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德育教育渗透
2020-09-10程理
程理
摘要:由于当今时代网络媒体的发展,人们可以实时的了解最新的新闻内容。自从人们步入二十一世纪起,总有未成年高中生触犯我国法律的新闻内容,不断的登上各大媒体的新闻头条。这一桩桩一件件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不由的引发人们思考,当今时代学校的核心教育应该是什么?应该是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吗?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有许多未成年犯罪的学生,有好多是就读于当地重点高中的学生,所以,在当下学校应该把学生的核心教育放到德育教育中来。
关键词:核心素养;当代高中生;德育教育渗透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当代高中生形成正确的荣辱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德育品质。对于当代高中生来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德育水平更为重要,高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所以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对高中生的德育素质进行教育。本文会从核心素养出发,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总结。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早在2014年,我国国家教育部就提出了:“明确学生要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良好品格”。所以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有机的把德育教育放到教学中来,通过正确的德育教育,培养高中生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荣辱观,良好的高中德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个人能力。高中教育中,教师时刻要铭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育高中生,让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朝着更光明的方向发展。
二、德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修养,满足当代人精神文明建设
在高中阶段的高中生们,他们正处在青年的叛逆期,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有概念,但是对于这三观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入,正处于模糊阶段,他们对身边一切的事物都只有朦朦胧胧的认知,但是他们又想去探究他们不知道的世界里存在的新事物。这个时期的高中生,非常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大多数的高中生对于外界诱惑与危险他们无法判别。所以高中教师对处在这一阶段的高中生要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德育品质以及人生三观。学校的品德素质教育就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立三观的平台,使高中生人格健全、品德良好、乃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个注重教育的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三中全会中指出,要促进当代年轻的青年人努力奋斗,要让当代青年人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祖国繁荣伟大复兴的大任。在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特别符合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当代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素质教育
在对高中生进行文化课教育的同时,高中教师应该无时无刻的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课堂知识教学中,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授课之前的课前准备的时候,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深度解析,把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课堂知识中,就如同语文课本中,对中国四大名著讲解的同时,高中教师就可以组织语言鼓励高中生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
四、将讨论融入到高中德育教育
在高中课堂里,教师要扮演引导人的身份,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去开发他们的德育思想,培养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思维活动,教师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活动呢?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組成员可以根据性格划分,也可以随机划分。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如果有看法不相同的组员,那么组与组之间就可以相互调换组员。这样的讨论式的德育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抒发自己的个人见解,同时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性格,也方便了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用不同的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
打个比方,在高中生思想政治课中,有一个单元的内容是,近年来有很多人比较崇尚过洋节,但同时却忽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使西方外来文化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就可以对“中国人到底要不要过洋节”为主题内容在班级里将同学分组展开讨论活动,教师在这个讨论活动中要扮演好引导人这个角色,通过提问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给每一位同学都要有发言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发言热情。教师在这场活动中应该激发学生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是教师不可以把全部的教学内容放到德育教育中来,将课堂内容进行合理分布,及时调动课上的课堂节奏,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就能更好的实现。在这次讨论活动中,学生要对到底要不要过洋节进行课堂讨论,然后让学生讨论他们的看法和观点,最后老师要让同学知道,对“要不要过洋节”这一观点不管是同意或者是反对,都有其局限性,应该用开放的眼光看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到底要不要过洋节”实际上就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争的观点讨论。当学生有德育认识后,教师也更容易开展课堂教育。
结语:总而言之,教授学生知识,培育学生德育思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不可推卸的责任。身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方面上的教育,还要深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使学生成为积极、乐观、向上、品德良好的青少年,突出教师们“教书”和“育人”的教学目的。当代教师如果想要做好这些,就要要求自己要把在核心素养下的德育文化的渗透作为教学的高度重视点,明确高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对教师、对社会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并结合课堂,从日常课堂中出发,常试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找出有效的德育课堂教育,让每一位高中生的德育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
[2]周兆祥.素质教育新教案(高一上)[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7.
[3]齐欣,赵国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1.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游庆红.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