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应用散邪解毒救肺包治疗病毒性肺炎(热盛痰阻型)的干预研究

2020-09-10陈玉铭师凯荣颜容郭宏生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4期

陈玉铭 师凯荣 颜容 郭宏生

【摘要】目的:研究散邪解毒救肺包在热盛痰阻型病毒性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2020年4月,对我院收治的81例病毒性肺炎病例均采用散邪解毒救肺包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有关指标。结果:81例病毒性肺炎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治疗总疗效96.3%;治疗后血细胞WBC、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体温恢复时间较短;患者疗程中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散邪解毒救肺包治疗病毒性肺炎(热盛痰阻型)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且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散邪解毒救肺包;病毒性肺炎;热盛痰阻型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02

呼吸道病毒是肺炎的重要病原,其中最常见的是流感病毒,其它病毒还包括有冠状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尤其是2019年年末爆发的新冠状病毒,更使临床愈来愈重视病毒作为肺炎病原体的重要性。目前西药并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中医在抗病毒治疗中,发挥着辩证治疗的优势[1]。我院中医科自2017年1月以来,开始使用纯中药之散邪解毒救肺包,对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收获了良好效果。将具体数据总结为下文。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本次研究病例均为2017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经影像学诊断为肺炎,由ELISA法检测明确血清病毒抗体IgM呈阳性的病例81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热盛痰阻分型表现,症见发热烦躁、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痰鸣气急、口唇青紫、舌红苔黄、脉弦滑;②影像学可见肺部有小片或是斑点状阴影;③实验室检查明确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异常。排除标准:①入组前合并其它并发症:呼衰、心衰、中毒性脑病;②对本次试验用药过敏者。81例患者男24例、女57例,年龄自18~67岁、平均39.5±4.2岁。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咳嗽、风温肺热病的诊断。

1.3治疗方法 选用散邪解毒救肺包治疗:当归30g、川芎30g、法半夏30g、细辛20g、丹参30g、桔梗20g、柴胡20g、百部20g、桂枝30g、白芥子30g、蒲公英30g、薏苡仁30g、紫菀30g、枇杷叶30g、地龙20g、葶苈子30g、石膏30g、大黄20g、黄芪30g、麻黄12g、杏仁20g,3付,共研粗末,装6个布包中,蒸热后覆于背部双侧肺俞、胃俞、大肠俞、心俞等穴位,每次2个包,冷后换热包,不断应用,大约1h。

总计观察疗程15天。

1.4指标监测 (1)症状和体征:记录患者体温变化,咳嗽、咳痰、呼吸频率和肺部体征。(2)实验室检查:记录治疗前、后血细胞分析变化,C反应蛋白变化。(3)中医症候评分:主症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频率与肺部体征,各计0、2、4、6分,次症胸痛、口干咽燥,计0、1分。症候积分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临床痊愈:患者疾病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胸部X线检查提示炎症均彻底吸收,症候积分超过95%;②显效:病症表现均有改善,X线检查提示炎症大部分被吸收,症候积分超过70%;③有效:病症表现有好转,炎症部分吸收,症候积分超过30%;④无效:病症表现未见改善亦或有加重趋势,炎症未见显著变化亦或扩大,症候积分低于30%。(4)安全性:记录疗程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 使用统计学软件是SPSS25.0,数据中的定量指标使用(_x±s)描述、定性资料使用(n、%)描述,分别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意义。

2 結果

2.1中医症状疗效 经治疗,81例患者临床痊愈41例(50.6%)、显效22例(27.2)、有效15例(18.5%)、无效3例(3.7%),中医症状疗效有效率96.3%(78/81)。

2.2患者血细胞分析、C反应蛋白变化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统计 治疗后患者血细胞WBC、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较短。表1。

2.3治疗安全性监测 治疗过程当中,患者未有主观不适的主诉,并无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

附典型病例

张某某,女,44岁,汉族,住院号0383702,住6床。

2019年12月2日,因“间断性咳嗽、咳痰、气短4月,加重1月”,以“肺部感染”而入院。2019年11月兰州大学第二人民医院CT示:双肺感染,支扩可考虑,请结合临床。(同时患干燥综合征)。经中医辨证论治(中药、二十五味肺病丸、止咳祛痰糖浆),配合西医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0.4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g、氨溴索30mg,12月13日因感冒发烧炎琥宁80mg静滴,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mg和乙酰半胱氨酸0.3g等治疗,加用散邪解毒救肺包(12月5日-14日)。12月10日,咳嗽咳痰明显减轻,我院CT示: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请结合临床。从检查结果来看,在中医辨证论治和西药治疗下,配合散邪解毒救肺包热敷肺俞、大肠俞、胃俞和心俞为主的穴位,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肺和呼吸道病毒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咳嗽、咳痰、气喘、胸痛及X线肺部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3 讨论

目前西药抗病毒并无特效药,中医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是多靶位治疗,除了起到抗病毒效果,更是为了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调节功能,祛邪外出,达到机体的平衡而促进病症痊愈[3]。

我院中医科自2017年1月以来,开始使用纯中药之散邪解毒救肺包,通过近3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散邪解毒救肺包对于病毒性肺炎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方中当归、川芎、丹参能活血、化瘀,使心肺与全身瘀血阻滞尽消,由此缓解因凝血过度而带来的临床症状表现与病理变化,对保护心肺、促进肺部炎症吸收作用佳;细辛、桂枝通阳化饮、利水活血,有利于恢复心阳、复苏肺气;柴胡和解少阳、疏风清热;桔根止咳化痰;百部、白芥子、紫菀、枇杷叶疏风散寒、润肺化痰、止咳平喘;薏苡仁药性平稳,可药可食,健脾化湿,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湿气较重、脓痰频生者的良好方剂,甘肃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二版方案中,不论膳食方还是口服方,重点加了薏苡仁,可见本病非薏苡仁不用。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排脓安胃;地龙清热散邪、解痉平喘;石膏散邪清热、解毒增液,二药一虫一石,堪称清解肺胃壅热之良药;大黄清热通便、利水泄毒;麻黄,发表散寒,利水平喘,配杏仁止咳平喘,燮石膏散邪清热,配葶苈子降气平喘。黄芪补益气血、提高免疫力。诸药相伍,达到热毒清、风邪散、痰饮化、瘀血除、肺气苏的综合作用[4]。

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一些穴位,如肺俞,为肺之背俞穴,主治咳嗽、气喘、潮热、盗汗;大肠与肺相为表里,主治腹胀、泄泻、便秘和腹痛;胃与大肠同属阳明经,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和肠鸣;心俞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将散邪解毒救肺包的药气通过以上四个为主的穴位,透进经络脏腑,而达到热毒清、风邪散、痰饮化、瘀血除、肺气苏,达到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目的[5]。

综上所述,散邪解毒救肺包对于体虚感受风寒湿热(毒)痰瘀饮所致的咳嗽、发热、胸痛,及X线呈炎性改变等,具有较好的补益肺气、疏散风寒、清热解毒、化痰行瘀作用,对于促进西药临床作用的发挥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刚, 金劲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认识初探[J]. 天津中医药, 2020, 37(3): 247-25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 001. 1~001. 9-94[S]. 1994.

[3] Falsey A R.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in elderly and high risk adults[J]. Exp Lung Res, 2005, 31Suppl 1: 77.

[4] 卢芳国, 吴涛, 肖文明, 等. 从”寒湿伏燥”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之病因病机[J]. 数字中医药(英文), 2020, 3(1): 50-54.

[5] 王思源, 平静, 南春红, 等. 双表法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形态学改变及肺组织病毒载量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31(12): 2638-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