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教”与“导”

2020-09-10吕启芬

新教育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作文训练引导作文教学

吕启芬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作文训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导”。教师的“导”主要是引导学生积累语汇、素材,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参与作文实践,敢于去写作;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摒弃作文是任务的看法,使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作文训练;引导;中学;作文教学;“教”;“导”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导”。

一、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参与作文实践,敢于去写作

从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不是学生不具备写好作文的基本条件,而是缺乏写好作文的信心。部分学生对作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怕”字。要提高作文指导与写作效率,就必须先消除心理障碍。最佳的方法,就是在学生作文之前,注重对学生进行成功指导。教师要鼓励他们写实事,抒真情。告诉学生,写好作文并不难,并非高不可攀的事,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鼓励他们去掉“怕”的心理,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为了更好的去掉“怕”字,在学生下笔前我总是在引导学生领会作文要求,初步弄清楚为什么写,如何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说文”训练。也就是组织学生针对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进行“即席发言”。“说文”的内容也包括说文章的题目、说文章的题目、说文章的体裁、说文章的构思、说文章的布局谋篇等。说文的形式可以个人说,可以小组选出代表说,教师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说。在学生说文的基础上,教师作出简短点拨小结,同时,提醒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独到的构思和见解。“说文”训练由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从而缓解学生“怕”的心理,提高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积累语汇、素材,培养语感

写作要有丰富的语汇作为基础,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要有良好的语感,良好的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写出连贯通顺的句子。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要有丰富的素材可供挑选,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所以,教师平时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语汇、素材,培养语感。引导学生积累的方法很多,如:

1、巧用“字词积累”,积累字词句

教科书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字词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勾画出这些词语和使用这些词语的句子。如:“因为明天的节目还没有排练,所以他才忧心忡忡(chōnɡ)地不知所措。这种惆(chóu)怅的表情让人看了很心疼。他踌(chóu)躇了好一阵,才决定这么做。”这一段中,忧心忡忡、惆怅、踌躇三个词都是描写人的心理状态。

2、结合课文学习,搜集相关知识

结合学习内容,搜集相关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写作素材。教学高士奇的《笑》时,我让同学课前搜集有关“笑”的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警句、古诗词等,课上,让同学上台表演不同的笑,并畅谈自己的“笑”所表达的心情,让同学交流有关“笑”的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警句、古诗词,交流“笑”的好处、弊端及有关“笑”的故事,在交流中积累“笑”的知识,教学《渡荆门送别》一诗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在课上,学生在读懂、背熟此诗后,进行“对诗”活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似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从而积累有关月的知识。

3、结合阅读,促进积累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只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说话、写话才会感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从兴趣入手,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物是培养学生对说话、写话感兴趣的一条捷径。学生产生了兴趣,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读。平日里,教学的一篇篇课文,不仅是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在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

4、注重调查采访

调查,就是从现场或知情者那里了解真实情况,采访是指对有价值的题材进行访问、调查、观察的活动,让学生调查采访是获取知识、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如写真情,灾害等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实地调查,学生调查访问需要查阅读资料、问老师、问父母、问别人,甚至借助网络工具查阅等。在这个过程中,拓展着学生学习空间,为写作搜集着更多的素材。

5、做读书读报摘记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谈到积累写作素材时说:“于有心处积累,于无心处广蓄”。平时,我总是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并要求学生作选择性的摘抄、粘贴、勾划、批注和点评。

6、写日记

真正能把观察与体验转化形成积累的关键是日记,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积累途径。学生每一天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身边的人、事物,学生能够及时地把每一天发现的新人、新事、新物记录下来,并加入自己的感悟,这样的日记所积累的素材对学生作文的提高大有益处。开始写日记不要求太高,只要学生能按日记的格式写就成,至于内容,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就可以,篇幅不做严格要求,能写几句写几句。一年半载下来,学生会发现每天日记的字数在增加,运用的词汇越来越丰富,还会发现自己真实地记录了自己成功与失败,欢乐与忧愁,写出了自己之所思,自己之所感。对于这些没有应付,没有拼凑的日记,我给予充分肯定,并从不同方面挖掘他们的优点,久而久之,学生就喜欢上日记,喜欢上积累,也就是喜欢上写作了。

三、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摒弃作文是任务的看法,使写作成为习惯

1、评改

作文批改重在激励。作文批语首先要寻找学生习作中的优点,把学生作文中用得恰当、精妙的词句划出来,共性的问题在讲评时一并指出,个性的问题可以个别交流。作文批语的语言要活泼,倾注情感,富于文采。

2、评讲。学生在完成初作之后,不仅急于知道自己写得怎样,而且迫切希望知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因此一般都爱听评讲。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讲评。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可以先挑选出几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其中成功的习作占多数,也有一两篇在写作上出现典型问题的习作。之后,将它们制成文档,成功的习作打上作者的名字。借助多媒体进行讲评,由于作品与学生面对面,可感性强,避免了老师“独奏”。

3、作文成果展示。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教师应充分借用这一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如:让学生在班级里朗读自己的作文;把学生的作文张贴在班级或学校的墙报里;汇编班级學生的优秀作文选,让学生阅读、评析、收藏;向外推荐好的作文等,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启发和带动更多学生作文的热情和希望,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喜欢、热爱作文。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引导,作文提高才会落到实处。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探索。我相信在这一些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对写作的态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改写作时的惧怕,取之的应是对作文的期待,从而真正实现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的转变。“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对某事能“好”字当先,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这样中学作文就不再是一个令老师、同学颇感棘手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蒋志广.浅谈中学作文教学.新课程(上).2011年10期

[2]顾忠民.对作文知识的再认识——关于走出作文玄虚化困境的思考.中学语文.2010年04期

[3]李喜平.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年04期

猜你喜欢

作文训练引导作文教学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命题作文训练中的命题方式初探
作文训练的前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