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剪辑的审美心理解析
2020-09-10战冰
战冰
从电影剪辑艺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来看,电影剪辑艺术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让电影作品具有新颖性、灵活性等特点。其中,新颖性指的是电影剪辑艺术创造性思维是推动电影剪辑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这项脑力劳动涉及到了思路的选择、技巧的使用,如果能够依托电影剪辑艺术创造性思维促使剪辑成果呈现出独到的特征,则也代表着电影剪辑艺术取得了一定的新发现与新突破,由此可见,电影剪辑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彰显出了开拓性与首创性的特征;灵活性则体现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电影剪辑工作者往往能够突破常规剪辑方法、常规剪辑思路对自身电影剪辑工作的束缚作用,并依托自身专业能力与想象力,促使电影剪辑工作呈现出不墨守成规且无程序可循的艺术实践活动。由此可见,电影剪辑艺术工作者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拓展电影艺术从业者、社会大众对电影剪辑艺术的认知,而且也能够为电影剪辑艺术开辟新的发展思路与新的发展局面。与此同时,依托电影剪辑艺术中的创造性思维所创作出的电影作品,也能够反向激励更多的电影剪辑工作者参与到电影剪辑艺术的创造与创新当中,这对于推动电影剪辑艺术的发展而言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作为电影剪辑工作者,如何具备创造性思维并依托创造性思维提升电影剪辑工作水平,是一个极具探索价值的问题。在此过程中,首先,电影剪辑工作者需要深化对剧本的认知。电影剪辑工作需要具备特定的叙事模式,而不同的剪辑手法、剪辑思路下创作的电影作品所具有的叙事模式也会呈现出明显差异,因此,电影剪辑工作者不仅需要对剪辑素材做出全面、准确的把握,而且需要明确电影作品的主题以及创作者所希望传递的思想,从而以此为依据来确定电影作品的叙事模式与叙事风格。在此过程中,电影剪辑工作者需要深化对剧本的了解与认知,从而通过合理的安排剪辑素材,确保剪辑素材都能够产生最好的戏剧效果;其次,电影剪辑工作者需要重视非线性剪辑所具有的作用。在电影剪辑工作中,非线性剪辑与线性剪辑是相对应的,其中,线性剪辑工作的依据为因果关系和逻辑思维,而非线性剪辑则关注呈现人物心理,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剪辑素材进行组接。虽然非线性也具有一定的逻辑,但是相对于线性剪辑的逻辑性而言却并不是那么明显。在一些具有特定要求的电影剪辑工作中,电影剪辑工作者需要重视跳出线性剪辑思维对自身的束缚,并使用非线性剪辑思维开展电影剪辑工作,从而更好的满足电影剪辑工作要求,促使电影作品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最后,电影剪辑工作者需要关注音乐素材的合理选区。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而在电影剪辑工作中,也经常会使用音乐素材对电影主题或者情节内容进行烘托,而音乐素材也一般出现在情节之前与情节之中,这是因为在对画面素材进行剪辑之后,缺少音乐的作品往往也难以呈现出良好的灵性,而音乐素材与画面素材的紧密结合,则能够让电影剪辑作品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与想象空间,这对于带给电影观众更好的视听体验、更为全面的呈现出电影作品所具有的主题内容与中心思想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当然,虽然电影剪辑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升电影剪辑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的,但是电影剪辑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具体而言,在电影剪辑工作中,剪辑工作者需要依据分镜头剧本设计对剪辑素材进行排序,从而确保电影作品呈现出连贯性,这是对电影剪辑工作成效做出衡量的基础标准,在这一要求下,电影剪辑工作者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通过电影剪辑所得到的电影情节需要按照场景次序、情节发展做出组接;另一方面,镜头中的事物、运动都需要得到良好的衔接。只有如此,电影作品才能够带给观众自然、舒服的视听体验,也才能够避免对观众的注意力产生分散。电影剪辑艺术中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都需要服务、遵从于以上两点要求,否则电影剪辑艺术中的创造性思维则会对电影剪辑工作成效的提升产生制约作用。
电影剪辑艺术是联通电影作品与观众审美心理之间的桥梁,在电影剪辑工作中,电影剪辑工作者不仅需要充分展现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而且需要在此过程中实现电影作品与观众审美心理的对接,在确保电影剪辑工作能够让电影作品触动观众心灵、激发观众情感。
一般来说,对于具有较高审美需求与审美修养的电影观众而言,电影作品是一个审美对象,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他们会被电影剪辑工作者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以及精湛技艺所叹服。虽然大部分电影观众观看电影的初衷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然而,当电影剪辑艺术能够与观众审美心理实现对接时,不仅观众所具有的娱乐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观众所具有的审美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而在完成电影观看之后,电影剪辑艺术所具有的审美性则成为了观众对电影质量进行评判的标准。当然,由于大部分观众并不具备像电影剪辑工作者一样的专业素养,因此,观众对电影剪辑艺术美感所开展的审美活动既非内模仿,也非移情作用,他们一般具有着较为客观的态度。虽然观众与电影剪辑美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距离,但是无论是对电影剪辑形式美的感性认知还是对电影剪辑内涵美的理性认知,都会被观众进行反复的体会与品评,而这也决定了在电影剪辑艺术中,电影剪辑工作者需要重视提升电影剪辑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
另外,在电影剪辑艺术中,电影剪辑工作者是电影剪辑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的创造者,电影剪辑美的体现与电影剪辑工作者所具有的专业素养、审美素养、创造性思维具有紧密的关系,换而言之,电影剪辑美的呈现同时也是电影剪辑工作者人格的外在体现,这让电影剪辑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表现出了一定的个性化倾向。也正因为如此,一些电影被大部分观众所喜爱,一些电影则仅仅能够在小众范围内传播,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所呈现出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与大部分观众的审美心理、审美期待实现了良好的对接,而后者所呈现出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则仅仅被小众群体所接受,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它们所具有的剪辑风格、叙事模式等,都与电影剪辑工作者的个性具有紧密的关系。
由此可見,电影剪辑工作不仅能够服务于电影作品创作意图、主题内容的呈现,而且能够满足观众审美心理、彰显电影剪辑工作者个性。而在实现电影剪辑审美内涵、审美价值与观众审美心理得以良好对接的过程中,电影剪辑工作者必须重视通过合理的控制叙事节奏、合理组合素材、合理渲染氛围,来满足观众对电影剪辑工作所具有的审美期待,进而有效引发观众的审美共鸣。而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代入感,他们的情绪会受到电影主人公情绪的影响,也会被电影人物所感动、所激怒等。这种代入感,即时电影剪辑审美内容、审美价值与观众审美心理实现良好对接的主要表现。如在电影剪辑工作中,电影剪辑工作者需要对光影进行调整,而这些光影素材则能够展现出气氛变化与情绪变化,进而呈现人物情感状态或者预示某种事物的发生。以《战地琴人》为例,这部影片以波兰被德国占领为背景,为了体现着中氛围,影片开端出现的事物都具有着十分强烈的阴影,黑白照片式的镜头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一种压抑情绪,并预示着战争的阴云正在逐渐笼罩过来。当然,光影之外,色彩同时是呈现创作电影作品创作意图、主体内容以及建构电影剪辑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的重要手段,对这些剪辑素材的合理运用与组接,能够有效提升电影剪辑的审美性,并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审美期待。
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剪辑艺术的创造性思维与审美心理,对于提升电影作品的表现力,实现电影作品审美性与观众审美期待的对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电影剪辑工作者有必要重视培养与呈现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并重视通过剪辑工作强化电影作品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从而在提升电影剪辑工作水平的基础上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