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查重

2020-09-10许祖聪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游戏化课程有机结合区域活动

许祖聪

摘要:幼儿时期是人们接触这个世界并产生基础认知的开始,这个时期的孩童没有形成对世界的基础的判断能力,外界对他们的影响会伴随着生活或者学习习惯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学前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在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参与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在特定情境下的角色扮演活动,或者是在一定规则下合作完成的任务,建立起初步的对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和对物质世界的模糊认识。这些认识是决定幼儿行为习惯的条件,也是决定其性格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化课程;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一、游戏化课程对幼儿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人的心理健康是人脑有机体的一部分,人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健康的生理为前提,人体健康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是幼儿健康心理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往往具有积极健康的活动主题和适当的运动强度,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使人体机能和各器官在正常的轨道上發育,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外,学前教育中的游戏活动往往不具备高强度、高难度的特点,一般是以趣味体育游戏的形式存在。这种活动特点符合幼儿心理和生理发育水平,并具有特定的安全保障措施,所以家长往往不用过于担心游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和对幼儿身体发育不利的因素。

另外,同样也还是因为幼儿身体条件还不成熟,无法进行运动竞赛水平的锻炼,所以,以游戏为主的体育活动能够在幼儿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低强度的运动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坚毅自制、不怕困难的性格和品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品质

自我意识关系到幼儿对自己的存在和对世界与自己的关系上的认识,幼儿时期的孩童对事物的了解还停留在懵懂期,对自我存在的意义、价值甚至存在感没有明确的思想概念。有研究表明,在没有刻意的教学和引导下,部分幼儿在三岁之前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周围事物与自身的存在关系之间完全没有相关概念,幼儿在游戏活动进行过程中能够通过活动过程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唤醒幼儿的自我意识观念。人的自我意识关系到自身的社会关系定位以及自我价值的肯定和人自身在世界上的存在意义。学前教育中的游戏活动作为引导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引导幼儿关注自身社会关系、学会与自身诉求对话、学会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学会与伙伴和谐共处等有关键意义。

另外,自我意识的相关概念往往涉及人复杂的性格特点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定位,在学前期教育期间的游戏活动虽不能帮助幼儿建立起完整的认知体系,但是在学前期间,体育活动对于初步唤醒幼儿的自我意识、区分自身与他人的不同、帮助幼儿初步理解自我身体和心理的各部分关系、促进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有积极意义,在日后幼儿的个人生活经历中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三)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美学认知

作为一个人智力发育和心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正常的审美能力在幼儿初始接受外界事物及相关信息时就开始萌生,所以这一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对其日后审美感知的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幼儿如白纸一样,没有明确的审美能力,对艺术的感知也比较有限。在这一阶段,学前教育的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培养对艺术的感知,初步激发其对艺术的好感,让幼儿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倾向于亲近艺术、欣赏艺术的意识。

其次,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接触和欣赏艺术美的能力。在课程游戏中,有一个占比很大的游戏活动就是画画,在这一过程中美术不仅能够直接反映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方式,通过画笔完成自我意识的表达,而且美术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对世界本源的认知,对世界初步建立起生命艺术相关的思考。除了美术创作之外,幼儿游戏课程还包括唱歌、跳舞等教学,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对人文科学的初步认识,积累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为之后幼儿建立起完善的审美判断能力铺垫出主基调。所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是课程游戏化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性目标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不一定十分成熟,学前教育所要做的工作仅仅是对审美感知进行唤醒,并指导一个正确的初步发展方向,为之后幼儿正确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定下基调。

二、区域活动与课程游戏化结合策略

(一)将日常活动和区域活动相联系

幼儿思维中区别于成人世界的最大特点就是天马行空式的思维方式和极为旺盛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和区域活动布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注意挖掘幼儿的多维度思考方式。另外,考虑到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本身的认知水平又有不足,所以,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作为素材。例如,在教育幼儿认知钱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以“买卖商品”为活动形式的游戏课程。将教学场景进行特别布置之后,让所有的幼儿扮演不同的贸易角色。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确保所有的幼儿同时参与,二是让幼儿主导游戏,教师只负责维护游戏的执行。这样,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就能够初步辨别出不同面额的钱币有不同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对社会贸易过程有一个直观而深刻的认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和同伴相处沟通,进而更全面地落实游戏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

(二)布置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会影响到区域游戏活动能否顺利地进行。在幼儿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区域性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所面对的游戏场景设定很可能是他们完全陌生的,这种情况下,良好的环境布置能够增加他们对游戏情境的熟悉感。另外,必要的道具和场景布置能够激起幼儿对游戏的参与兴趣,让幼儿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遵守游戏规则,完成游戏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的精力旺盛,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所以相同的教学环境很难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也就不能够持续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反馈不定期更新教学环境。可以根据幼儿的爱好添置不同类型的玩偶,和幼儿共同扮演角色,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同时也解决了故事扮演中演员不足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让幼儿接触到可能危害他们身体健康的道具器材。另外,在更新教学环境时,产生的废旧材料可以循环使用。例如,一些可回收的废旧纸盒、彩纸等材料,经过再次处理后可以作为手工课的原料,引导幼儿制作纸鹤、折叠纸工艺品等。这样不仅完成了废旧材料的再次利用,而且还帮助幼儿树立了环保意识,达到了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明确教育主题,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在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巧妙融入教学游戏环节的设计当中,游戏内容也要服务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主题,和课程设计紧密联系。只有考虑到这一点,游戏课程和区域活动的开展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在幼儿教学活动中产生价值。

结束语:幼儿教学的培养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对其的性格发育、人生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处理方式等都会产生决定性影响。随着我国国民认知水平的提升,学前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重要模块。由于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在学前教育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就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结合的相关问题展开了以上论述,希望对问题的解决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共创共享共成长——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室内公共活动区域创设之思考[J].肖玲.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19(01)

[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J].刘丹凤.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

猜你喜欢

游戏化课程有机结合区域活动
乐趣中学习,玩乐中吸收
乐享童年的乡村生活课程建构探究
浅谈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实施策略
“游戏化”课程中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析广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原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机结合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