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激趣法略谈
2020-09-10彭建武
彭建武
摘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在新课改背景下显得日趋重要。正所谓“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掌握激趣法是打造优质语文课堂的关键,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课堂;激趣方式;学习兴趣培养
引言:
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消除学生的疲惫,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又能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传统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存在感兴趣者少、课时占用多、学生恹恹欲睡、教学效果差、师生关系差等问题。课堂导入、课堂活动、课堂氛围、教师魅力、引用多媒体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做出有益尝试。
一、课堂导入激趣法
一节课的优劣与课堂导入有直接关系,一个合适的课堂导入等于向高效课堂迈进了一步。好奇是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之一,新鲜的刺激能引起他们主动探究,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鲜的课堂导入。实践表明,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更能长久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让学生更高效地学到对自己终身有用的语文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取恰当的课堂导入,既可以打造活跃又高效的课堂,也可以达到提升语文知识水平的目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最具有求知和探索精神,而课堂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就是为学生指明道路,循循善诱,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辅助手段之一的同时,也是授课过程的一小部分,不可以因一味追求利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而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应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二、活动激趣法
通过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缓解上课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同时活跃课堂氛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活动可以设定为即兴演讲、美文朗读、角色表演或者观看视频。创设活动情景,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其愿意自主参与到课堂发现知识的过程中。针对初中生在刚上课时,思维还停留在课下,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即兴演讲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快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课文的情景,使人物形象鲜明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灵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五课《敬业与乐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反辩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关于本文的正反两组的辩论,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鼓励学生用敬业和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另外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思考“人类合理的生活是怎样的?”每组选取代表发言,最后全班交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指出“人活在世上,每天要被不同的事包围,既然不能逃避就积极面对。对于本职的事,要心生敬意,并且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把它做好,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课堂氛围激趣法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见,课堂氛围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任务。课堂氛围活跃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幽默逗趣,也可以故事唤趣,还可以播放音乐或进行角色表演。笑话和故事本身就有极大吸引力,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其心弦,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而音乐能使人放松心情、消除疲劳、调节情绪,教师可以播放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优美的旋律来渲染氛围,创设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促使学生的大脑思维和记忆力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而在教学过程中产生非凡的效果。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六课《黄河颂》一文学习时,教师播放瀑布波澜壮阔的视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到黄河的悠久历史,渲染黄河波澜壮阔的氛围,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要读得富有感情且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波涛滚滚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四、教师魅力激趣法
在初中阶段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学生喜欢的教师,他们就会期待他所教的课,并自然而然地掌握好这门课。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受学生喜爱、有魅力的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学生的一个路标。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保证教材知识准确性也要博学多识,并有自己的教学特点,能“常教常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给学生带来课堂上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色的仪表、书法技能、普通话水平、朗诵能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
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范进中举》一文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拓展《范进中举》一文出自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本书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为中心,展开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剖析,以此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压迫,它是中国古典文学讽刺艺术的最高峰。在课程结束前向学生拓展“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其嫂子的前倨后恭如同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一样。
五、多媒体教学激趣法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传统语文课堂对音乐、图片的表达具有局限性,进而制约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交互性、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全方位观察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也可以多方面刺激学生感知、注意力和情绪,其新鲜感可以改变语文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学习更主动。并且多媒体教学可以辅助教师完成播放音乐播放视频等课堂教学活动。运用多媒体教学生动活泼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情景,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全方面的刺激,让学生一边探索一边思考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把学习知识的过程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短文两篇》中的《夸父逐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夸父逐日”动画片,重点播放四幅画面“逐日、饮水、渴死,化作桃林。” 既让学生感受到了神话的魅力,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勇气和美好愿望,也使夸父这一形象特点鲜明。
结束语:
兴趣是智力因素之外的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注意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命题,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标准之一。教师要知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然后有所改进,不断探索,努力进取,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适应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吕雪静.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邓攀.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3]何航詩. 论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新要求[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
[4]曹向辉.初中语文趣味教学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2):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