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课堂学生问题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0-09-10陶安成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动力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学生的学习就只是停留在表面,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没有能力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课堂教学注定是失败的教学。新课标也把培养学生的“四能”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里谈谈教学中的感悟: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愿问”
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满肚子装着“十万个为什么”,也就是说小学生天生的“问题意识”是有的。可一直以来数学课堂上提问题是数学老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教师的问题问到哪儿,学生的思维就乖乖的跟着老师走到哪儿,在一个个预设的问题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整堂课可谓“精彩”;再加之教师一脸的“严肃”,更是让学生唯唯诺诺,即使有疑问也不敢向老师提问。试问,这样的教学之路能走多远呢,值得反思吧。学生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中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就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失去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营造宽松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让学生敢问,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其次要正确对待不同类型的敢于提问的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很幼稚,可能会引起全班的哄堂大笑的学生,教师要努力挖掘其可贵之处,大力表扬其敢于提问的勇气,以保护其自尊心不受伤害;对提的问题有错误的学生,教师也决不能批评,启发他们换另一种方法思考;对于提出富有思考性问题的学生应予以赞赏,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兴趣;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教师要有十足的耐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当学生踢得问题老师一时回答不了时,教师要灵活应变,不能敷衍搪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没有心理负担,上课才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才能在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最后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课堂,用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对于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应该到他们身边蹲下身子去征求问题。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敢说,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多。
二、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问”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价值的情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譬如在教学商不变的的性质时,首先我通过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导入新课,快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立刻置学生于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出示例5,让生快速填表,通过对完整表格的观察,学生发现商没变,被除数和除数变了,引发出学生思考: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商却没变呢?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联系呢?……等等,出现了“千万次的问”,学生心中有了急待解决的问题,求知欲強,参与性也积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究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敢问”
虽然学生有了提问的勇气,也给学生创设了提问的时间和空间,但学生未必就能提出问题了。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1、首先,课前鼓励学生自学,通过自学能提出问题。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时,认真观察量角器,问自己:“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只有一个刻度会不会比两个刻度更方便量呢?”,“为什么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2、其实,上课时首先要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次是要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用四根木条做一个长方形,学生拿着对角一拉,通过观察、操作就会发现。为什么形状从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时面积变了,是怎样变的?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什么没变(周长)?为什么?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思考也更深入。
3、最后,课后把课堂上听不懂的,作业中不会做得的,书中看不懂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并学会反思:今天我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没能灵活应用等等。在“问题”中在学习,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提高。
问题能力培养的本质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把课堂思维的权利和空间释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努力让学生有胆敢问、有问题想问、也会问,并多角度多途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到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也在问题能力中得到发展。
四川省威远县山王镇黄荆沟中心学校 陶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