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教学

2020-09-10徐戴幼

启迪·上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分析小学语文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认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生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课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策略,以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分析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流传多年的精华。它是中华民族的主动脉,象征着灵魂和期待,是亿万人民的精神支柱。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走进小学生心中,埋下文化内涵的种子,从此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而推动小学生生活的发展方向。

一、中华传统文化之让古诗词经典咏流传

古诗词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我国优秀的文化底蕴中有着至高的地位,同时古诗词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古诗词的历史文化久远,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通过经典古诗词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度,提升小学生的品质修养和道德情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经典古诗词的文化内容,能够更好地彰显了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与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情感内涵,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

自古至今,我国对儿童的启蒙教育的重视度非常高,早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蒙学教育体系。蒙学教育是我国古代对儿童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在古代最为普及的儿童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用来教育儿童识字、育人,一直作为启蒙教育的读本。这些传统蒙学经典书籍简单易懂、朗朗上口、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使儿童的身心成长得以健康的发展。将我国传统蒙学教育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相融合,能使儿童的文学素养得到极大地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大意义。

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唐代诗人杜甫的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时,由这首诗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流露,教师可以对这首诗以及诗人的背景进行详细的讲述,以此作为课前导入环节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叙述,如,“同学们,给大家讲一下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诗人杜甫亲眼目睹了唐朝由鼎盛到衰亡的整个时期,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杜甫的作诗风格带有悲壮、深沉的感情色彩,基本上都是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人民生活、政治观念等,但唯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是在诗人心情激动、喜悦的情怀下完成的。因为当时安史之乱后他听到收复蓟北的喜讯,心情激动无比。下面请同学们朗诵这首古诗,来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心境。”通过教师引导,了解作者的背景经历,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诗词的真正含义,以及诗中流露的真情实感,古诗词的感染力,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在语文课堂汲取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中国的节日也是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一部分,人们对节日的重视度非常高涨,节日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引入语文课堂中,开展一系列具有传统节日或者带有民俗特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和光彩。日常生活中的节日,学生们都比较熟悉,但节日背后的故事和演变却不太清楚、懵懵懂懂,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来完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将带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讲解的内容不仅仅只停留在有限的课本中,如火把节、泼水节这些少数民族专有的特色呈现到课堂教学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地区域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以及生活实际,正确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獲取知识,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风采。

例如: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开展以中秋文化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如组织学生吟诗赏月、分享月饼等主题活动。在此期间,教師可以让学生们说出关于中秋的诗词或者歌曲,讲述中秋佳节的由来,也可以讲述月饼的做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从学生们的反映出能够证实课堂的效果非常显著,学生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能够感受乐趣的同时,还能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通过中国的每个经典节日作为活动的主题,比如,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主题活动,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可以用黑板报、讲故事、做游戏等多种形式均可体现。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参与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专注于语文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两者并行,发挥其教学育人的作用与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将思维打开让语文课堂更开放、更丰富,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和全面地汲取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保证其健康和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徐华军.小学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0(10):31-35.

[2]辛得萍,张生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基础教育论坛,2020(28):43-44.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新新小学 徐戴幼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分析小学语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浅析
完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策略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