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初步探索

2020-09-10卓鹏鸽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参与合作内容

卓鹏鸽

摘要: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我国目前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性教学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1、敢于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删繁就简,2、精选合作内容,注重体现合作意识,3、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导入,4、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关键词:有效;内容;合作;参与

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我国目前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如何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敢于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删繁就简

教学内容并非多多益善,有时适当减少内容,反而使教学更加厚重。

在母语环境中,语文教学也许可以放弃一半以上的内容。但放弃并不是教师的不作为,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一般说来,在教学中教师所放弃的,是学生已基本了解的或目前根本无法掌握的;教师所致力的,是学生最需要的并对学生当下发展能够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教师做出必要的放弃后,就可以腾出时间与精力对最重要的内容进行品味探讨、沉潜涵泳。

删繁就简使教学重点突出,精雕细刻则使这些被突出的重点成为真正的重点。教师需要设计多维度活动对这些关键内容或重力敲击,或精雕细刻,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得其真味。臻于此,我们的课堂才会丰富如复瓣之花朵,厚实如多声部重唱;我们的课堂才会立体丰满,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渗透学生心灵深处。

二、精选合作内容,注重体现合作意识

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内容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这样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难度,选择的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等等,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或是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为了体现合作意识,原則上让学生整个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特有典型的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交流。如《木兰诗》,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古文自编、自导、自演成一个小品。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分段落上台演一演,这样一篇长篇幅的古文就在学生的合作表演中理解古文意思,分析木兰人物性格,教师只需讲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既提高了小组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了合作学习的良好效果。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时最简单的训练往往是最有效的。

三、准确理解定位教材的本义,精化教辅资料

教师要使用好教材,研细教材,教材只不过是教与学之间的一种“媒介”而已。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教师对教材的地位应该有新的认识。当今时代初中阶段课程科目设置可谓繁多,教辅资料塞满了师生的课桌。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又有多少师生还敢去大胆地、灵活地“处理”教材,“解构”教材?有些教师整天忙以搞“题海”战术,绞尽脑汁地剥夺学生的天资、赋分。从每况愈下的大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便可略知当前教育教学给师生的压力了。显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为追求高效课堂而不能增加学生的任何身心负担了,而应该在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处理教材的艺术上,如:长文短教、精选教辅、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学法上的细致指导、导学案的精心设计等都未尝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在精心准备课前的前提下,在优化教辅资料方面等方面下功夫。

四、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导入

在语文课堂上对现代教学媒体的合理应用,需采用多媒体组合,优化教学的形成。我们可以合理地选择、安排和组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突破时空的限制,加大信息量,变单纯的语言讲授为生动的多媒体演示。我认为,这是实现语文教学导入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措施。

学生从课前状态进入上课状态需要一个短暂但必不可少的过渡,绝不可忽略。语文课堂导入部分一定要紧扣所 学习的内容。如何更好更快的让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状态,还需要任课教师加以研究。运用多媒体导入,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使他们在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例如,我在上《长江三峡》这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纪录片的方式进行导入,在上新课前我先播放在三峡航行时所拍摄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多媒体影片,让学生感悟那种雄伟、美妙的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导入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之后,自然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影视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基础积累方面比一比,谁记得快,记得牢,谁的积累最多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参考文献:

[1]《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训练》,李炳南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当代云南教育论文大系》2002年版  马有良 主编 民族出版社,2002,5.

[3]《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于漪主编,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猜你喜欢

参与合作内容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