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2020-09-10王豆
王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部门已经对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对基础物理知识的熟练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重视,从而帮助其消除固定的思维模式,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本文将通过三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物理思维;能力发展
引言
物理思维能力通常是指个体通过自身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对问题进行推理和研究,从而给予事物本质科学的逻辑分析。相对于其它科目,高中物理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物理习题通常需要学生有非常强的思维逻辑,若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物理问题,对其思维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提高其做题效率。
一、利用物理规律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高中阶段熟练地掌握基础物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获得正确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许多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掌握知识点并不代表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高中阶段的物理习题表面上千变万化,但所有的题型都有一个物理模型,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时,应更加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思考和想法,使其能够拥有完整的思维逻辑体系。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在教师讲解后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理,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各种类型的物理习题中,从而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可以利用小车、长木板和滑轮等工具和学生一起研究小车速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以速度和时间的图像变化为基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位移和时间之间有着怎样的变化规律的问题,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有一个物理思维框架,使其思维能够更加发散,对其解决问题效率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也可称为扩散性思维或求异思维,即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高中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抽象性、基础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若教师仅仅依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通过大量的习题以及讲述习题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模式,会导致学生创造力被遏制,难以形成具有个体明显特征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模式。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非常多,并且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些物理定律对于学生来说也非常抽象。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利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定律的内容,使其能够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以划船时船桨向后退,水带动船向前走为例,让学生掌握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特点,这对其接下来利用牛顿定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定式
在开展物理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授课方法和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学生的学習效率和对知识的认知情况。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到物理公式发展的过程,对其提高掌握知识的熟练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若现实条件无法满足开展实验教学和模型教学,教师则需要懂得灵活使用物理公式和物理概念,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定义的由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个问题采用多种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以物理概念为基础,利用自身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这对其学生发散思维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例如,教师在讲解力的分解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以力的合成为基础考虑力的分解,这种问题能够让学生懂得自己思考,消除固定的思维模式。学生在学习矢量相加的法则时需要熟练掌握矢量的定义,从而教师以此为基础讲解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教师在对例题进行讲解时可以以三角形法则和四边形法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授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加琪.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9(44):77-78.
[2]陈飞.深度学习:引领高中物理学习向纵深发展[J].高考,2019(25):60.
[3]陈嘉.基于思维发展的物理实验教学[J].新智慧,2019(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