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

2020-09-10李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诊断

李玲

【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20例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120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均大于对照组,胆碱酯酶、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使用生化检验所得的指标可以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疾病;诊断;生化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1; 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6-0-02

我国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在近几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肝硬化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1]。临床上对肝硬化进行早期诊断多采用血常规、尿常规、免疫学检测等方法。本文旨在研究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故选取120例患者和120例健康者进行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报告展示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20例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120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67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45.21±6.24)岁。观察组中,男68例,女52例;平均年龄为(45.39±6.11)岁;肝硬化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2例,酒精性肝硬化61例,胆汁淤积型肝硬化27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行生化检验,所用仪器为贝克曼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抽取受检者5mL晨起后空腹静脉血,然后离心3min,转速3000r/min,将血清分离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

1.3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检验结果。主要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胆碱酯酶、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总蛋白、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_x±s)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15.63±2.48)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15.33±2.61)U/L,碱性磷酸酶水平为(76.14±10.02)U/L,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为(19.45±5.86)U/L,总胆红素水平为(11.63±4.32)μmol/L,直接胆红素水平为(3.36±0.85)μmol/L,胆碱酯酶水平为(8257.62±126.58)U/L,總蛋白水平为(75.61±10.52)μmol/L,白蛋白水平为(43.62±5.87)g/L,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为(64.23±10.25)ng/mL,Ⅲ型前胶原水平为(67.41±3.78)ng/mL,层粘连蛋白水平为(76.32±9.25)ng/mL,Ⅳ型胶原水平为(74.51±10.28)ng/mL。观察组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95.24±16.35)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为(58.46±10.23)U/L,碱性磷酸酶水平为(182.41±24.16)U/L,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为(175.45±22.85)U/L,总胆红素水平为(86.34±8.58)μmol/L,直接胆红素水平为(37.65±9.24)μmol/L,胆碱酯酶水平为(2021.47±108.54)U/L,总蛋白水平为(59.64±4.57)μmol/L,白蛋白水平为(21.24±2.94)g/L,血清透明质酸水平为(502.36±46.52)ng/mL,Ⅲ型前胶原水平为(256.39±35.21)ng/mL,层粘连蛋白水平为(302.26±64.82)ng/mL,Ⅳ型胶原水平为(274.89±28.35)ng/mL。

比较结果分别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52.735,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44.751,P=0.001)、碱性磷酸酶(t=44.508,P=0.001)、γ-谷氨酰转肽酶(t=72.443,P=0.001)、总胆红素(t=85.196,P=0.001)、直接胆红素(t=40.482,P=0.001)、胆碱酯酶(t=409.693,P=0.001)、总蛋白(t=15.253,P=0.001)、白蛋白(t=37.343,P=0.001)、血清透明质酸(t=100.753,P=0.001)、Ⅲ型前胶原(t=58.459,P=0.001)、层粘连蛋白(t=37.801,P=0.001)、Ⅳ型胶原(t=72.462,P=0.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往往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肝功能出现弥漫性的损伤。肝硬化中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上消化道出血,所以有效地诊治肝硬化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生化检验来诊断肝硬化[2]。

在使用生化检验进行诊断时,常使用的指标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等[3]。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内,若肝细胞凋亡,两者会大量涌入血液,导致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大量升高[4]。有相关研究证实,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死亡或受损程度呈正比的趋势[5]。另外,总胆红素也能够反应肝硬化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其升高的幅度越大说明肝脏的损害越严重。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反应了肝脏合成蛋白的功能,伴随的肝脏损伤,合成蛋白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导致蛋白水平下降。

综上所述,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使用生化检验所得的指标可以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洪英, 刘海芳.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估及效果评价[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25): 194+198.

[2] 王菲菲, 骆海涛, 房丹丹, 等.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52): 142-142.

[3] 顾树江, 张春铭. 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智慧健康, 2018, 4(33): 7-8.

[4] 佘秋民, 陈嘉俊, 唐娟. 探讨生化检验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8, 39(04): 227-228+234.

[5] 黄飞. 分析生化检验项目用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农村卫生, 2018, 10(16): 30-30.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诊断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生化检验指标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及报告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当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