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晋宁遗址文化景观保护性发展策略探析

2020-09-10苏晓梅佐须顺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保护性遗址

苏晓梅 佐须顺

摘要:怎样才能赋予遗址文化景观生命力?答案是将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结合起来。遗址文化景观应该是一个不断吸收消化演变的活体,而不是一个僵化的存在。根据晋宁的山水田园特色,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性发展应该强调其自然之道,包括人与土地之间的情感,记录乡野之美。针对晋宁遗址文化景观的现状提出其保护性发展的策略:“有机更新空间,融入当下生活;再生遗址文化,延续遗址价值;融合周边环境,回归田园之美。”

1.有机更新空间,融入当下生活

“有机更新”原指从城市肌理中对城市进行改造。而这个概念也同样适用于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性发展,遗址文化景观中的有机更新是对已不适应社会生活的遗址区域以及破败的遗址环境空间作必要的改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主要是对建筑物等客观存在实体的改造,以及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游憩环境、视觉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改造与延续[1]。有机更新更为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晋宁的遗址文化景观有机更新中的“以人为本”而言,就是要融入当下的生活,赋予其生命力。这就要求有机更新要按照人们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设计空间,从综合文化、价值、工程、科学规划的角度研究如何改造,最终达到遗址文化景观中部分与整体的和谐,与自然的融合。把遗址文化景观放在城市这个动态发展的有机体中,以有机更新的手法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综合解决遗址发展问题,赋予遗址生命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1.1遗址空间更新。空间更新是对废弃的、失去活力的空间的再利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更新设计。更新之后的空间要更适合当下的生活,能够赋予遗址文化景观新的生命力。对于古镇遗址,蕴含其中的非物质文化与物质遗存同样重要,将古镇特色的非物质文化贯穿于街巷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更新中。通过调整或变更建筑原有的功能,以实现建筑的再利用,提升古镇的活力。将古镇的建筑空间进行以下更新:包括民俗文化博物馆、民俗商业街、民间艺人工作室、“一颗印”图书展览馆、客栈及特色餐馆六个部分。通过“有机更新”使这些遗址文化景观融入百姓生活,发挥其科学研究价值、历史教育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让其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

1.2建筑立面的更新。建筑立面的更新是对遗址文化景观中的建构筑物的保护、修复及修缮,通过建筑立面的更新使遗址文化景观能够融入当下的生活,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包括保护为主,维护风貌;修旧如旧,协调风貌;立面再造,延续风貌三个方面。古镇遗址中的建筑根据现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物保护单位,这一类建筑必须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和修缮[2];第二类是具有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应该保持原有外观形态,修旧如旧,协调风貌;第三类是新建建筑,这类建筑主要进行外立面的装饰与整修以达到整体风貌的和谐。通过建筑的更新,不仅达到整体风貌上的协调,而且更新后的建筑能够更好的被利用,切实融入百姓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

1.3遗址环境的更新。环境更新是对遗址文化景观内外空间中的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游憩环境、视觉环境的改善与整治。对于古镇遗址可以在适合的街巷空间中增加一定的观赏植物及休憩设施,整治古镇中随意摆摊设点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古镇街巷路面进行清洁及修缮。通过对遗址文化景观中环境的更新,能够让其以全新的面貌吸引城市中的居民和外来游览者,实现可持续发展。

2.再生遗址文化,延续遗址价值

再生的实质是对象价值的转化与创生。保护是对原有价值的继承,发展是新价值的创造,再生包含了这两方面的内涵。既有原有价值的转换也是新价值的创生,而且,原有价值和新价值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文化再生”,是对遗址文化景观所包含的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这些文化与遗址的展示有机融合,让受众能够全方位的释读遗址,让遗址发挥其最大的科普教育价值。晋宁遗址文化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在遗址现状中都表现出严重的文化缺失。所以文化再生,价值延续在其保护性发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晋宁遗址文化景观的文化特点,再生遗址文化,延续遗址风格包括挖掘文化、文化再生及延续价值三个方面。

2.1挖掘文化。晋宁的遗址文化景观最明显的特质的就是独特的文化性,它们都是古滇文化遗落的文明,但是遗址文化景观现状中文化缺失严重,丧失了遗址本应具有的风姿。挖掘文化应该溯本求源,从原真性的角度出发,力求寻找到与遗址关系最为密切且最能说明遗址各个演变历程的文化内涵。古镇遗址中蕴含的文化要数古镇的千年历史以及古镇居民生产生活中伴生的文化,这也是滇池边居民生活文化的高度体现。准确的抓住遗址文化景观中蕴含的文化特质才能为其空洞的外表装入“灵魂”,赋予其生命力。

2.2文化再生。文化的再生不仅是对遗址文化景观中蕴含文化的保护与继承,而且这些文化要随着遗址文化景观的发展而作适应性变化,体现其发展和创造的含义。文化的再生需要适合的载体,而这一载体一般是构成景观的某一元素或某几种元素。而文化的再生分為显性再生、隐性再生以及两者的结合。文化的显性再生是指游览者能通过感官直接获知环境特征,隐性再生是通过对遗址文化的挖掘和提炼,让游览者通过联想、想象等观验方法间接获知环境特征。两者的结合则是在文化再生中既有直接获知的部分,也有通过感官间接获知的部分。通过文化的再生能够让晦涩暗淡的遗址文化景观重放异彩,让游览者得到更为丰富的心理体验和游览收获。

2.3价值延续。遗址文化景观的价值体现在科学研究、历史教育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科学研究价值与文化再生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文化再生提供相应的文化元素,与此同时通过文化再生将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展示。而历史教育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需要通过文化再生才能够实现。现状的遗址只是部分的残存,只有通过文化再生将遗址蕴含的文化包罗其中,游览者才能通过遗址文化景观看到完整而丰满的历史,从而实现历史教育价值。

3.融合周边环境,回归田园之美

“田园之美”会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美景,惬意而自然。晋宁这个县城具有山水林田,环境优美的地脉特点,而其遗址文化景观也是被包围在绿色基底中的文化遗产。当下人们的生活又是极为渴望回归田园环境,享受自然的恩赐。所以晋宁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性发展应考虑融合周边环境,强调自然之道,包括人与土地之间的情感,记录乡野之美。而对于遗址文化景观的保护性发展也不应该是就遗址论遗址,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点,应该将其放在地域环境这个大范围中,用开放的眼光进行保护性发展。与此同时被发展的周边环境不仅能从资金方面助其保护,而且优质的周边环境也能促进其发展。

总语:保护是基于遗址原真的历史继承,发展是实现遗址复兴的现实手段,晋宁遗址文化景观要坚守保护底线实施“保护性发展”。通过“有机更新空间,融入当下生活;再生遗址文化,延续遗址价值;融合周边环境,回归田园之美”这三个方面赋予遗址文化景观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单霁翔.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M].天津:天津出版社,2010

[2]吴雅雯,齐晖.创设文化空间保护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北京民俗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N].中国文物报,2006-4-12

[3]晋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晋宁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苏晓梅: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工艺美术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

佐须顺:昆明艺术职业学院,讲师,高级景观设计师,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ZZX311。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保护性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试论保护性耕作水土保持机理及其在朝阳县地区的推广建议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调查与研究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