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外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09-10刘旺霞黄楠陈秀芬郑金相隽永娟洪文慧刘苗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4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刘旺霞 黄楠 陈秀芬 郑金相 隽永娟 洪文慧 刘苗

【摘要】目的: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外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外洗法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列入对照组,将采用常规治疗+外洗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列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的SCV、MC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V、血小板聚集率、HB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外洗法治疗可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参数,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黄芪桂枝五物汤;外洗法;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4-00-0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性并发症,病变常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1]。目前,临床上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晰,多认为其与遗传因素、缺血缺氧性因素、氧化应激等有关[2]。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较为隐匿,患者多伴有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既往临床上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进行干预,然而其效果不尽人意。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与不断壮大,外洗法、黄芪桂枝五物汤也逐渐应用至该病症的治疗过程中,但临床上关于两者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尚存争议。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外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外洗法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列入对照组,将采用常规治疗+外洗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列入观察组。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1.58±6.30)岁;体质量44~89kg,平均体质量(66.87±7.31)kg;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0±2.16)年。观察组男37例,女15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1.30±6.47)岁;体质量45~89kg,平均体质量(67.03±7.25)kg;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0±2.42)年。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糖尿病神经病变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中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5]中血虚寒凝型;主症:血液亏虚,寒邪凝滞,血行不畅;次症:面色淡暗,手足不温,体多肥胖,口黏乏味,胸闷纳呆,头晕眼花,大便粘滞;舌脉: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或沉涩。以上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两项加舌脉支持即可确诊。

1.3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入选者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精神、智力发育正常者;心、肝、肺等脏器功能正常者;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慢性酒精性、金属中毒者;合并骨质增生、骨质疏松者;因其他原因引发的神经病变者;参与本次研究前2个月进行过疾病相关治疗者。

1.4方法 (1)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外洗法治疗:①常规治疗:应用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藥物控制血糖、调节饮食、适当运动、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在7%以下等。②外洗法的组方:桂枝30g,细辛20g,当归30g,白芍30g,黄芪60g,大枣15g,通草20g,鸡血藤60g,煎煮成400mL的药液后,放置于恒温足浴器中,添加1500mL左右的温水,将双足置入浴液中(浴液温度维持在38~40℃),一剂/次,20~30min/次,2次/d。(2)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外洗法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黄芪30g,桂枝15g,白芍15g,鸡血藤15g,红花10g,天花粉15g,牛膝10g,乳香10g,生姜10g。用600mL的水浸泡30min后,大火煮沸转文火煎煮至150mL,于早晚2次分服;其中常规治疗及外洗法的方式方法与对照组保持一致。两组均于治疗2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评估。

1.5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应用肌电图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MyoSstem1200)测定两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2)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应用血流变分析仪(山东科迈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YDA-IV)测定两组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high blood viscosity,HBV)。(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头晕。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_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的SCV与M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的SCV与MCV均高于治療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PV、血小板聚集率、H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V、血小板聚集率、HB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中以远端感觉神经病变较为常见,其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总数的50%及以上。目前,临床上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进行清晰阐述,临床上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多因素诱发的疾病,并提出了综合发病机制假说理论,认为高浓度血糖在经过神经微血管时,对神经微血管舒张产生影响,致使神经血流量降低的同时增加了血液粘滞度,增加了微血管的收缩紧张性,削弱了其舒张性[6]。同时因微血管血流量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粘连分子的表达,致使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进而损伤血液-神经屏障,促进过氧化物根产生,并对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C,PKC)及NF-KB信号通路产生激活作用,进而致使神经内膜出现缺血、缺氧状态,增强机体脂解力度[7]。而且高浓度血糖会导致机体出现多元醇途径代谢过度活跃情况,而PKC、自动氧化作用、生长因子长期缺乏,引起脂质过氧化现象,加重机体的因缺血产生的炎症反应,进而提高了神经元及其附属物、支持细胞的凋亡速率[8]。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其主要遵循控制血糖浓度、改善神经营养及维持微循环稳定,提高神经微血管血流速率等治疗原则,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仍存在糖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改善不明显等情况,其治疗效果达不到理想预期,因而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9]。在祖国医学中,糖尿病神经病变被归分为“痹症”、“血痹”范畴,在《金匮要略》中认为:“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脉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中医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机制与消渴日久,至阴阳气血亏虚、脾运失常,进而血行瘀滞,瘀堵脉络[10]。因此,中医治疗常遵循“温经驱寒,养血通脉”的治疗原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甘温通阳之效;桂枝具有散风寒、温经通痹、活血通阳之效;白芍具有健脾益肾、祛风湿之效;鸡血藤可活血补血、止痛通络;红花可活血祛瘀、散湿去肿;天花粉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牛膝可活血通经,乳香可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生姜可生活益气、健脾合胃。诸药共用,可以起到“温、补、通、调”之效,进而可以活血通络,益气温阳。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可以有效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抗氧化应激反应,且对醛糖还原酶也具有抑制性,进而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内山梨醇浓度,缓解神经病变症状[11]。鸡血藤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速率,桂枝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此外,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进而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局部水肿情况,提高因氧自由基所致的神经病变损伤的修复速率,还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的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有效改善及维持微循环稳定,进而改善神经传导速度[12]。外洗法中的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功效,当归具有补气和血,调经止痛之效,大枣补脾养血、安神,通草具有利水化湿之效。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枣中的环磷酸腺苷,具有扩张血管,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13]。通过中药浸泡,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并维持血液循环稳定,进而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血液黏度,对血液流变学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4]。当其与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应用时,内外联合,可以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提高血流速率,降低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速率,增强运动及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进而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恢复[15]。正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的SCV与MCV均高于对照组,PV、血小板聚集率、HBV低于对照组,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这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外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外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效果较好,利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流流变学的改善,且安全性较好,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Ii M, Nishimura H, F. Kusano K, et al.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Mediates Statin-Induced Restoration of Vasa Nervorum and Reversal of Diabetic Neuropathy[J]. circulation, 2016, 112(1): 93-93.

[2] 暴鹏, 李雪, 孙丽莎, 等. 温阳固本汤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NGF及BDNF表达、脂代谢和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50(10): 1446-1452.

[3] 侯胜开, 高楠楠, 屈璐, 等. 针药并用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8, 27(3): 407-409.

[4] 王蔚文.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372-373.

[5] 中华中医药学会专家组.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M]. 北京, 北京人民医学出版社, 2007: 27-28.

[6] 吳亚辉. 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对早期糖尿病足干预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22): 3999-4000.

[7] 戴琴, 徐骁.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玉女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 2018, 39(4): 482-484.

[8] Wang S, Kobayashi K, Kogure Y, et al. Negative Regulation of TRPA1 by AMPK in Primary Sensory Neurons as a Potential Mechanism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J]. diabetes, 2018, 67(1): 98-98.

[9] 陈伟铭, 张选国, 陈菲.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评价[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24): 3005-3006.

[10] 刘长青.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J]. 天津中医药, 2016, 33(9): 536-537.

[11] 高颖. 益气活血补肾方内服联合中药泡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 2017, 39(12): 1816-1819.

[12] 刘静, 周克飞, 李静.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 18(8): 1041-1042, 1044.

[13] 毕守红, 张瑞娟, 马锦兰. 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按摩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 护理研究, 2019, 33(24): 4347-4349.

[14] 胡亚耘, 谭燚. 中药熏洗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 浙江临床医学, 2017, 19(7): 1285-1286.

[15] 何培文. 电针加红外线照射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 71-73.

猜你喜欢

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协定方眩晕停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高黏血症的效果及对血流变指标变化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意义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不同温度的造影剂粘度对CAG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临床观察
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血液流变学的测定在胃癌患者诊治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