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2020-09-10杨代伟

新教育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初中生

杨代伟

摘要:初中階段学生处于思想认知、价值观念、情感体验形成的重要时期,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变化因素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倘若未能得到及时干预将导致学生陷入心理亚健康状态。当前体育教学倡导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不仅需要强化学生的体能素质,更应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思考体育教师如何在课程教育中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层面的教育引导,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以符合教学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初中生;心理健康;因材施教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学生因过大的学习压力而产生精神负担,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新课程与教学体制的改革均强调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片面借助体育运动训练、运动技巧教学实现对学生体能素质的锻炼,而缺乏对学生体育品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养,与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相悖。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体育教学中,可以营造宽松、趣味性的体育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结合其体能素质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借助运动项目比赛强化学生的心理调节、人际交往与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自我关注、自我评价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与心理素养,从而更好地深化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二、初中体育课教学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体育课教学能加强学生情感交流

任何课程学习都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联系,体育课程也不例外。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初中生心理教育的效果,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初中生参与体育活动游戏时,可以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遗憾,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绪传染,并让学生在体验成功时增强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二)体育课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变化

体育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初中学生认知变化,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初中大部分基础课程为脑力劳动,在长期课堂学习过程中,过于繁重的学习压力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但体育课堂可以通过游戏让学生进行运动,促进学生新陈代谢,让大脑获取充足的休息时间,感受到轻松愉悦,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脑细胞活跃性,让大脑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喘一口气,有助于学生后续课堂学习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三)体育课教学锻炼学生意志力

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积极向上、进取探索,而体育课教学正好能有效锻炼学生意志力,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体质,教学中大多涉及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训练和体育技巧的训练,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会有一些相对学生能力来说较为高难度的教学项目,通过教师的不断鼓励,初中学生会尝试完成这些高难度的项目,从而激发学生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精神,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畏艰难、积极进取。

三、如何在初中体育课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

(一)借助体育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身心

游戏是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学生的性格特点比较相符。所以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游戏进行教学,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这种体育游戏教学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在进行快速跑训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情境性的体育游戏,像是抗洪救险或者是奥运争光等等。借助于情境化的游戏项目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快速跑的训练中,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力还有果敢的性格。教师除了在课堂中以体育游戏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外,还可以在课下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的设计。设计好后带入到课堂中大家一起完成,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学生在设计游戏中获得创造力的提升,整个课堂因为游戏而变得朝气蓬勃。所以充分开展体育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也能够缓解学生平时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及时的调节作用。

(二)善用多种教学手段,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的教师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语言在体育教学中非常的重要。我们的教学语言其实渗透在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借助语言讲授知识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师需要通过批评、表扬还有鼓励等语言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影响。另外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安排。每个学生在兴趣、自身的身体素质还有运动技术水平上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性格选择一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获得身体素质提升的情况下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比如对于性格比较孤僻的学生教师就应该给学生选择一些集体项目让学生增加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像是篮球、足球、接力跑等等都可以。而对于性格上优柔寡断的孩子就需要通过田径项目进行调整。还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的腼腆,可以安排学生选择体操这种项目,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还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的急躁,就需要多进行象棋和太极这种项目的训练。总之教师的教学要能够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训练,体验运动的乐趣,享受因运动而带来的成功感,从而实现初中阶段体育健康标准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要求。

(三)创设挫折情境,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如今的青少年经历的挫折太少,因此表现出了较弱的抗挫性,一遇到困难或者是问题就变得缩手缩脚,还有些学生甚至出现自闭的倾向。而这些都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征兆。为此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些这样的情境,制造麻烦,让学生经历一些挫折,相信他们能够获得毅力的提升,也能够更快的成熟起来。通过挫折的创设让学生的意志力得到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升,获得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进入初中的学生会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很多的学生如果学习上没有达到期望的成绩,往往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那么这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会表现出动作上面的粗鲁、语言的攻击等等。教师就需要进行心理教育。教师可以故意给学生创设一些挫折情境。比如在田径运动中不断地提高跨栏的高度,让学生一次次面对新的难题,一次次挑战难题。又或者是在篮球教学中刻意调整罚球线的距离,对于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经过了这些挫折后,他们会在战胜挫折后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更好的应对社会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初中阶段可以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階段,教师需要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通过教师的疏导和合理的方法的落实,培养中学生抗挫能力,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中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育芳.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220.

[2]赵有荣.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209.

[3]宋加友.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30-231.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初中生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