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问题研究

2020-09-10刘俊显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红色文化传承

刘俊显

摘 要:红色文化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至今能长久不衰、渊源流传的原因是在经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中立足实践、结合国情、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形成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践行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食粮。本文以新时代发展为大背景,针对红色文化在全球化传承上所出现的问题,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为促进红色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彰显其强大生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8-00-0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伟大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政治资源,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凝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载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见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精神源泉,在新时代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面对新时代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国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如何可持续适应时代发展的挑战,如何传承好本国文化成为重要议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中,充分阐释了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多边合作,促进互利共赢,达到各地区间文化可持续地传承。如今红色文化在时代背景的大浪潮下,只有不断增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多渠道弘扬红色文化,多形式地挖掘和保护红色文化才能解决好红色文化在传承上所出现的问题。同时要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理论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路径来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与时俱进,丰富自身的内涵,彰显其强大生命力。

一、红色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内涵和内在联系

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就其概念外延而言,是近代中国开关以来历代仁人志士自强不息、救国拯民、反对内外强权压迫过程中形成的革命解放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2]。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3]。这就深刻说明了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只有主动参与交流互鉴,然后进行交流碰撞融合才能继续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可持续性。红色文化亦是如此,在传承的路上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给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增添精神的动力就需要在文化上不断海纳百川、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对中国各个地区以及与中国红色文化有关国家的文化吸收融合优秀的因素,剔除不良文化因素的影响,不断丰富其自身内涵,加强各地区的交流与传承,扩大红色文化的国家影响力,在社会中形成学习红色文化的新风尚,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红色文化在全球化的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两会期间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我们不能淡化这种颜色[4]。”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时代吸引力,对中国“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道路的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在新时代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下,各国的不同文化都需要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思想有深刻的认识,顺时顺势地发展,不断寻找多边合作的道路,做到在共同体的理念下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之路上仍同世界各国文化一样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加强交流合作才能在新时代中国发展中做到薪火代代相传。

如今各地区共商、共建的合作意识缺乏,对周边文化交流不足。“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5]。”马克思恩格斯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中充分体现合作共赢的观念,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势,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当中,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待文化的互鉴思想仍存在偏差或者缺乏,仍存在许多地区是关起门来搞文化传承的现象,各地区在文化上的输出与经济上的输出差距明显过大,根据对外输出文化的各国占比数据中显示:美、英、日、韩在世界对外文化输出占比上处于略占优势地位,而中国在文化对外输出上只占了1.8%,虽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在这些年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但由于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文化处于封闭的状态加之遭受十年文革路线的影响,导致国内各地区之间以及与国外文化联系缺乏交流与碰撞,各地之间没有建立具体的文化交流链条式的有效通道,导致在文化通畅传播上存在一定的延时滞后性,所以在各地区共建、共商模式的发展上,仍是各国、各地区文化研究者和政府需一起努力的方向。最后,在文化的周边交流上缺乏主动性,以挖掘红色文化为例,具有相同红色基因文化的地区之间在挖掘、联系、完善、传承等方面都缺乏交流沟通,缺乏与周边城市与国家的多边合作、分享成果和经验,所以导致很难达到不断完善地方史发展历程的追溯,导致红色文化在某地区或者某时段的缺失。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究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一带一路”红色文化联通渠道

面對新时代全球化的浪潮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红色文化传承方面,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通过开放的窗口,加强红色文化的海外传播和交流,加强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红色文化的交流与联系,聚拢红色文化资源链,完善红色文化的联系网,构建红色文化联通渠道和互学互鉴的文化圈,从而使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中可持续发展。首先,建立红色遗址联通渠道,各地需要加强与周边、革命路线、“一带一路”沿边有联系的城市、国家合作,共同开发和挖掘具有连通性的红色文化,使现有的红色文化更具完整性,同时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地域影响力。例如南路地区革命工作的开展,湛江可以与广西或者越南等周边“一带一路”的城市和国家联系起来,把挖掘湛江的红色文化遗址和历史发展的文化成果与其所得到的成果有机碰撞、融合起来,这样就有一个连续的文化传承的过程,让文化研究更加深入。其次建设国内外红色旅游联通渠道,结合国内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评选一批具有红色文化的村落为重点扶持和保护的红色旅游开发保护村,并且把有相同红色文化国家和地区的特色村落串联起来成为一条国际红色文化旅游路线,集中资源对这样的红色旅游路线进行宣传和积极引导大众前往参观学习,这样既能带动一条红色文化线村落的活力,又可以让红色文化“走出去”被更多人熟知。最后,加强高校间红色文化的交流,各地高校可以与该地红色文化有关联的地区高校联手打造红色专题科研平台,共享研究成果,凭借着凝聚各个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进一步地挖掘和传播好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可持续地传承其独有的魅力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二)打造红色文化多元传播平台,构建红色文化基因库

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部分红色文化传播途径窄、人们熟知程度低、丢失率高等问题的出现,红色文化需要充分依托一系列的媒体平台拓宽传播渠道,通过在视频平台上分享一些小视频、开发人工智能虚拟空间浏览红色文化和增加一些电子版红色文化书籍等途径来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红色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在国内外传播好中国的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如今国内外使用比较多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腾讯微视等)发起以介绍身边红色文化遗址和文物为主题的短视频拍摄活动,这不仅促进了全民多领域地传播身边的的历史文化,还促进了当地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其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做好有关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文化物品的宣传工作,利用VR技术打造网络虚拟展馆,一比一还原红色文化遗址和相关文物,配上一些革命故事的后期制作,真实还原红色文化的历史进程,生动逼真,让现代的年轻受众群体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最后要构建红色文化基因库,建立红色文化资料数据库,收录各地红色文化的相关书籍、期刊文章和一些相关专著读本和伟人语录,并且与世界资源收录库同步,例如在中国知网或是各国全国性资源库上能很快检索到相关信息。同时,增加电子图书阅读红色文化书刊栏目的占比,多把一些地方革命史记录本和革命老同志口述史转化成电子版的书籍,更加直接展现在人们的眼中,进一步增加红色文化传播的可持续性。

(三)加强国际红色文化网站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研究平台

面对世界各地区红色文化挖掘和传播的方式各具特色,但缺乏沟通与交流,导致许多地方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得不到学习和借鉴的问题,应加强红色文化国际网站的创建工作,打造一个专门传播红色文化的网站,有完备的网页设计,各地区的红色文化都在网站里有独立宣传的页面板块,各国各地可以在自己的板块内分享已有的红色文化成果和传播红色文化中的成果经验,同时设立专门的线上论坛模式,在论坛中大家可以把传播和保护红色文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在线上参与讨论,各地相关负责人凭借着自身长期从事紅色文化传承工作的经验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好现存的一些传播难、如何可持续发展红色文化等问题。为进一步加深交流,我们可以展开一些不定期的线下红色文化研讨会,让各国的相关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聚集在一起分享红色文化中的个人心得和最新成果,促使各国各地工作人员的红色文化工作更快、更好的开展,让红色文化可以一直适应新时代发展并绽放其自身独特的魅力。

四、结语

现在正处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当中,全世界的文化都存在于同一个地球村中发展,没有一种文化能超出时代或者所生存的地球环境下发展。所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发展中也需要不断加强与周边各地区国家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丰富自身内涵,符合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激发人们创新创造活力,寻找一条可持续性强、交流密切,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传承之路。

参考文献:

[1]孙学文,王晓飞.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S1):17-20.

[2]李红燕.传承红色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J].智库时代,2018(30):169-170.

[3]曲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求是,2013(4):6-8.

[4]周小李.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N].湖南日报,2019-08-20(11).

[5]耿步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集体观[J].求索,2012(4):186-188.

(责任编辑:李凌峰)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红色文化传承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