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主观幸福感和积极心理素质的关系

2020-09-10吴泽勤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主观心理素质

吴泽勤

摘要:主观幸福感和积极心理素质都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素质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深受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而主观幸福感和积极心理素质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备受青睐和重视。

一、主观幸福感

幸福涵盖面广,追求幸福是人类从古到今的不变话题,幸福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哲学以及社会学等众多学科(Diener,2000)。心理学则侧重于对这种心理感受的描述和探讨,“主观幸福感”一词,已经成为一个专属术语,是个体自身想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达到一种理想状态的心理感受[1]。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感受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

二、积极心理素质

目前,关于心理素质的概念界定还比较模糊,如樊富珉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教育、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心理品质;张大均认为,心理素质是一种以生理条件为基础,通过适应外在刺激而形成的稳定的、基本的、具有发展功能的心理品质;王渭玲认为心理素质是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心理品质,包括智力、情绪、意志和人格等素质。可见,不同学者对心理素质的理解不尽相同[2]。在本文中,积极心理素质则着重强调提升自我价值感和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三、主观幸福感和积极心理素质的关系

从积极心理学已有的研究来看,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人格”,“积极情绪”,“积极认知”等为重要内容的相关研究。主观幸福感方面,Diener进行了大量研究。Diener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消极因素较少,而积极因素增多。Messinger和Gardner的研究发现,心理素质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和发展幸福感[3]。

在朱翠英,胡义秋的研究发现中,认为青少年积极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意志行为和积极个性四个部分,四者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可以从重构理性认知、感悟正向情绪、形成良好习惯、提升自我修养四个方面来分别养成青少年的积极认知素质、积极情绪素质、积极意志行为素质和积极个性素质[3]。积极正向的认知和情绪包括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保持积极心态﹑乐观、自信、热情、欢乐、感恩、幸福感等。这些认知和情绪的培养不能只通过知识的传授,还必须通过个体自身的积极感悟和体验才可以获得。在主观幸福感中,个体的自我的情感性和认知性评价的标准,主要是从情绪上和认知上进行,为此,我们要提升自我价值感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得主观幸福感和积极心理素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主观幸福感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自我价值感是对自我情感体验的正面或负面的评价。西南师范大学的黄希庭(1998)教授对自我价值感的界定为:个体认知、评价作为客体自我对于主体自我和社会主体(他人和群体)的正向自我情感体验,在对自己重要的程度做出正性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积极地、正面喜欢自己、接纳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包括了认知、情感、态度等诸多因素,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和体验。从这一定义,不难发现,自我价值感与他人群体的正向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人的正向积极评价会增加个体的正向情感体验,从而造成自我价值感的提高,当然,除了他人群体外,最主要的还是个体自身的对自我的正向评价[4]。可见,主观幸福感指数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自我价值感的高低,两者呈现正相关。因此,提升自我价值感和我们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是密切相关的。

2.主观幸福感对保持乐观的性格的影响

认知行为理论指出,不同个体的认知水平差異会导致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性格属于自身具有的人格特质,消极悲观的性格会导致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我价值感水平偏低,对自我缺乏足够的自信,反之,积极乐观的性格会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和自信,还能让自我价值感增高,有助于增加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同时,积极乐观的性格,能让人转化成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能成为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的勇气。在《徐霞客游记》中,那个时代的山山水水,多是穷山恶水,荒山野岭,艰难险阻随处可见。这部游记,本应是一部苦难的奋斗史,但由于徐霞客的乐观主义,在他的笔下,艰险、凶险被一个个积极地、巧妙地跨越、克服,他的游记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进取向前,奋斗不息的探险长卷[5]。而这些,皆是由于徐霞客本人的积极乐观性格成就的。因此,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还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调整心态,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挑战,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主观幸福感。

四、建议与小结

主观幸福感和积极心理素质都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强调培养积极正向的心理素质。为此,我们应多参加正向活动,多寻找和发现事件的积极正向性,感悟和体验积极情绪﹑积极认知﹑积极的自我价值感等,从而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与积极体验。以帮助我们完善自身的人格和品质,致力于我们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金艳,杨志刚,鹿建永.初中生学业压力﹑心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江伟,王淑燕.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的干预研究——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朱翠英,胡义秋.青少年积极心理素质:“四位一体”结构模型与培养策略.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周若男,杨荣华.压力感与人格的关系: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喀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5]郑祖安.徐霞客的乐观性格和健康体质.《史林》第3期,2000.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主观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积极情绪的主要干预综述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后印象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