养上我们应当加以引导,应尽早的进行有效的感知与认知,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情绪的疏导。

一、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儿童人格带来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培养是青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培养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音乐是情感活动的一种表达,本应该没有限制的,可以自由驰骋,可以把眼前和未来变得有限和无限。 但是青少年儿童不加以教育和引导,让其以不成熟的心灵接受成熟的情感, 将会让其过早经历或尝试去经历成年人的情感活动是对其造成人格上无形的情感认知偏差与伤害, 也会让其人格发展不完善。

当我们想要以音乐去疏导少年儿童的心理时,如果他却不能感知音乐,这样便少了一个以音乐来疏导的渠道。 系统与科学的音乐教育能为青少年儿童在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认知音乐同时利于其身心发展, 家长应该正面地让孩子去了解音乐,因为音乐梦给其带去正能量和知识,能开拓和丰富青少年儿童的心灵, 鼓舞其对美的创造,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进入理想状态。

(一)音乐对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操的培养

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我国,在深化改革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情操教育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微信群和同伴群体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家庭生活、学校学习与社会活动的教育共同构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儿童的重要教育,其中社会教育突出对社会文化价值、社会行为规范、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沖击着现在的青少年儿童,处于青春萌动期的他们对生活充满色彩斑斓的幻想, 敏锐地感受着周围生活的一切信息。 家长的期盼与学校基本学习、各种课外学习种种都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我们应该引导他们要寻求一种活动来缓解、宣泄他们的情绪而音乐无疑是一个最佳的载体, 让其获得精神和信念的支持。

音乐不仅是原始的艺术,也是情感的写照,是生活中的孜孜不倦的清泉,也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更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虽然音乐理论有《声无哀乐论》之说,但不可否认音乐中的缓急轻重会影响人的反应与感觉,让人得到不同的慰藉效果,例如: 教堂的庄重音乐与唱诗班诵曲能让浮躁的人得到安静,进行曲那雄壮与激昂的音乐能让人充满力量,摇篮曲的温柔让人心灵放松。

音乐作品是作者心灵的独白,音乐是意念的回响,当听到音乐的时候在你的心灵里便会产生远远超过任何语言的影响。 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总结出了培养人格陶冶性情的活动“琴棋书画”,琴所代表的音乐便是其中之一。

(二)音乐对促进身心健康的功能

就《素问》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在其记载中还详细阐述了五脏与五音(宫、商、角、徵、羽)的对应关系及与七情之间的因果, 书中有着古人对五音如何治疗疾病进行系统地论述音乐对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是在现代社会经过验证早就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一个人的身体情况是否身心健康是指精神面貌和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状态,它包括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两方面。而音乐是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正好契合着心理健康中的主要情绪 、心情、自信、自尊、记忆等各方面精神状态。用音乐的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调节人的脾气和欲望,使得人减轻病痛、消除疲劳。

音乐家在很早地时候经过观察和研究发现音乐的节奏、音量和内容能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其中,古典音乐在音质、音色、音品、节奏、韵律上是出色的,聆听的人们会有益于健康。 如: 在用餐时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其促进吸收养成用餐时的愉悦心情是很不错的办法。许多精神疾病都是情感得不到宣泄的结果,因为优美的旋律,美妙的感受,让人心情愉悦,血脉畅通,身心健康,因此,音乐是一服良藥。

正因如此,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儿童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音乐的爱好,这样则可以帮助他们有效第表达、调节和驾驭自己的情绪。音乐正是一门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对青少年可以使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他们得到宣泄和改善,从而起到启发智慧、陶冶情操的作用,也能促进他们智能、情感心理的和谐发展。这不仅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深化改革前提下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加强音乐培养强化学生良好情绪习惯养成,提高现代青少年儿童对情绪问题的预防和引导其正确的价值观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

情感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而所需要产生的一种反映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一种关系称呼, 也是人们的认知与行动中可以进行支配作用的一种原始感观。 而青少年儿童的情感尚在构建中,在法律赋予需要对其作出情感行动需要负责的最低界限前是需要成年人进行指引与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指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积极发挥情感因素来完善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关系。最富于情感表达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音乐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不仅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在情感教育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情感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容易在情感上为人所接受。

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当认真制定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深化课程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以达到情感的共鸣。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用体态律动表现乐曲的情感, 在自己创造的音乐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的同时进行有系统的训练 使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相互融合, 让音乐与情感反作用于学生自身,当其遇到情绪问题时可以将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互相替补,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解决情绪问题。

三、音乐教育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前提下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运用各种技能、采取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很多学生在表达音乐的时候很空洞,其实这是由于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重音乐情感教育所导致的弊端,这是因为日常缺乏音乐情感教育培养的原因,我们应该注重情景教学,并做到在日常中渗透。 情景教学除了教师教学创造的情景,我更喜欢利用真实的情景即时景像,那样学生的情绪体验更深更真实,例如: 天气突然变换打雷下雨,在安顿好学生后,让学生回顾刚才打雷下雨所发出的声响, 展示相关器乐进行体验,学生可讲述对刚才打雷下雨的感受(有的会害怕,有的因为淋湿而伤心等等),从而进行互动与交流,情感与音乐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二)在课前,应仔细倾听录音,歌词,视频等选取适合学生年龄的内容、风格及教育目标的作品, 对作品的速度、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做充分地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示范这一环节启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便是音乐教师的示范作用,它能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交流。

(三)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力的转化。在音乐教学中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到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解决学习难点。 例如: 我在《茉莉花》一课,从节奏朗诵引入,层层深入,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步掌握歌曲节奏, 当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后,老师又让学生分组、分乐段用器乐演奏歌曲旋律,体会学习与创编的快乐。 最后还设计了为特定情境创编旋律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音乐中的五声调式特点,从而感受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

(四)运用多媒体发挥辅助作用,多媒体的演示是很生动、具像的,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知识简单化、趣味化。在音乐课堂上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地理解音乐作品,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获得对音乐的视听体验,弥补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失。 例如: 《山洞里的妖精》,重复出现的画面与旋律形成紧密的连接,学生通过具象化的图像对音乐有更清晰的认知, 生动的得画面让学生对音乐中情绪色彩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其情感认知。

(五)擅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之余,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利用丰富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练习兴趣。让其在欢乐激烈的课堂气氛里,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学习内容,不仅提高了音乐与情感的表现力和语言的表达力,还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提高学生们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音乐教育应当从小培养,持之以恒,并且融入情感教育,让深化改革下的音乐教育在成为素养教育的同时, 也成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良的情感疏导方式,让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相互融合,相辅相承, 便能相得益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渗透并持之以恒地发展,让音乐与情感反作用于学生自身, 当其遇到情绪问题时可以将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互相替补,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解决情绪问题。 这样的音乐教育在认知感知后,便能“乐”过留痕,“乐”有所得。 我想这种教育观念才是深化改革下积极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音乐教育,深化教育下的乐有所得。

参考文献:

[1]教育改革成败不可简单判定[J]. 褚宏启.  基础教育论坛. 2015(20)

[2]学校管理的社会化探究[J]. 单华杰.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07)

[3]成功教育改革的系统设计、协同运行及效果评价[J]. 王海英.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作者单位:广州市机施幼儿园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情感教育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