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2020-09-10胡珍妮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工作方法移动互联网高校辅导员

胡珍妮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互联网教育时代的需要,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教学管理规律,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而大学生群体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例。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一、大学生群体运用移动互联网的总体情况(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

为了准确了解目前所带学生群体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笔者对所带20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和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100﹪。超过90﹪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天都随时使用手机上网,超过80﹪的学生每天上网时常会超过3小时以上。大学生上网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总体呈现出沟通类与信息获取类应用领先,其中通信、搜索、网络音乐、游戏、社交网络、微博,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移动网络应用。约10%的学生表示手机上网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77﹪的学生表示手机上网对自己非常重要,只有3%的学生表示对自己完全不重要。总体看来,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庞大的上网群体,高校辅导员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及使用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展开力度和效果。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在4G 浪潮的推动下,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推广,移动互联网凭借其独特的便携性、即时性、私密性、交互性、时间利用的“碎片化”等个性化特征,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移动互联网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新机遇

移动互联网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供了诸多的优势,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提供了更多元、更直接的交流平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辅导员的工作强度,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段。一是,利用网络媒介,提高了工作效率,创新了工作方法。辅导员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获取大量的与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吸取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也可以即时传达学校的文件精神、班级工作安排等,减少了很多口头传达所需的时间,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工作的过程当中。二是,利用网络载体,提高了工作针对性和互动性。移动互联网是可以进行双向乃至多向沟通的,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的微博动态、朋友圈、QQ 空间等及时掌握他们生活与思想并进行交流和沟通,打破师生之间的距离感,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实现沟通的零距离,为接下来如何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三是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教育的时效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最新、最快的信息,在网上展开讨论和交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丰富而鲜活的教育资源。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直接利用网络展示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代替了灌输式的教学,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挑战

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受到挑战。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要与时俱进,掌握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移动互联网具有自由与开放的特点,大学生有了越来越多的途径与方式获取网络资源,传统的“居高临下” 式的以“灌输教育”为主的单向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必须学会主动利用好新技术开展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更多的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实现教师学生的良好互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 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受到影响。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纷繁复杂的手机互联网信息很难辨别真伪,对手机媒体传递的不良信息抗干扰能力弱,容易受到一些反动势力的鼓动和蒙蔽,混淆是非判断的能力。一些大学生自制力不强,容易沉溺于网络之中,即使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随时登陆网络,使用手机、玩游戏、看小说,降低了听课质量,影响了学习与身体健康。网络在拓展人际交往空间的同时, 也对大学生的情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響,过度上网使一些大学生参加适当社交的机会大大减少了, 热衷于虚拟交往使部分人疏远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多元化网格管理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更是尽快成立一支在业务、思想、素养方面表现出众的网络辅导员人才班子,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培训。现有的辅导员工作较为繁琐,工作方法也较为单一,在开展查课、查寝室等常规工作时,需耗费大量的工作精力和工作时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体会到了信息传播之快,信息种类之名,信息容量之大,这些特点对大学生生活模式和思想观念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要对大学生日常网络动态予以关注之外,还要用好移动互联网工具进行日常的上课点名以及晚上查寝,可以快速的知晓学生是否在上课或安全回寝,以及未回寝室的学生的具体位置。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从各个单一的工作点形成网格化的工作面,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辅导员网络思维的培养,提高专业化水平

辅导员作为与大学生最为亲密关系的人,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生活细节上的管理者,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比过去的大学生具备更活跃的思维和更广阔的视野,在这种背景下,辅导员也必须不断学习互联网思维,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使工作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此外,辅导员要积极利用移动网络各种移动互联网平台资源,充分利用好各种媒介包括微博、微信、QQ、论坛、帖吧等,及时了解学生时下所关注的话题,及时掌握学生现阶段的思想动态,敏锐地把握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进行有效舆论引导和科学管理,推进思政工作的的科学、长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就非常明确地指明了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方向。需要辅导员不断加強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要充分发挥移动网络技术的作用,将思想政治互动论坛、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整合起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积极打造网络教育工作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教育性、启发性和参与性。

(三)辅导员要积极利用网络媒介,开展主题教育

现阶段的网络已经从以前的传播信息变成了自由表达观点的舆论场,把握网络话语权,成为意见领袖,对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意义重大。对于辅导员来说,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可以让这些主题活动更加鲜活。如何充分将移动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管理当中是当前辅导员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辅导员可以挑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和关注度较高的网络事件或时政热点作为教育素材,利用撰写影评、读书分享会、微博网文等活动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专业见习、假期社会调研、青年志愿服务等活动将思政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增强辅导员现实中的亲和力以及网络里的话语权,从而拓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辅导员要整合和学生有关的高价值信息,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提升学生的使用满意度,进而发挥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育人功能。面对负面信息,不能一味回避,要善于运用大学生喜欢接受的方法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立场来对待分析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话题,要积极参与讨论与学生展开互动,在第一时间做出应答、澄清,以正面、准确、权威的事实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疏堵结合。

(四)辅导员要加强家校互动,实行联动格局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重要的组成单位,家庭是大学生接收教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所以家长要配合学校在家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技能,重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和成长。辅导员要通过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加强与家长的互动,让家长都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晓学生的心理动向以及学习、生活情况等。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发挥父母言传身教的作用,主动去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想法、需求和心理特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教育孩子,通过与孩子平等对话,获得孩子的信任。

(五)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信息量空间增大,这对大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长期接触、沉迷于有害的网络信息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下滑、荒废学业甚至诱发网络犯罪。辅导员要学会帮助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有意义的教育信息,帮助学生群体制作、传播各种健康向上的信息,提高学生在海量信息中对正面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性。面对复杂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络环境,辅导员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自觉抵制有害信息,提高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必须要过互联网关,新媒体的迅速兴起,迫切要求我们掌握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要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辅导员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利用好时代的优势,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对于管理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完善和升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水平,从而主动占领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发挥其最大优势,减少其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熊龙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雷子舒.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J].科教论坛,2019(05)

[4]谷庆明,王晓娇,马遥知.“互联网+”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J].创新创业,2018(25)

[5]“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挑战、新机遇、新途径[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8(09)

项目编号:2017K09。

猜你喜欢

工作方法移动互联网高校辅导员
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
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