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

2020-09-10李佶航樊靖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4期
关键词:乳腺炎中西医结合

李佶航 樊靖

【摘要】目的:探究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年6月~2019年12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实验组,n=25)及单纯西医治疗方式(对照组,n=25)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治疗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病症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恢复速度,增加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中西医结合;满意程度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02

乳腺炎属于女性中多发疾病,根据患者病因的不同,将乳腺炎病症划分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导管周围炎及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三种。非哺乳期乳腺炎以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导管周围炎两种为主。非哺乳期乳腺炎在婴儿期、青春期、绝经期及老年期四个时期都有可能发生[1],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在婴儿期及青春期,出现乳腺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体内性激素失衡,导致患者出现乳房疼痛和肿胀情况,部分患者会出现乳腺结节,该病症具有非细菌性特质,具有自限与自愈的炎症表现过程[2]。非哺乳期乳腺炎在20~40岁女性中发生几率较高,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所以本研究就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干预的临床价值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5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7年6月~2019年12月入我院接受诊治,采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实验组中,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2岁和30岁,均值为(46.15±3.68)岁,病程均在0.2~2.2个月,均值为(1.06±0.63)岁;对照组中,最大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4岁和32岁,均值为(46.36±3.72)岁,病程均在0.6~2.5个月,均值为(1.16±0.75)岁。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应用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及甲硝唑注射液进行干预,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生产企业: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600),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药物,将2克药物与100毫升0.9%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滴注2次。甲硝唑注射液(生产企业:武汉福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0790;规格:20mL:0.1g),药物滴注量应每千克体重15毫克药物,每间隔6-8小时静脉滴注一次[3]。甲泼尼龙片(5mg/片)20mg口服,一天一次,口服两周后,每周减量1片,直至停药。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方剂治疗方式进行病症干预,以夏枯草10克、当归10克、鱼腥草15克、半枝莲15克、醋青皮6克、盐橘核10克、半边莲15克、甘草3克、炒王不留行1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0克、玄参10克、浙贝母10克、佛手10g(一方颗粒),采用热水冲服,每日服用2次,7天作为一个疗程,待第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若是患者肿块消散,可停止西药干预,继续开展第二疗程的中药治疗,若是患者肿块并未消散,需要继续应用西药治疗方式干预。在中药第二疗程的治疗结束之后,停止抗生素药物,继续第三疗程的中药干预,若是患者的肿块并未消散,需要在原药方之中加入黄芪15克,继续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应用护理措施干预,包括对患者乳房进行局部热敷和按摩干预。在按摩过程中,需要在患者的乳根部位进行按摩,一只手托住患者乳房,另一只手进行轻柔的按摩和推拿,并从四周乳根部位逐渐向乳头方向按摩梳理,如此反复时间在4次左右,并对乳头的四周进行揉挤,以此帮助乳腺排空。若是病症严重,可以行两次按摩干预[4]。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知识普及和心理疏导。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治疗。

1.3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

1.3.1疗效判定 分析疗效,显效:患者乳房红肿、疼痛、热胀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乳房肿块全部消散,体温恢复正常,生活及睡眠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乳房红肿、疼痛、热胀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乳房肿块有所减小,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及睡眠质量异常。无效:患者乳房红肿、疼痛、热胀等临床症状未见变化甚至加剧,乳房肿块较大,体温异常,生活及睡眠受到严重影响[5]。

1.3.2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

制定满意度调查问卷,从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患者康复情况等方面出发,分析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结果以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进行展示。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_x±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χ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 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平均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2。

2.3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3。

3 讨论

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症的发生原因,认为其与乳房外伤、内分泌失调、不如障碍及乳腺退行性变化相关,此外,细菌感染及患者自身机体免疫能力也属于非哺乳期乳腺癌病症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在正常情况下,仅在乳腺导管的开口位置覆盖着鳞状上皮,在乳腺导管扩张的过程中,鳞状上皮可于导管内壁位置覆盖,导管管腔会受到脂质分泌物和角化碎屑的影响,对乳腺导管壁产生刺激作用,以此引发炎症。乳头内陷或者畸形症状,导管口开口情况异常、导管口过于狭长或者扩张均会引发继发性炎性感染[6]。此外,外伤会导致脂肪坏死,厌氧菌感染均会引发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症。根据患者病症情况的不同,将患者病症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急性乳房肿胀型,以红肿胀痛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第二类为乳房肿块型,以乳房肿块发生,无痛、微痛为症状,皮肤无红肿,第三类为慢性瘘管型,以乳房反复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病症严重患者可发生乳房变形病症。常规临床领域对该病症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就是采用抗生素物質对感染情况进行抑制,若是反复无法治愈脓肿或者肿块,需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干预。西医治疗以抗感染措施为主,应用头孢类抗生素药物与甲硝唑类抗感染药物及激素治疗联合,从患者机体病症严重程度出发,合理选择药物应用方式,以口服方式和静脉注射方式为主进行干预,但是抗生素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应用周期不宜过长,太长会导致患者机体产生抗药性,肿块消散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加剧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所以联合重要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医临床领域将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症归属于“乳痈”范畴之内,也归属于“粉刺性乳痈”范畴,中医领域认为乳头与肝脏联系乳房与胃联系,由于患者先天性不足,乳头存在畸形症状,且乳络不通,气淤血滞、情志不遂,肝脏郁结、乳络阻塞而发生,也可由于外感邪实,湿热相互影响等引发。病症于乳腺部位发生,与胃经和肝经息息相关。在病症早期,可见患者肿块部位红肿和疼痛,未形成脓液的患者大都以胃热和肝郁症状为主,所以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必须清热疏肝,活血散瘀。以重要柴胡入药,能够调理肝气,辛行苦泄作用,以此发挥散结疏肝作用,联合应用路路通和青皮药物,能够舒活气血,疏通经络,行气疏肝,采用牛蒡子、瓜蒌、蒲公英等药物联合入药,能够清热解毒,散瘀消结,采用莪术、白芷等药物,能够活血行气,散结消瘀,采用鹿角片等药物,能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若是患者久治不愈,可采用黄芪以发挥消痈脱毒作用,调理脾胃,将上述中药联合应用,有利于疏肝散结,活血化瘀,消肿祛瘀,改善患者肿块病症,联合护理干预局部按摩、热敷及心理疏导等护理措施,能够加快肿块的消除速度,优化临床疗效[7]。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消散肿块,恢复患者正常生活,提升患者机体康复速度,节约临床治疗时间,确保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思涵, 唐甜, 邵心怡, 等. 拔毒生肌散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脓肿窦道脓腐临床观察[J]. 世界中医药, 2018, 13(6): 1380-1384.

[2] 关青青, 刘守尧, 韩静, 等. 祛腐生肌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溃后期临床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8, 13(6): 1388-1391.

[3] 牟霜, 闵捷.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8, 33(5): 125-128.

[4] 张敏, 周玮珺, 马建, 等. 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技术对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中国临床医学, 2018, 25(5): 778-781.

[5] 梅海涛, 武煦峰. 消痈散结汤加减联合强的松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的疗效及预后观察[J]. 四川中医, 2019, 37(2): 170-174.

[6] 张冬梅, 崔献梅, 李燕平, 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及机体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8, 32(12): 1978-1980.

[7] 周毅, 徐苗苗, 林祥, 等. 四逆散加味配合外敷消肿解毒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38(11): 37-40.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局自筹经费科研课题(GZZC2019210)

通信作者:樊靖,E-mail:fanjing@163.com

猜你喜欢

乳腺炎中西医结合
基于疫情防控的干预措施在乳腺炎合并发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治疗 好方法全在这里了
ICAM-1、NF-κBp65与sICAM-1联合检测在浆细胞性乳腺炎中的价值评价
哺乳期乳腺炎怎么办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