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劳动教育导师制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0-09-10朱苏苏

启迪·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导师制实施路径劳动教育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和基本职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搞好劳动教育工作是高校当前亟需的任务,将成熟的导师制教育模式应用到劳动教育工作中,可以形成合力,提升劳动教育成效。本文从劳动教育导师制的时代背景入手,探究了劳动教育导师制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导师制;实施路径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和专业指导。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和公民教育的主要载体,利用其成熟的导师教育制度,与劳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两者的优势,促进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

为切实推进劳动教育导师制的落地,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学校和学院两级劳动教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负责校级和院级劳动教育导师制的制度完善、人员配备、具体实施、评价考核以及服务保障等工作,定期研究改进学校和学院劳动教育导师制工作。

其次,要注重加强制度体制建设,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劳动教育导师制运行体系,明确劳动教育导师制的目的、导师工作职责、导师聘任要求、导师评价机制和考核结果的运用等规章制度,完善导师工作流程、导师工作日志、导师指导记录、活动记录表、导师评价表及学生考核资料等材料。另外,要加强劳动教育导师制与评优评先、学科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等的联系,形成协调统一的大学生培养体系,在学生评优评先和入党等环节,引入导师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可赋予导师一票否决权;在学生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践等环节,加强导师指导,在学科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引入劳动教育内容。

二、搞好导师队伍建设

要建设好劳动教育导师师资队伍,就要从两个方面抓起,一个是要扩大相关学科的师资引进规模,提高导师数量和质量,另一个是提升导师的待遇水平。

首先在提高导师数量和质量方面,要严格控制导师所指导学生人数,降低师生比,加强对劳动教育相关学科的师资引进,承担学校或学院专职劳动教育导师,以青年教师或辅导员班主任等校内师资力量和劳动模范等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优秀劳动人物为辅,承担学校或学院兼职劳动教育导师,学生基数较大、师资引进较困难的学校,也可通过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大学生劳动模范和教职工劳动模范的评选活动。在满足劳动教育导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之上,要注重提高劳动教育导师的福利待遇,学校和学院要专门划拨经费用于导师的津贴和补助发放,此外,在教师的评优评先和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要对劳动教育导师予以倾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单独为导师队伍单设指标,以此保证劳动教育导师队伍的稳定性并提高导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丰富劳动教育指导形式

劳动教育导师在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指导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段的学生特点、学期课程学分任务和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并结合劳动相关节日和时代特征要求,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劳动教育指导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效。

劳动教育导师可以通过师生见面会、交流会和分享会的形式在线下开展劳动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劳动模范等优秀人物的学习交流,也可通过多媒体平台,以线上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并以分享体会和学习心得等形式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弘扬劳动精神。根据学校地理位置、课程安排、师资物资配备等实际情况,可由劳动教育导师组织,开展大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结合五一劳动节、植树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到农村社区、企业工厂以及社会公益服务机构等开展大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有条件的高校或学院还可加强与校外单位的联系,建立大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增强大学生的劳动体验感,提高大学生的劳动能力。此外,劳动教育导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案和考核方式,并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丰富指导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导师指导效果。

四、完善导师激励考核体系

劳动教育导师考核评价体系,应该以劳动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导师怎么导、导什么和导的结果为主要评价考核指标,劳动教育导师考核评估体系包括导师日常指导记录情况、学生思想认识和行动改善情况、学生问题及解决措施、学生劳动成长进步情况及学生评价等,其中学生劳动成长进步情况中要包含学生劳动观念意识情况、学生劳动节日认识、学生劳动法律法规了解掌握情况、学生劳动工具辨识和使用、学生劳动能力和学生劳动获奖情况等内容。

除加强劳动教育导师的考核机制外,要完善导师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指导效果好、学生认同率高的劳动教育导师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学校或学院设立优秀劳动教育导师荣誉称号,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升导师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此外,在学校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等方面,要对劳动教育导师队伍给予一定的倾斜,激励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劳动教育导师队伍,并长期稳定的做下去。同时,对考核不合格的導师要及时剔除队伍,实行优胜劣汰制度,激励导师成长进步,优化劳动教育导师队伍结构组成和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赵丽云,张雯.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1)

[2]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儿童与健康,2020(08):27.

朱苏苏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导师制实施路径劳动教育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