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哲学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2020-09-10张殿国
摘要:课程思政的目的是为了强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挖掘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效果。在哲学教育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需要突出哲学课程的知识性和意识形态,优化哲学教育课程内容,构建合适的课程评价体系,强化哲学育人功能。
关键词:哲学科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怎样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成为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思政是改变目前两者单打独斗的重要途径。要想推进哲学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打破学科限制,形成全方位思政教育体系。从哲学方面来说,哲学教育分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在进行哲学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时,需要挖掘课程的思政内容。
1.哲学教育课程思政要求
1.1强化通识课思政教育
高校不仅需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哲学教育是提升学生学识的重要方法,因此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哲学通识课,通过学习哲学通识课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评判能力。在进行哲学教育课程思政时,将思政内容与通识课程相结合有助于大面积、大范围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
1.2强化专业课程思政教育
哲学专业是培养人通过科学的方式正确定位人与世界的位置,通过以真善美的价值理念塑造更为全面的世界[1]。哲学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精神品质,通过陶冶情操的方式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品格。这与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有一定关联,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精神世界,将两者结合起来能够起到很好的联动效应。
2.推进哲学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2.1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2]。如果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高,那么教师也很难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渗透进去,难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因此,高校需要对教师进行思政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从而才能不影响哲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每个哲学教师要自觉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公民作为教学重点,并在教学中落实思政理念。要想让学生明理,教师就需要先做好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而可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2.2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
课程都有教学目标,学校和教师要将思政教育与各个课程的教学目标相结合,进而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实处。因此,教师要将立德树人设为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培养人才培养方向。在进行哲学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念,通过科学的哲学思想进行信念的培养,如通过唯物主义辨证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围绕目标开展教学,强化哲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而提高思政人才培养质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高校哲学科学的必修内容,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实现育人教育目标。
2.3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灵魂,关乎到能否将课程计划彻底落实,影响最终教学效果[3]。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就能通过教学内容这个载体将思政思想传递给学生。因此,高校各位教师要合理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增强哲学课程的价值导向和挖掘哲学育人功能。哲学是一门知识性科学,融入思政元素能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知识性的结合,有效拓宽哲学课程的教育范畴。思政教育要具有当代精神和特色,高校可以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贯彻特色主义思想。同时要结合当代现实问题开展教学,让学生探索当代存在哪些问题,并指导学生将辩证思想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和用实践深化理论。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也能为学生成长指明方向。
2.4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思政效果
教学方式是落实教学计划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要想提高课程思政效果,就必须优化教学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才能完成課程思政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记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则,通过理性的辩证思想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解释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学会批判性看待问题。哲学是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哲学教育需要能够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历史的深度意义。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思辨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在不断批判反思中成长,得出更符合当代的哲学思想。同时,教师要秉持双重主体的教学理念,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不能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否则容易造成课程思政的盲目性,只有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和思考,才能让思政内容变成学生内化于心的道德情操。另外,现在是信息时代,教师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有效增强教学的便捷性和全面性,教师要采取启发式教学原则,与学生进行深度互动,慢慢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问题,了解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会造成的后果,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3.结语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和路径,积极与各学科融合,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在与哲学课程融合时,教师要积极发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思想,逐渐完善思政建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同时,高校也要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机制,确保课程思政能够顺利开展,充分发挥高校的教书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崔龙.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2-3.
[3]宇文利.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应坚持育人为本[N].中国教育报,2017-05-17.
[1]李锋锋.高校在线教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以“哲学导论”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年09期.
作者简介:张殿国(1964.2-),辽宁省凤城,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原理。
(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1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