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区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20-09-10朱晓天王永卓史超
朱晓天 王永卓 史超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及经济作物。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效益提升,优化居民饮食结构,并为农业实践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1 选地选茬
种植马铃薯要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通气良好、土质肥沃疏松的弱酸性壤土或砂壤土的平川地或平岗地,前茬3年以上未种过马铃薯和茄科作物,切忌重茬和迎茬。严禁选择喷施过阿特拉津、普施特、氯磺隆等除草剂的茬口,否则会造成绝产或严重减产。
2 整地施肥
2.1 整地: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最好伏耕,秋耕次之,春耕较差。提倡“深耕细耙”整地法,一般要求翻深在20~30厘米,深度均匀一致,不漏翻,不乱层;翻后通常采用“一耙、二耢、三镇压”的作业方式,精耕细作,达到土块破碎、土壤疏松、地面平坦的效果,创造底土紧实、表层疏松、透气、保水、保温的土壤环境;起垄高一般15~18厘米。
2.2 施肥: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吸肥量大。结合整地一次性深施农家肥,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化肥和农家肥混合施于土壤中。一般施腐熟的鸡粪每45000千克/公顷;施用氮∶磷∶钾为2∶1∶3的化肥10000千克/公顷;为防治地下害虫,可同时混施3%的辛硫磷颗粒剂,用量45千克/公顷。
3 种薯处理
3.1 选用良种:要因地因时制宜,选择适合本区生产又适销对路的品种。以早熟鲜食为主的,宜选用早大白、尤金等品种;以晚熟为主,宜选用春薯系列等品种。要用健康脱毒种薯的二级原种或一级良种做种薯。
3.2 种薯切块:大中薯从上向下纵切4~5块,一般每块应在40~50克,有至少1个芽眼,多达2~3个芽眼;小于50克的种薯不切块,提倡整薯播种。
切到病薯要及时淘汰,将切刀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再用。种薯切块后,用混有杀菌剂的草木灰拌种,防止切块腐烂。
3.3 困种催芽:播前困种催芽对保证苗全、苗壮,促进早熟、增产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催芽处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用切块播种,提倡先切块、后催芽的方法,目的是打破顶端优势,促使块茎所有芽眼都能萌发。一般在播种前25~30天催芽,出窖种薯放在温度15~18℃的散射光室内,铺放2~3层厚,每隔2~3天翻动1次,夜间要用覆盖物盖好防治冻害,到每个切块带有长1~2厘米、短而粗的1~3个芽时,室内通风降温(温度保持在8~10℃),在散射光下炼苗,待芽变绿后播种。
4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播种过早,容易受晚霜危害,严重时会冻伤生长点;催大芽的种薯,在地温太低时会长期不出苗,形成“梦生薯”,造成严重缺苗断条。
适期播种时间是当地10厘米土温稳定在5℃以上,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初。单垄开沟点播,芽眼向上摆放(按在土里),播种深度8~10厘米(垄高不低于15厘米),播后视墒情及时镇压。
5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马铃薯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考虑生产目的、品种类型、自然條件因素,综合参考田间配置方式为:行株距为65厘米×25厘米,适宜种植密度为6.15万株/公顷左右。
6 田间管理
6.1 除草:播后苗前选用扑草浄和乙草胺除草。扑草净切忌在刚拱土时用,对苗有害。播后苗前或刚出苗的可用施田扑除草,为了防治早春温度低除草效果不好,可先用温水把药化开,激活药性。
6.2 查苗补苗:马铃薯缺苗严重影响产量,缺株减产实际产量的50%~70%,所以出苗后发现缺苗,要从多株苗上分离进行补栽。
6.3 水分管理:出苗后马铃薯抗旱能力比较强,相当于谷类作物,发棵期前,苗高15厘米以下一般不要浇水,以利蹲苗,避免造成植株徒长(特殊干旱适当少浇水)。结薯期开始浇水,一般在初花、盛花、终花浇三次水,保持地面湿润,切勿大水漫灌。
开花结束可适当控水,并保持供水均匀,浇水总的原则是小水勤灌,不要没垄,如果大水漫灌会使土壤发硬板结,土壤通透性不好。此时正是块茎增长期,易出现畸形,也影响块茎生长。若遇大雨要及时排水。收获前10~15天禁止浇水。
6.4 培土中耕:在上茬垄的垄沟栽培的,在出苗期苗出齐时,对苗眼培一次土,覆土6~7厘米成垄。培土增温防止倒春寒。
在发棵期即苗15厘米左右时培第二次土,这次要浅培土,以提高地温,促进匍匐茎增加,匍匐茎越多结薯越多,是决定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
早熟品种只培2次土。晚熟品种在结薯期即苗2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三次培土,这次要多培,一般6厘米左右,加厚增宽垄台,为块茎膨大提供良好条件。此次培土主要起到降温作用,温度低些,马铃薯结的多、易膨大。
齐苗时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需浅些;现蕾开花期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更浅。后两次结合培土,先培土3~4厘米,后4~5厘米,总培土不超过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