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网瘾的漩涡

2020-09-10刘更香

学习与科普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林家庭情感

刘更香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同时不良的信息和游戏也给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网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给不少家庭带来困扰、无奈,甚至是重大的经济损失。

【案例背景】

河开雁归,大地春回。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挡了师生踏入校园的脚步,拖延了师生相聚的时间,师生以网络为媒介进行集结,开启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之旅。学生由返校学习改为居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对于自觉主动的学生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但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接触网络的机会多了、时间长了,他们不控制上网的时间,甚至沉迷网络,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学习效率低,把网课变成游戏课,由于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等。

【案例描述】

班上学生小林,从2020年2月上网课始,课堂上基本上不露面,作业不按时完成。据了解,上网课时,小林利用电脑玩游戏,课后借各种理由拿家长的手机玩“王者荣耀”等游戏,他想方设法破解家长的手机密码,先后花了一万多元买游戏装备。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跟小林进行了电话聊天,并给家长一些建议,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孩子改变不大。3月25日,孩子的妈妈致电给我并哭着跟我说:“老师,孩子借口上传作业拿我手机玩游戏,为了抢电脑与他爸爸打起来了,怎么还不开学啊,老师你一定要帮帮我呀!”听到家长如此崩溃,3月26日我冒着疫情上门家访,对家长和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并持续跟踪落实,一个月后孩子成功戒掉了网瘾。

【案例分析】

小林家是开工厂的,父亲负责外联工作,母亲负责工厂的生产进程。父母把主要精力放在工厂的经营上,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关心较少,加上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到了六年级还不能自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家庭情感缺失,加上自控能力差,在网课期间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小林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父母粗暴且不善与孩子交流,教育孩子的任务主要落到孩子的母亲身上。母亲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长期沟而不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出现逆反和抵触的心理。家里有个读高中的姐姐,自律性强,小林长期被母亲拿来比较,孩子在家庭中长期不被认可,加上受疫情影响不能返校、不能外出找同学、朋友,于是孩子通过虚拟的网络游戏获得快乐和成就感。综上所述,小林的家庭物质条件较优越,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日常生活,对孩子的物质投入有余精神关怀不足,由于家长对子女的精神关怀和情感教育培养的忽视,相互间缺乏必要的心灵和情感的沟通交流,孩子的情感需求缺失,不良行为习惯暴露不能得到及时的教育引导。

【解决方法】

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要表现在学生特别是特殊生的爱心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有满腔热情,不歧视他们,对特殊生的缺点、错误不一味地指责或当众训斥,而是理解、宽容他们,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做到“多关爱,少责备”,用“真情”去打动他们。一方面我用爱心感化孩子:首先我用同理心理解孩子,孩子敞开心扉与我长谈后;然后我引导孩子制定了详细的一日学习时间规划表,制定公约并形成“君子协议”,教会他遵守公约的技巧和方法;跟踪他的行为表现,利用班级群表扬他的进步,小林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快乐,重新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我对小林的父母进行耐心的家庭教育指导,让他们认识到:家长改变,孩子才会变。我指导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教育观念

孩子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的,作为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犯错,然后积极引导孩子认识错在哪?怎样纠错?提醒孩子不犯相同的错误。把鼓励、赞扬、肯定、分享、帮助,变成家庭文化,让孩子在充满爱意和希望的氛围中成长。

2.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根据作息时间规划表和公约, 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把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常态化。如:孩子能够严格执行“君子协议”,可以允许孩子玩30分钟游戏,孩子得到奖励后可以鼓励孩子延迟体现,以此提高孩子的控制能力,帮助孩子戒掉网瘾。

3.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孩子的成就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不能局限在学习上,建议家长不要总是拿小林的学习成绩与姐姐比,可以通过纵、横多层次、多角度对孩子进行正面评价,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认可和肯定,从而获得成就感。

4.多陪伴多鼓励

小林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育是缺位了,鼓励父亲闪亮登场,多方面发展孩子的兴趣,多陪伴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如跟孩子一起运动,父亲在亲子活动中,抓住时机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母亲要改掉啰嗦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多听少说”、“多鼓励少指责”。

5.多读多思,提升自我

鼓励小林的妈妈要学会放下一些生活琐事,动员她多阅读、多交朋友,通过读书、交友、思考,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转化效果】

通过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对小林的行为进行干预,一个多月后,孩子的自律性得到提高,小林成功戒掉了网瘾,每天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亲子关系变得融洽。5月份返校后,小林能够主动完成各项班级事務,积极参加各项班级活动,成绩稳步提升,我们班又多了一名一个阳光、自信的少年。

【案例启示】

习主席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环境因素的配合和优化,其中,家庭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小林的父母自身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落后,不重视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没有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于是在网课期间沉迷网络。本案例中我指导家长从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等方面入手,并要求家长作出改变,从而让孩子改变,最终让孩子成功戒掉了网瘾。认真思考一下,转化问题孩子需要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以创新的思考和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情感上开导

情感沟通使人心心相近,心心相通,情感是沟通的桥梁,教育离不开爱:用爱、懂爱、会爱。小林在家中被训斥、挨打、甚至是嫌弃,孩子得不到尊重,情感上得不到满足,跟父母产生对立情绪。我指导小林的父母对孩子多些关怀,经常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态,多激励、帮助孩子,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用家庭文化去熏陶、影响孩子,让孩子在和谐、民主、文明的环境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有规矩的习惯,形成乐观、友善的品质。

二、心理上疏导

小林的家庭环境和认知识水平,造成小林性格刚烈比较叛逆,我通过同理心理解他,消除他的对抗情绪,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他的错误,并共同制定纠错的方案,指导他改正错误。后续再不断地关心、鼓励他,成功帮助孩子戒掉网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想上引导

家长改变,孩子会改变:改变思想、改变教育观念,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孩子品行的养成。小林的母亲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不会从自身方面去找原因,只会抱怨,甚至想通过老师单方面对孩子进行管教。我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书籍给她阅读,并抽空与她交流阅讀的心得,鼓励她坚持阅读、多交朋友,从而提升自我素养。现在小林的妈妈不再开口就跟我抱怨孩子玩皮,不听话之类的话,而是主动会跟我聊孩子的进步和改变,家长也变得阳光、快乐起来,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

四、行动上督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小林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要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加强管理,从严要求。小林的妈妈平时琐事缠绕,缺乏耐心,跟孩子说得多,管理得少。我指导她要把爱与严格融为一体,给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则,让孩子理解在生活中存在明确的规则。家长须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对孩子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行习惯加强训练,在训练过程对孩子的点滴进行充分的肯定,对缺点和错误决不护短,让孩子学会自律和尊重规则。

参考文献:

[1]张文质《父母改变,孩子改变》[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周成平《外国优秀教师的教育特色》[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东莞市塘厦第一小学 523710

猜你喜欢

小林家庭情感
为梦孤独
情感
高考前与高考后
家庭“煮”夫
台上
别来无恙
读句子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