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9-10任丽萍
任丽萍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高中数学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教师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制定新的教学方式,将数形结合思想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在高中数学中如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期为其他学者探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形结合;创造性思维
引言:
高中数学抽象性较强,综合性的问题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把握高中数学的解题思路,以及高中数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融入到高中数学中,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让学生通过图形学习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时刻紧密结合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压制,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形结合思想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数形结合思想作为教学工具,在讲课、复习以及日常解题过程中都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1]。其次,高中數学抽象性比较强,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与图形相关,都可以利用图形去解答。比如在学习《集合》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表示交集、并集以及补集的概念和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渗入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喜欢将知识点套到题目中,这种方式对于简单的、知识点比较单一的题目比较有用,但是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单纯的依靠学生的想象和理论知识难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去思考数学问题,进而探究更多的解题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利用数形结合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高中数学中复杂性、综合性的问题比较强,许多题目中都包含多个知识点,比如高考中18、19、20题都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每个题目都涉及到该模块的诸多知识点,对于此类复杂的问题很难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比如已知f(x)= x3+ x2-ax-a,其中a>0,其该函数在(-2,0)之间有两个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要明确解题目标,求a的范围,必须要明确函数的图形,然后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零点等相关知识点解决函数问题。通过画图可以让题目更加直观,如果学生还是采用传统的解题方式,就会被传统的思维禁锢,无法从新的角度出发,结合此类逻辑性较强的问题。通过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将题目中罗列的解题线索图形化,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问题,进而能够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在画图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会发现数学题目的答案并不唯一,尤其是不等式、函数等相关问题,由于取值范围不同,其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分情况讨论,找出所有答案,提高准确率[2]。最后,数形结合的方式打破了学生的传统思维和解题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和思考的角度,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题目设置和教材内容也更具有探究性,很多问题答案并不唯一,都需要学生分情况进行讨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利用数形结合解决几何问题
高中几何是与数形结合思想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也是高中的重难点,一般几何问题都是以解答题的方式出现,有些立体几何问题,题目中已经给出图形,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然后通过绘制辅助线等方式解决问题。还有部分几何问题与线段、函数等问题紧密结合,但是题目中并不会给学生具体的图形,需要学生自行绘制并进行分析。比如菱形ABCD的边长是8cm,点E为边A,B的中点,连接DE,与其对角线AC相交于点M,求 的值。学生遇到此类问题就必须要自己画图,找出菱形的中点以及对角线,然后在已有的图形上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在传统解题思维下,学生总是从已有的条件出发,采用计算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但是很融入就陷入到计算的怪圈中。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没有图形也要让学生“创造”图形,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解题效率。
四、结束语
在高中数学中融入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高中数学教师通过新的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对于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征.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7(59):121-121.
[2]李小青.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8(03):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