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现状及处置对策
2020-09-10郝那森
郝那森
摘 要:如今,各种新的工艺、技术以及材料在生产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并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危险化学品的出现,如果不能对这些危险化学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很容易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文章主要对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置对策。
关键词:化学危险品事故;危险化学品;处置
中图分类号:X928.7;X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0)10-058-03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0.10.029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新的工艺、技术、材料在生产中不断得到运用,在发展生产、改变环境和改善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这一变化,各种新型危险化学品的品种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并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由此引发的化学灾害事故数量也日趋增多,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也使消防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1]。2019年3月21日,江苏盐城响水县陈家港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教训深刻,令人反思,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处置,提出一些看法如下。
化学危险品事故(以下简称“危化品事故”)是极易造成重特大群死群伤事故并引发环境污染、物质财产损失的灾害。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化学危险物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近些年,化学危险品事故屡见不鲜,而且呈高发态势。重大或灾害性化学事故对社会具有极大危害,而救援工作又涉及眾多部门和多种救援队伍的协调配合。所以,对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也就不同于一般事故的处理,其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因而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对于改革的消防救援队伍来讲,参与处置危化品事故是消防救援队伍处置各种急难险重灾害事故中涉及工艺最为复杂、危险性最大的一项任务。因此,掌握危化品理化特性和处置工艺对策是消防救援队伍提高灭火救援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危化品事故救援演习如图1所示。
1 危化品事故的基本特点
1.1 危化品事故的基本类型
按照处置危化品所含有毒有害物质所能造成污染的对象,可分为地面(物体)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等。按照危化品事故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性化学事故、重大化学事故、特大事故等。按照危险化学品中毒物质释放方式可分为直接外泄化学事故、反应释放化学事故等。
1.2 危化品事故的基本特点
发生突然,扩散迅速。由于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储存、反应工艺复杂,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造成危化品事故产生的突发性,很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泄露,同时根据空间和气候的不同,出现大面积的扩散和污染。
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复杂,危化物品多。生产工艺涉及到高温、低温、管道等,工艺复杂,大量的生产设备布置在生产区。产品有合成氨、尿素、聚乙烯醇、纯碱、氯化铵、电石、水泥、焦炭、甲醇、复合肥,附产编织袋、食品级CO2、煤焦油等多种产品。其中,氨、甲醇、乙醇、碱、电石、煤焦油等属危险化学品。
侦检复杂,扑救困难。灾害现场,一般情况下多管线相连,罐罐相连,建筑、生产设施林立,设备高大密集,生产工艺形成整套流程,工艺复杂,并存放大量危险品,各种类型危化品的理化性质、存储方式、处置方法等均存在巨大差异。一旦发生灾情,极易发生化学连锁反应和次生灾害,产生易燃易爆或带有毒性的未知产物,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对现场救援人员侦检处置造成重重困难,而且危化品事故在处置中往往时间跨度长、参战力量多、处置情况复杂,参战人员易发生中毒、伤亡事故,都使救援的困难有所增加。
易造成环境污染,洗消清理困难。在发生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后,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迅速扩散,污染空气和水源、土壤等。同时有毒有害物质通过人体皮肤、呼吸道等多途径威胁人体健康,而与此同时因为复杂的处置工艺,清理洗消工作难度大、时间长。一些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因现场没有专用的检测仪器,较难测出准确的数据,较难掌握现场的准确、详细情况。
社会影响大,易造成恐慌。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原料、产品涉及的范围广、种类多,而大部分属易燃易爆物质,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常伴有爆炸、复燃复爆,立体大面积、多火点形式的燃烧,易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社会关注度高,短时间内会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
1.3 影响危化品事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
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性。有毒有害物资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毒物分子存在的活性基团或功能团的结构。按有毒物质对人员的半数致死量分级,可将有毒物质的毒性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等5个级别。
有毒物质的空气中的状态。危化品事故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状态包括气态、雾态、液滴态、微粉态等。在通常情况下,不易挥发的固态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程度小,液态次之,气态、雾态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大。
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量,根据危化品事故发生时泄漏有毒有害物质的数量,即通常泄漏量大、危害大、救援难度大。
地形位置、气候条件。危化品事故发生地的地形地貌不同,对事故所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的扩散挥发也有不同的影响。如低洼地区容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聚集,不易扩散。气候条件主要是指事故发生地当时的气候状况,包括湿度、风向、风速、气温及大气垂直稳定度等,危化品存储罐事故救援演习如图2所示。
2 消防救援队伍化学灾害事故处置中的问题
正因为危化品事故的特殊性,加强对危化品事故处置对策的研究,制定事故处置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战术讨论演练,对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处置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当前实际工作情况中,还有很多现实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消防救援队伍能否快速、准确、高效处置危化品事故。
2.1 指挥作战体系不够明确
国务院2011年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主体和责任;《消防法》明确了消防救援队伍处置危化品灾害事故的职责和任务;应急管理部消防局也在内部下发《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明确了处置化学灾害事故的指导、处置程序。但就实际救援工作而言,目前还没有一部较为权威、完整和全面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指导国内危化品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单独规划、重复监管、权责交叉是当前救援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阻碍,各协同单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组织领导和协同配合,加之部分地区不注重平时的综合应急救援演练和调度,难以形成战时合力,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阻碍。
2.2 作战装备配置有待提升
目前,改制后的消防救援队伍正朝着“全灾种”“大应急”方向发展,装备现代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从实际工作中去看,应对危化品事故处置的装备相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危化品事故的救援工作。从实际调研中发现,器材的配合数量、更新速度与属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关系,而特种装备器材在装备中所占比例也相对较低,如我国中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和发达地区城市的特种装备配备率约在11%~37%之间。更新速度除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外,还与属地特殊灾害企业数量多少有密切联系,但总体上在特种器材装备配备的力度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3 专业救援力量严重不足
由于消防救援队伍受编制的限制,人员力量不足。根据官方数据,全国在编消防救援队伍人数只占全国总人口的万分之零点一三,而发达国家政府消防人员的比例均在千分之一以上。以某市为例,目前在编消防救援指战员将近5 000人,与该市的队站建设速度和灾情发生总量不成正比,平均消防站的年出警量达到近400起,而一般队站执勤人数在15~30人之间,随着建队数量的增加,执勤力量、號员编配与出警数量比例差距逐渐增加。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快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和企业消防队的步伐,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专业化救援队伍和力量紧缺的现实。
2.4 专业化作战能力亟待提高
面对各类急难险重灾害的层出不穷,指战员作战能力与灾害发生程度的不对称,救援知识与专业培训的相对滞后,灾害扑救对策和认知层次的不完善等诸多原因,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基层指战员的临机处置能力和应变研判水平。特别是在处置危化品灾害事故中,由于危化品种类多、理化性质差异大,处置过程的方法、对策不同,往往稍有失误,就有发生爆炸或其他不可预料的重大灾害。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高精尖和危险性大的生产工艺,往往由于技术保密或专业性强等原因,消防指战员无法及时更新掌握,所以必须在加强队伍专业化培训和岗前培训上下功夫,特别是强化基层指挥员的业务素养和实战能力。
3 提高消防救援队伍化学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能力
3.1 加快应急事故处置训练改革步伐
以研究和探索应急灾害处置工作新技术、新思路、新办法为出发点,从实战要求出发,摒弃救援现场不适用的训练项目和方法,制定贴近实战的训练项目,力争做到少而精,全面适用。改革原有的训练模式和方法,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战略,转变原有只注重“训练场”,不注重实战应用的单一训练模式,探索并建立三维模拟实战平台和基于VR技术的仿真交互式模拟训练基地,将业务素质培训与实兵实装演练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提升战斗力。
3.2 合理制定战斗力编程
消防队伍在开展化学灾害处置训练时,要明确划分侦察、救人、供水、破拆、排烟、抢险救援等战斗小组。在训练中进一步了解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危害程度,掌握危化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事故处置程序、方法,全面提高队员在事故现场的心理因素、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处置能力。化学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社会工程,必须实行统一科学的组织指挥,一定要讲科学、切不可蛮干。严格按照“程序”规定进行侦检、警戒、处置、洗消、输转等各项处置工作。同时还必须从抢险救援的全局出发,主动与救援专家组和单位技术人员加强协作[2]。
3.3 加快化工专业队伍建设
根据总队统一部署,虽然滨海支队不承担专业队伍建设任务,但支队党委高度重视各类专业队伍建设,制定了化工、高层、地下和水域专业队伍建设方案。其中,化工专业队要在化学灾害现场完成排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就必须加强装备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增加资金投入,保障经费供应。不断完善队员的个人防护装备,配备科技含量高、针对性强、适用性好的个人防护装备。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装备,按照其使用功能和性质分门别类,建立健全装备维修保养机制。落实专人负责保养、专人操作制度,避免因操作、保养不当导致器材装备损坏,保证器材装备完整好用[3]。
3.4 做到救援人员与器材装备的最佳结合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与应急装备建设,促进各种救援力量的有效整合,购置先进的灭火救援车辆、侦检设备、防护器材与通讯设备等。加强救援人员对器材装备的熟悉操作训练,提高救援人员对器材装备性能的了解掌握,最大限度促使救援人员与器材装备在救援现场进行最佳结合。加强指战员对装备的应用和技术培训。要强化指战员对装备新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建立定期专业化培训考核机制,提高特种装备业务知熟、实战应用、维护保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3.5 利用大数据思维强化基础理论研究
各级指战员应及时总结和吸取以往危化品事故的经验教训,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信息化、碎片化整理和整合,抢抓“大数据”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良好机遇期,进一步加快实战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和理论分析、预测未来危化品事故的处置对策和发展方向。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依托国内科研机构和有关院校,适时组织危化品方面的社会专家开展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基础理论研究,为队伍建设包括器材装备研制、训练方法提供依据,努力在“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上先行先试和广泛合作,从而不断改进和加强专业化救援力量的应急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春港.化学危险品管理要点探究[J].化工管理,2018(36):59-60.
[2] 穆居洋.化学危险品泄露及火灾处置对策[J].科技资讯,2017,15(07):72-73.
[3] 张杰.浅议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J].化工管理,2016(29):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