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毅航:有一种甜

2020-09-10秦毅航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甜味点题生动

秦毅航

有那么一种甜,它只有在特定的一方水土,才能在人们的口中绽放出甜味儿,承载起人们的生活。(开篇点题,既明确中心,也暗示了“甜”的含义,吸引读者。)

秋季的崇明岛,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庄稼成熟时散发出的清香。清晨的露水顺着沉甸甸的麦穗缓缓滑下,惊了一旁休憩的一只不知名的小虫子。(环境描写,嗅觉与视觉的巧妙结合,写出了秋季崇明岛的美好与静谧。)

秋风拂过脸庞时,便是甜芦粟最为得意的时刻。遥望田间,一排排整齐笔直的甜芦粟挺立在田里,沐浴着阳光,舒适地吸收着养分。

秋天的崇明岛是有些潮湿闷热的,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们伴随着夕阳回到了家中。每当这时,空旷的房舍间便传来切甜芦粟的声音。拨开皮,水分充足的甜芦粟轻轻一咬,便是满嘴爽口清甜的汁水,为刚刚还在地里劳作的人们抹去内心的燥热。孩子们喜爱的则是将甜芦粟榨汁,甜度刚刚好的芦粟汁是秋天的解渴佳品。

记得第一次看见抽穗的甜芦粟,正值入秋,年幼的我还误以为是高粱。奶奶便一边着手榨出一大杯芦粟汁给我喝,一边不厌其烦地解释道:“那是芦粟,和高粱不一样。”淡绿色的芦粟汁缓缓流进了我的喉咙,一丝丝甜味儿中裹着清香,沁入了心田。“这是当季的甜芦粟,甜!”的确,在奶奶的细心培育下,甜芦粟根根都很甜,放在井水里冰镇一晚上,第二天便可以为一家人带走闷热。(细节刻画,懂得取舍。没有使用很多篇幅对吃甜芦粟进行细密的刻画,而是从甜芦粟的味道入手,生动地写出了甜芦粟的甜。同时与主旨进行巧妙呼应。)

“芦粟梢上甜,甘蔗根上甜。”甜芦粟最甜的地方便是中间的四五节。每当有甜芦粟时,奶奶总会默默地将那中间的四五节榨成汁留给家人。芦粟汁混在茶水里自然地增加了甜味,又能提神。将芦粟汁熬成的糖撒在糯米饭上,软糯中带着香甜,是我童年的美食。甜芦粟那令人回味的甜已经深深地浸入了我的童年。(引用俗语,生动地说明了芦粟的甜集中在中间四五节的特点,也为文章添加了一抹地方文化的魅力。)

童年的时光飞快地溜走了,那些往日的快乐与嬉戏,在似水流年那温柔的荡漾之下随波消逝,留下了记忆深处甜甜的甜芦粟,也承載了家乡与童年的味道。(文末点题,与开头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圆融完满,洋溢着美感。此外,结尾的处理更丰富了“有一种甜”的内涵,引人浮想联翩。)

【总  评】 提起崇明岛,我们也许自然而然地想起那清甜可口的甜芦粟。它生于崇明,长于崇明,也只有踏上那片土地,才能一品它的甜蜜。文章在选材上,将甜芦粟作为“有一种甜”的载体。但是甜芦粟与其他食物不同的是,它并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崇明岛一个独特的美食密码,这为文章增添了地方文化的魅力。婉约隽永而又极具美感的语言亦是一大亮点,开篇短短几句,便将读者带到了宁谧美好的崇明岛。而着眼于细节描写,就更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所在:对甜芦粟味道的描写,虽短但胜在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而松散有致的结构,配上舒缓的叙事节奏,又为文章增添了一丝散文的韵致。令人称道的是,文章取散文之长,又规避了散文之短,做到了紧扣中心,并巧妙呼应主旨。最后不得不提结尾的处理,在呼应开头之余,又丰富了“甜”的内涵,令文章余味悠长,含蓄隽永。

(讲评教师   康虞佳)

猜你喜欢

甜味点题生动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能抑制甜味的植物
动物进句子生动又有趣
文末点题太直接
黄尾鸟的香味
黄尾鸟的香味
淡妆浓抹总相宜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