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20-09-10冉孟荣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党建

摘要: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内容,对健全大学生人格素养十分重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中,其教育目标一致,都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高职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论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中的渗透路径。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党建;思政教育;作用

引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涉及面较广,包含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新时代下,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中渗透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满足我党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促进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符合教育育人效度,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在高职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的影响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文化不断的融入到我国,对我国大学生思想形成一定的冲击,削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与价值,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多数大学生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崇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而反对“吃苦耐劳、团结一致、奉献精神”的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突出的优势,是我国深厚的“软实力”。事实如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引领、教育效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巩固大学生党建与思想道德建设地位

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党建工作中,促进党建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开展,加强文化教育效度,以此深入理解我党重要方针。与此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为大学生营造公平、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感染、教育、引领大学生,在丰富大学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高职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中,以传统文化为导向,培育大学生崇高的人格,巩固思想道德建设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社会性地位,避免不良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冲击。

(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在社会经济、信息技术双发展模式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的受到新的思潮、文化、技术的冲击,削弱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发展中的地位,使大学生普遍理想信念薄弱、人文素养低下,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基于高职大学生党建工作目标与思政教育开展目标都是以育人问导向,在其中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弥补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现象,促进大学生爱国情怀、精神的培育,使大学生能够以祖国繁荣为荣,深爱祖国,并且以自身所学回报祖国,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效度。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开展的高职思政教育、党建工作,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十分重要,突显高职教育的有效性。

(三)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满足人们生活与物质需要,但为了防止物质生活对大学生的侵蚀,需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加强大学生引领,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引领大学生实践,让大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生活、了解生活,意识到祖国、学校、家庭对自身的贡献,以超高的素养回报家庭、学校、祖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大学生价值取向方面给予大学生针对性的引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中的渗透路径

(一)创新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方法

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高职大學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中,需要创新教育传递方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打破灌输式教学方法,实现知识传递的多样性、丰富性,增强大学生获取信息积极性,以此彰显教育效度。在以往思政教育中,大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传递知识,使大学生学习形成抵触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运用,使大学生知识学习停留在形式,没有深入理解知识内涵。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党建与思政教育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有必要的,给予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促进大学生深入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明晰传统文化精神,以此提升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在高职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递,可以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多采取探究性、问题性、案例性、导入性教学方法,增强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构建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平台

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模式,为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多元化开展提供契机。因此,需要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的党建与思政教育平台,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开展线下与线下教育工作模式,促进知识的传递、传播。为大学生开展网络教育模式,较为发挥大学生学习需要,拓宽大学生获取知识渠道,以此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在构建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平台中,整合党建工作内容以及思想教育知识,进行分类,分别纳入到平台中,供大学生观看与学习。与此同时,将一些诗歌典籍、各大文化风俗、名人名言等纳入到互联网平台中,以此增强高职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高职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以传统文化为导向,不仅中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更要重视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大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知识,以此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精髓。例如:在校园文化活动,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丰富活动形式、内容,引领大学生进行实践,为大学生提供平台,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学习、认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端正大学生态度,以此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是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高职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中,应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引领大学生明辨是非,培育大学生崇高的人格,巩固思想道德建设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社会性地位,进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亚,周啸.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现代职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意义与途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45): 103-104.

[2]罗顺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74-75.

[3]于洪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3):103-106.

作者简介:冉孟荣,1967.7.8,女,汉族,重庆万州,大学本科,副教授,法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党建
高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三观”教育初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