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创新研究分析
2020-09-10陈恩东
陈恩东
摘要:我国创办职业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目前的高职院校存在的最显著的缺点就是生源质量差,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就读职业院校,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这些学生学习能力比较薄弱,而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叛逆心理,管理起来比较困难。班级管理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职业院校工作者要选择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创新
引言: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普通教育学校的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更难管理,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跟不上学习进度,畏难情绪大,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学习压力,造成了他们有一些心理问题。学校的管理制度也制约了他们的人身自由,他们通常会做出一些危险举动,进而造成班级管理上面的困难。基于此,老师要加大对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着重探究了创新职业院校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1]。
一、职业院校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过于制度化,缺乏人情味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都是由国家职业院校教育机构和政府教育部门共同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虽然明确指出了职业院校学生所要准守的准则和义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力求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公平公正,互相督促。但是还有部分职业院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没有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一味的追求学校的规范化,导致这些制度有些机械化,缺乏人性化和合理性。
(二)管理制度落后
大部分的职业学校的管理制度都是来源于国家教育机构和当地教育局制定的标准统一的制度管理。老师要知道,各个地区的职业院校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统一的制度不一定适用于全国的职业学校。还有一部分职业学校借鉴普通高等学校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定管理制度的方法是落后且不科学的。普通学校的学生和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性格、能力以及成长环境上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要结合本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背景,以及学校的整体情况,制定合理性、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学生才会更愿意去遵守,从而发挥管理制度的真实作用。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在教学模式上都引入了互联网,给学生的教学环境带来了色彩,丰富了教学形式,也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在學校管理方面,老师没有充分的利用到互联网资源,很多老师只是把制定的规章制度贴在教室的墙上,要求学生遵守。将互联网资源融入班级管理中能大大的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
二、创新职业院校班级管理模式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独属于自身的性格特点。职业院校的学生虽然在初高中时的学习成绩不如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但是在职业院校经过两年的专业技能学习,这些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会比高等院校的学生差。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权威者和管理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心理差异,时刻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且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较差,以至于他们的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自尊心都比较强,就会造成他们的心理落差和叛逆行为。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多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的参与学校举办的主题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创新班级文化
创造班级优良的班级文化能培养学生在班级里的班魂,打造一个具有团结向上精神和凝聚力,互帮互助的有爱班级。在职业院校的的大部分学生都有对看不起自己的心理,他们的自控能力差,还会出现“班级小群体”的状况,导致有一些学生常常被排挤和孤立,如果让这种现象长久下去,很可能发生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因此,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虽然不是正规班级制度,但也可以促进班级管理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老师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上结合中国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通过班级活动,学生的日常行为、说话态度以及生活习惯都能得到良好的端正。打造良好的人班级文化能让学生在优良健康的班级氛围中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对班级学生产生正面影响。
(三)引导进行学生自主管理
国家教育明确倡导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除了利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态度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充分激发学生自我监督和自主管理班级的热情,进而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首先要建立一支完善的班级管理团队。老师可以让想当班级干部的学生在班级竞选,通过选班投票的形式选出一支有公信力,身心素养都较高的班干部小组,再让班干部在课外时间与全班学生讨论并列出班级管理制度,最后由班长交给班主任审核,制定出最终的班级规章制度,全班同学互相督促,共同遵守[2]。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之下,职业教育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老师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班级实际状况,不断的改善和创新班级管理制度,树立良好的班级风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苗.基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技工院校班级管理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2019(18):65.
[2]杨静,刘京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班级管理建设实践研究[J].国际公关,2019(0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