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初中历史教学减负增效对策探究

2020-09-10李肄丰

学习与科普 2020年10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初中历史互联网

李肄丰

摘要:当前是互联网的大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教学也逐渐融合。长期以来,减负增效是我国教育改革规划的主要方向,有效的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兴趣,从而让教学实现减负增效。本文围绕“互联网+”思维下初中历史教学减负增效对策”这个主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历史;减负增效

引言: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社会教育和人类精神养育的功能。它不仅可以培养人性的情感教育,而且可以使人们形成逻辑且系统的思维。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在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的同时还能体会前人的智慧,增强自身的非观观念,这对初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现实中初中历史教学面临诸多问题,这让实现初中历史减负增效变得更加艰难。

一、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教学方法单一

历史是初中的必修课,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单一的根据课本内容讲知识。历史是前后相关联的学科,如果不讲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学生对造成的结果也就很难理解。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无法给学生扩展过多的内容,只能根据课本知识讲课。长时间这样进行下去,学生无法系统的学习,学生对历史课也就没有了期待,产生厌学心理,学习兴趣丧失后,学生学习历史会变得更加困难。考试时对于综合题就很难作答[1]。

(二)对“互联网+”的社会功能认知不足

国家领导人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今天来看,这一理论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互联网+时代,技术显得更为重要,它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教学管理中,手机被禁止在学校使用。对于手机,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被严格控制,仅仅将手机用作通讯和娱乐工具而已,还没有形成使用手机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作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工具的手机,仅仅是传达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媒介。作为学校和教师发布信息和作业的平台,QQ和微信等平台没有实现更多的使命,很多学习功能没有被开发和利用于教学。很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没有意识到在“互联网+”思维下,这些工具可以促进学习,更谈不上构建新的教育概念和主动学习概念。

(三)对互联网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够

“互联网+”时代,大部分中小学在都建立了必要的互联网辅助设备。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中小学人數众多,大多数学校配备的机房和多媒体教室依然供不应求,每个中小学生使用的机会并不多。对于教师而言,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学活动都没有摆脱教科书的局限性,仍然存在教科书内容抄写现象,缺乏对历史学习的拓展和封闭性的现象。尽管当前中小学有互联网等相关教学资源的平台,但相关的教学资源仍旧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教学需求,尽管学校有一些师生交流的平台,但大多数教师仍坚持原来的教学习惯,不愿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思维下初中历史教学减负增效的对策

(一)巧用网络资源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上好一堂历史课也是如此。一些年龄比较大的教师认为,课前导入的作用不大,还非常耽误时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课前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集中注意力,提升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互联网时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可以用一段音乐进行导入,可以用一个小的短片进行导入等等。导入的方法有许多,应该仔细思考,选择一个最适合本堂课的导入方式。

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播放一段《三国演义》的精彩短视频。课堂导入后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一定会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思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能仔细分析,一堂课下来学生可以掌握大部分知识,回家后的负担就会减少,但是还会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回家后对未播放完的视频一定会继续观看,间接的增强了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日积月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也会增多。

(二)借助互联网名师课堂辅助减负增效

由于受上课时间地点的影响,一些教育机构把名师课堂都发到互联网上,学生观看的时候比较方便。这种方式的教学比较灵活,学生对不理解的部分可以反复观看,可操作性较强。互联网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局限性。在互联网模式下,学生也可以逐渐的体会到互联网的强大。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提前在网上观看名师课堂,大致的了解一下网上教师的讲课思路,讲课方式等等。不仅达到了预习的效果,而且学生对课堂知识还能有个整体的把握。在现实中学生可以再学习一遍,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如果现实课堂中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在网络上查找答案,听名师讲解[2]。

(三)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互联网是个大资料库,初中历史教师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来实施有效的教学实践。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在互联网把相关资料都查找出来,提前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的时候也比较容易理解。互联网不仅可以查到文字方面的资料,视频图片资料也非常丰富。所以学生可以好好利用互联网,把抽象的人物事件变的更加具体,快速的接受历史哲理[3]。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异月新的变化,教育领域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也随着互联网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都需要进行改变。对老师而言,互联网+海量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形式的改变提供了基础,其教学手段也可通过互联网设备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对学生而言,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研究新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适应互联网教学时代。

参考文献

[1]武献军.互联网时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8(23):56-57.

[2]刘全优.“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256.

[3]任寅辉. 影视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初中历史互联网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新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