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0-09-10严美棠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案例思维品质

严美棠

摘要: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核心素养的重点之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成功立项的区级课题,着眼于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等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让学生充分体现成功,培养自信心的同时,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案例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现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品质列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界定为: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以及形成跨文化意识。

但在英语学习中未经过思维的系统训练和培养,学生只能借助以往的经验或迁移其他学科积累的思维方式,他们的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非系统性,而且由于英语不同于汉语,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思维带有许多负迁移成分。

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乃至今天,依然有许多教师和学生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在分析理解词汇、语法知识点上,而忽视对吸收信息和交际性阅读水平的培养。在我区名师工作站到校帮扶时,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习惯提几个简单的问题,然后通过翻译理解课文,进而根据语言知识的难点提问学生,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和掌握各种语言知识上,而忽略了信息的传递,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根据调查发现,由于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出现偏差,导致理解失误,近几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阅读理解总体成绩未能达到预期的通过率。

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案例

本文基于成功立项的区级课题,着眼于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等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让学生充分体现成功,培养自信心的同时,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以生为本,深挖文本内涵,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形成教学模式。

1. 通过读前训练,引导学生关注标题、插图,开展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推理能力

插图是文本的浓缩,承载着大量的知识信息,衬托文本的内容和情节。沪教2011版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每篇课文都有标题和插图。这套教材具有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特征。标题和插图不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支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图片和阅读标题,从细微处挖掘其中隐藏的重要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推理能力。“看”的技能也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到必须要培养的技能。在读前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标题及插图,预测文章可能涉及的内容,并大胆进心进行猜测。通过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推理能力。

尽管教材只需要学生从图片识别:director, cameraman, light operator, sound operator和make-up artist,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挖掘更多的信息,如:audience, host/ hostess, actor/ actress,contestants等;如第二附图显示标题surprises at the studio.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测会有什么surprises, (肯定不止一个surprise),还让学生猜想可能会出现的surprises是什么。然后带着自己的期盼去细心阅读,查询是否內容与自己猜想的相符,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为新课的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

2 通过读中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

(1)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它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归纳、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自己所设计的思维导图实现知识框架和文本意义的建构,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可视化,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语篇,培养逻辑思维品质。

学生就所学课文画出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理清内容要点,并进行复述,这样既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本,也有助于听说考试的信息转述的训练,一举多得。

(2)运用提问策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

读中阶段是学生理解文本、整理和加工信息、构建和内化新知识、积累阅读体验的过程。“教师提供的活动多数来自精读教学方法:对课文中的事实进行提问,让学生重复课文中的句子来作答,教授词汇以及其他一些注重课文细节的活动,这些活动使得学生忙忙碌碌,但有时却根本达不到真正理解课文意义的目的”(Field,2007)。所以,仅仅依靠展示性问题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理解,要真正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必然要用一些参考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启迪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阅读探索之中,深入文本。

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提问设计应关注文本语言层次、信息层次和思想层次,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文本。因此,提问设计应具备一定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并注意问题设计的深度、广度和梯度。

例如:8A Unit 2 课文The king and the rice. 本文介绍一位国王与智者下棋打赌的故事。这个故事学生并不陌生,所以他们能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顺利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故事。但是这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浅层次理解。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所给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横向拓展思路、纵向深入探究、逆向反复比较,从而找出多种合乎条件的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李秀君,2016)。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多个参考性问题,为学生创设深度思考的机会。

1. Why did the king say, “Is that all?”

2.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3. If you were the king, what would you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这些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思考,答案是多元、开放的。如第一题,从Is that all? 说明了国王自大,(也有学生认为国王是愚蠢的),轻视智者。第二题可行的答案会更多,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数字的神奇力量,所以除了学好英语外,学好数学也对解决日常生活的难题有帮助;另外,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某种倍增的系统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倍增,也一定可以实现一粒米的财富倍增效益。第三题的设问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讨论非常热烈,给出的建议也是五花八门。当时就有个别学生冲口而出说要kill the wise man;也有学生说要把wise man关进监狱,因为他戏弄了国王;也有学生建议用其他的赏赐代替大米;这是教师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理想的机会。教师建议学生从正面、治理国家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把智者封为国师,辅助国王治理国家,让所有人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一观点得到了学生的认同。

通过学生与教师观点的分享,课堂上处处有思维火花的碰撞,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最终能养成批判性、创新性、逻辑性思维的习惯。

3. 通过读后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1)读后续写

阅读理解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把语言符号通过心理认知转换成思维符号的复杂过程”(佟敏强,2009)。读后续写是一种半开放性质的写作形式,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品质,在阅读时厘清故事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分析人物表现出的内心情绪变化,解读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评价故事的文化价值。如果说阅读理解是隐形的心智活动,那么续写能够将这种心智活动显现出来。在续写时,学生要能够结合所给的段落开头语和所标示的关键词,做到想象丰富、条理清楚、内容合理。

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同伴互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它能引发学生的读者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有了教师以外的真正读者,这无形中帮助他们转换视角,从读者的角度思考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等,从而写出基于读者的文章。此外,同伴的建议能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输出高质量的续写段落。

(2)读后表演、读后辩论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运用英语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在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享受英语的乐趣。《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对原实验稿进行了修订,其中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课程基本理念里提出要重视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林立 2012:7)“人文性不是简单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说教式的思想教育,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所学内容,促进学生良好的性格、品格、意志和合作精神等的形成。” (林立 2012:7)基于英语语言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交流,将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能力,角色扮演是有效的方法。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沟通交流,而不是生硬地翻译语言或学习语法。要让语言“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那么就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课堂活动实现,而角色扮演正是实现“活动”的简单易行,实效性高的途径。

学生在表演前进行了热烈的小组讨论,在他们的演绎中增加了不少创新性、合理的内容,丰富了课文的內容,每个小组的精彩演绎给观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顺利开展角色扮演须注意五点。一、充分创设情境。将角色扮演的内容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地勾勒给学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融入情境。此外,鼓励创造性的、合理符合逻辑的内容创作。二、建立轻松的氛围。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用鼓励、赞赏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尽量让学生将角色扮演从学习负担转化为学习动机。将角色扮演成为学生学好对话内容的诱因。三、树立学生的信心。能让角色扮演可持续进行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能顺利完成。通过多正面的及时的鼓励甚至奖励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四、确保听说体系。切忌让学生朗读课文,角色之间没有交流。让学生真的在说英语,也实在地听搭档说英语,尽量地让学生合起书本,通过自己的记忆进行对话。第五,学生主导。让学生成为角色扮演的编剧、导演、演员、观众和评委。将课堂让给学生。教师退位,辅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演练。

再如,学生学完课文8B Unit 6 Pets这一课主题,可以就“是否该养宠物”展开辩论,正反双方就各自观点发表见解及反驳意见。

读后训练的合理设计及实施能让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读后训练,思维品质中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均会发生变化。

三、不足及展望

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包罗万象的,在研究过程中,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并在实践中修改和完善:

1. 这个教学模式,尤其是通过读后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活动,如读后续写、辩论赛等,是否适合基础较差的学校仍有待商榷,因为这些活动对学生语言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词汇量或知识储备,这些活动不能有效引起学生兴趣及参与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课题组会坚持研究,期盼能找到更多更适合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2. 这个教学模式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更好地分组值得课题组再进行研究。根据其他研究显示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后进生是较为理想的组合,但是班上的小组已经固定,课题组要研究怎样能既满足英语学科,又满足其他学科的需求。

3. 单从问卷调查前后测的数据统计、荔湾区统考的阅读理解的成绩是否能有效检测学生思维品质发生积极的变化?课题组老师将继续深入学习,探究检测方法,努力找到更好、更权威的方法。与此同时,数据统计的方法也有待改善。

四、总结

就教育、教学而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且必须基于学情适时做出调整。教师只有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一路前行,不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研讨,把好的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探讨更适合各自学校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Field, M.L. 2007 Text Featur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4]陈晓堂 孙晓慧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

[5]陈晓堂 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是什么 课程.教材. 教法 2016.5

[6]陈瑶 《课堂观察指导》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7]李秀君. 2016.中学英语课堂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与应用[J].学周刊

[8]林立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师保国,刘霞,余发碧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内涵及其落实 课程.教材. 教法 2017.2

[10]鲁子问 英语课堂思维活动策略谈  福建教育  2018.2

[11]史宁中 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 中小学管理2016.

[12]佟敏强. 2009.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王蔷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英语教师 2016.16

[14]夏谷鸣  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7.2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案例思维品质
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用能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研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