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09-10杨昌玉
杨昌玉
摘要:在我国不断进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新课程改革如一阵春风吹入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解决问题”就是教材(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教材将应用题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生活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提高了学生兴趣及实践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1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会有不少难点需要及时解决,因此教师就在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加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小学生可以在日后更好的发展。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灌输式”教学法,一味在课堂中讲述课本上的知识点,也没有注重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教师讲课的时候小学生就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课,不会对教师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很多小学生都逐渐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的教育小学生。
2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2.1改进日常教学模式
多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建立较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只有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体系融会贯通之后,学生在面对一些数学问题时,才能更好地调动起数学知识库,从多个角度或知识点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之前接触的都是正方体、长方体之类的表面积,对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很陌生,那么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在家先自行准备一些圆柱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不要去讲,直接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计算才能够准确计算出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肯定会有学生采取拆开圆柱,变成两个圆形与一个长方形,然后计算表面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向下进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圆锥表面积的求取方法,让课堂教学增加一些学生自主的色彩。
2.2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小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大量数学知识点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小学生可以逐渐意识到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要知道小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都需要不断的提升、改善,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模式更好的教育小学生,让小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点越来越感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点的魅力。在数学知识点中,有很多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学习好这些知识点,不能用思维去解决多样化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便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些直观的图形以及模型来刺激学生,让小学生可以针对这些模式进行动手操作,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2.3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若是可以采用自学的形式学习数学,那么学生就会在主动探究当中获得良好的发现问题的条件,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所碰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审题能力,独立思考的思维有利于思维发散,学生带着疑问会更容易发现问题,找到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已知条件以及数量关系,并且可以展开针对性的问题思考,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会使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可以掌握好解决问题的规律。
2.4优化教学方案
解题方法多样化,是素质教育所需,每个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适合的教学方案也不同。针对此现象,需要教师对同一个知识点,设计多种方案。抓住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等特点,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沉浸在题目中,思考,发散出更多解题思路。例如,在学习“计算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点中,每个学生思维习惯不同,有人会使用“(长+宽)×2”的方法,而有人则会使用“长×2+宽×2”的方法,邀请思考出不同运算方式的同学分别向其他同学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得到多样化的运算方式。两种方式都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第二种方法计算起来明显更为繁琐。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计算方法不断进行优化,最终得出(长+宽)×2等于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以a代表长度,以b代表宽度,C代表总周长,代入公式C=2(a+b)。当然,教师需要对每位学生的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根据各自的思维特点适度引导。
2.5强化课本知识研读
为培养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的多元化解决策略,教师应当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研读,加强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对课本上问题的回答要形成多样的解决策略。只有这样,当学生在其他时候遇到问题时,才能够加强与课本内容的联系,为解决问题多样化提供一个思路。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对于《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节,求取组合图形面积时,就更需要学生强化课本知识的研读。我们发现,课本上对于智慧老人家的客厅面积的案例,是一个极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所以老师要紧扣课本,深入推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在具体的引导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一个组合图形,既可以把它拆分成N个我们已知求算面积方法的图形,也可以进行增補,把组合图形增补为一个规则图形,既而用大图形的面积减去增补图形的面积,从而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此外,在拆分的时候也有很多种的拆分方法。这些不同方法的运用也更使得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变得多样化。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总要面对许多的数学问题去进行解决,然而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其方法并不会局限于某一种,教师要合理地进行教学,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思考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解决时,能够采取更多样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坤.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35+139.
[2]高全长.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8,(07):24-25.
[3]李瑛瑛.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审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第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