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养护自我心灵的策略
2020-09-10杜永洲
杜永洲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班主任的人格、情感、多元智能甚至外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常沐人文修养,常带微笑童心,常怀感恩担当,才能促使自己身心健康愉悦,从而带出积极上进、充满朝气、全面发展的班级体。
关键词:养护心灵;人文;童心;感恩;责任
班主任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的首要力量,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班主任的人格、情感、多元智能甚至外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班主任必须自己身心健康愉悦,豁达智慧,才有可能带出积极上进、充满朝气、全面发展的班级体。
可是,在日常工作中,太多的事务工作羁绊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比如政府职能部门安排各种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的活动,尽管每年大会小会都在强调减少,但现实是有增无减;学校各个部门安排的冗杂事务,无论大小,不仅要做,还要资料齐全,及时进行媒体公开发布;更重要的是还有班主任自身繁重的教学任务。所有这些,使得部分班主任忙于应付,身心俱疲,个别年轻教师甚至忽略了班主任的基本职责,管理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状态,怎么能唤醒学生的健康发展呢?
那么,班主任怎样来养护自己的心灵,带给学生健康的身心体验呢?
一、用人文养护心灵
人文的内容非常丰富,首先是哲学,第二是艺术,第三是文学,第四是历史,第五是道德,还有宗教等。[1]哲学上说“存在即合理”,学生群体中既然出现某些异常行为问题,就有他出现的理由,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不要视其为今古奇观,要视为正常现象,积极想办法解决。只要理解其在一定年龄阶段存在的合理性,班主任就不会在问题行为出现时简单粗暴,或者唉声叹气,心态自然平和顺畅,孟子不也主张“性本善”吗?
文学艺术最能陶冶人的情操,无论政治家还是普通班主任教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从事政治碰到人生的烦恼,西方人就付诸宗教;中国过去不专谈宗教,人人有诗的修养,诗的情感就是宗教的情感,不管有什么无法化解的烦恼,自己作两句诗,就发泄了,把情感发挥了。同时诗的修养就是艺术的修养,一个为政的人,必须具备诗人的情感、诗人的修养。我们看历史就知道,过去的大臣,不管文官武将,退朝以后回到家中,拿起笔,字一写,书一读,诗一诵,把胸中所有的烦闷都解决了。”[2]培根也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人在心情异常时,据说很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诗词、听歌或者运动。因为问题学生而生气时,你吟唱“落霞与孤傲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者听一曲《南屏晚钟》,或者酣畅淋漓的打一场球赛,也许郁闷就悄悄溜走了,压抑就一扫而光。
最后说说道德。对班主任而言,道德主要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班主任从事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伦理的基础。它以关爱为基本伦理,与一般普通社会人的“人人平等”是有区别的。既然关爱为本,班主任面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就要善于忍耐,要有宽容有耐心。我听到个别班主任被学生气晕时气愤的说“就允许学生有脾气,耍脾气,难道教师就没有脾气,是圣人?”,我想问问这位教师: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就是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你跟学生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想通了这些,班主任的内心就会释然,心灵澄澈。
二、用童心理解童心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班主任,往往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无所适从,总感觉现在的孩子难教育,并会说“我们那时候读书会怎么样会怎么样”,现在跟以前能一样吗?随着社会的变革,社会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衣食住行的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再次呈现不同的特点,并且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尤其是独生子女表现更突出。如果你认为这些问题行为和思想是歪理邪说,是伤天害理,那么一定很难跟学生沟通,这样既不能平复孩子的异常情绪,也令自己懊恼不已,甚至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但是如果碰到类似的问题行为和思想时,班主任先想想自己在同年龄阶段会不会出现,用自己的童心来看待现在孩子们的童心,也许很多看似不正常的问题就便正常了,看似不理解的行为就理解了,班主任也会心如止水。
三、擁有感恩与责任担当
班主任养护自己的心灵,心态放宽也至关重要。冯理达说:“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心态一定要放宽,为了什么而工作,一定要明白,否则会影响健康、气质甚至是容貌。”[3]作为班主任,怎么才能放宽心态?首先是要有感恩之心,少一些抱怨。缺乏感恩之心的人,必然是只知索取,而不是知恩图报;必然是骄傲放纵,而不是谦虚谨慎;必然是自私自利,而不是严于律己。如果你认为不快乐,你可以想想正在遭受自然灾害和战乱的人们;如果你感觉生活百无聊奈,你可以想想在城市大街小巷穿梭忙碌的人们;如果你抱怨社会不公,你可以想想那些在烈日和暴雨下辛苦劳作的人们。抱怨滋生乖戾之气,感恩促成和谐之风。有了感恩之心,班主任自然会感激自然、社会、他人对自己所施恩惠并设法报答,就能以一颗慈母之心,理解宽容学生的一切。
其次要有责任担当。新时期的班主任,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正视当下,坚守自己的“岗位”责任或“角色”责任。在其位谋其政,有了角色认同感,无论发生什么事,班主任都能以责任自居,又怎么会忽喜忽忧,患得患失呢?
总之,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班主任都要养护好自己的心灵,牢记使命,面对学生不急不躁,春风化雨,方能谱写一路诗意人生。
参考文献:
[1]王伯君.《新时代如何当好校长》[R]
[2]南怀瑾.《论语别裁》[M].东方出版社,2014
[3]王伯君.《新时代如何当好校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