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与解决建议

2020-09-10符式康严泽龙付璠焦乐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社会留守儿童

符式康 严泽龙 付璠 焦乐

摘要:从历史上看,国家现代化进程往往都伴随着大量的人口转移,这种转移客观上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城市化,也会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与城市间的人口流动限制被逐渐打破,由于农村与城市间发展机会尚不对等,大量农村劳动力随之涌入城市。而这也促使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群体的产生。本文旨在讨论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新农村建设;社会

1前言

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和农村大规模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外工作,但因经济问题等原因无法将其带在身边,由于隔代教育、缺乏陪伴等因素,对留守儿童在包括教育、性格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而这也是留守儿童问题的肇端。2019年7月21日至7月27日,北京理工大学学生事务中心“守望”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李官寨村(下称李村)、东留固村(下称东村)、冉村寨里村(下称冉村)及梁庄镇政府等地,对当地留守儿童在基础教育、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了走访以及问卷调研工作。

2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分析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了8份留守儿童、32份监护人、105份内黄县市民、4份基层教师、以及4份村委及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所调查的留守儿童年龄大多分布在3岁—15岁之间;所调查的市民年龄大多分布在20—50岁之间,且男(59.05%)、女(40.95%)比率相对较为均衡。

2.1留守儿童占比

根据村委会的统计数据,东村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总数的10%,李村约占50%,冉村则约占65%,留守儿童群体在这几个村庄较为庞大。

2.2父母在外打工及归家情况

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家庭中,76.67%的留守儿童为双亲留守,仅由祖父母一辈甚至是曾祖父母一辈在家照顾;23.33%的儿童为单亲留守。而在单亲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绝大多数为母亲留守照顾。隔代抚养的比率占到了七成以上。

在调查所涉及的家庭中,30.76%的家庭父母每月会归家一次;38.46%的家庭父母每年才会归家一次;30.78%的家庭父母归家频率介于两者之间。可见,父母对于留守儿童的陪伴仍然显得过少。

2.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

对于晚辈已处于学龄的留守儿童家庭(调研样本为30户),只有约13.3%的监护人能兼顾孩子的日常起居以及基本的监督教育。剩下的绝大多数监护人(86.7%)由于年事尚高、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只能负责孩子的日常起居,甚至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在照顾孩子,但只占极少数。60%的监护人表示,期望孩子能上大学,但对于如何引导孩子学习,却往往没有比较具体和清晰的回答。由此观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在其成长过程中,缺乏家长适当而必要的引导。

而对于教师的调查结果则显示,留守儿童家庭在家校配合度上明显低于一般家庭,孩子的发展问题普遍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家庭不能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引导。

2.4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情况

就调查的监护人反馈而言,33.33%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绩持积极态度,而66.67%的家庭则持消极的态度。就监护人的态度而言,留守儿童在学业表现上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从教师的反馈来看,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普遍表现得不够理想,自主性相对不高,辍学率也会更高。

2.5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自身对儿童处于留守状态的态度

在所调查的32户家庭中,约78.1%家庭表示,同意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祖父母一辈留在家中照顾孙辈。约68.8%的父母外出工作已超过两年,且都是常年在外,一年难得归家。值得注意的是,100%的孩子表示,会想念父母,但仅有约53.1%的家长会经常与孩子联系。有约15.6%的监护人表示“母亲与孩子交流多”,可见,在单亲留守儿童家庭中,父爱普遍缺席。

2.6留守儿童性格的基本情況

部分监护人表示,儿童对自己交流较多,但对外人比较怕生。53%的监护人表示,自家孩子的性格偏向内向。

通过对基层教师的采访,可以发现:相较于班上的其他同学,留守儿童心理状况更加令人堪忧,他们中的大多数沉默寡言,课堂表现相对不佳。在初中阶段,逆反心理较小学阶段也会更加严重,教师处理的有关留守儿童的问题,要多得多且相对棘手得多。

2.7当地市民对留守儿童问题认知的基本情况

对内黄县县城居民就留守儿童关注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8.13%的居民表示了解留守儿童,36.26%的居民认为当地留守儿童问题一般,53.85%的居民表示当地留守儿童问题比较严重或严重。

58.24%的市民表示,亲眼目睹过留守儿童,且居住周边存在着留守儿童。有35.56%的市民表示,自己曾帮助过留守儿童。在“谁应该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做出更大的贡献(多选)”的问题中,有48.35%的市民选择政府,39.56%的市民选择家庭,分别有21.98%和16.48%的市民表示社会和学校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政府关怀方面,仅有4.4%的市民表示“政府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很到位”,41.76%市民表示一般。

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面,分别有51.65%和53.85%的市民表示应该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和心理问题(多选),政府和社会各界应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3内黄县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主要问题

3.1监护人对儿童引导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

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另一方面,照顾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家中多有繁重的农活,无暇顾及儿童学习问题,家校协同程度不高,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业方面大多表现不佳。

3.2父母角色的缺失以及隔代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人的引导十分重要。留守儿童与家人日常接触时间过少且大多由隔代长辈照顾,无法及时觉察和理解小孩的微妙心理变化,导致儿童缺乏适当的引导与纾解,积重难返。例如,受访的教师表示,初中年级的留守孩子叛逆心理十分严重,常常会拒绝来自老師和同学的善意。由于长期与父母远离,缺乏适当的倾诉对象,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的性格往往会逐渐走向孤僻、内向。此外,由于很多祖辈觉得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溺爱现象严重,这些畸形的爱对孩子的成长也会造成一定的不好的影响

3.3监护人对儿童监督过少导致的生活及安全问题

相比于普通的孩子,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不在身边,祖辈想管教却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日常行为缺少严格监督,导致部分留守儿童放学后沉迷于手机游戏,形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另外,留守儿童的日常消费行为缺乏引导,金钱观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其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约束的缺乏,同时也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安全隐患(如溺水,火灾等)。农村儿童伤害发生(人次)率为10.0%,其中留守儿童为12.6%,高于非留守儿童。[1]

4内黄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分析

4.1我国尚不全面不均衡的发展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发展尚不均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的年收入大多在50000元左右,而2017年当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189元[2]。农村与城市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一部分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城市另辟生路,而这也是留守儿童群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4.2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

截至2018年,中国外出农民工总数已达17266万人[3]。而城乡二元体系的社会结构以及相对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部分农民工不能与城市人口享有同等的权力和权益,也造成了其子女接受教育的困难,这些部分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

4.3留守儿童帮扶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社会帮扶机制不够完善

为保障留守儿童权益,安阳市教育局曾成立相关机构并出台专门文件,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帮扶。但实地走访发现,这三地都曾对留守儿童进行过专门的统计建档,但后续工作乏力,工作浮于表面。其中,冉村给留守儿童发放过一些书籍等学习资料,但前两者并未开展过此类活动。

在对内黄市民的问卷中,当提及“是否愿意主动帮助留守儿童时”,约九成(87.62%)的市民对此表示了肯定。但由于帮扶机制尚不完善,大部分市民无法找到有效的帮扶渠道,客观上消弭了部分社会团体及市民的积极性。

4.4当地居民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足够重视,对其危害也不甚了解

在内黄县县城内,有相当一部分的居民(约66%)并不了解留守儿童的概念,听闻队员们的介绍后,大部分也表现得不以为意,甚至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也认为留守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其有限。

4.5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形式严峻

留守儿童家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普遍要求其晚辈努力学习,但却缺乏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同时也无法帮助其解决学习方面的种种问题。有的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入辅导班,但却无法了解其实际运行情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辅导班与其说是“辅导”,不如说是“托管”;由于大部分祖辈本身受教育程度以及精力有限,无法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发挥正确的示范作用,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时,也不能及时发现并遏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4.6学校干预的缺失

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4]。

5对策及建议

5.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就业岗位少、收入较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的主要原因。当地政府要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使农民在家门口便能就业、致富。政府还应出台相应的惠民政策,鼓励在外地的中小企业主回乡投资办厂,鼓励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反哺家乡[5]。

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通过政府适当的引导,让广大农民依靠农业,也能发家致富。

5.2适当放开户籍制度,保障打工子弟正常入学

适当放开部分城市落户政策,使广大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便能安身立命。同时适当降低农民工子女入学收费标准,逐步开放城市公立学校,让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6]。解决上学问题,父母就可能会把孩子留在身边,留守儿童问题也能得到部分缓解。

5.3建立更加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体系

当地学校和政府应共同担负起提升乡村教育资源、改善教育坏境的责任,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对良好的教育环境。在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开设心理课程,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鼓励优秀教师下乡支教,让农村留守儿童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投资,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寄宿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在老师、同学的陪伴中成长,一部分弥补家庭教育的缺憾。

在调研中,实践团队成员们发现,“补习班”等校外辅导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照料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阶段,大部分农村补习班处于灰色地带,资质难以保证。当地政府应积极推动补习班“合规化”管理,忌“懒政”,即简单粗暴地将其全盘取缔,而是对此类补习班进行合理的监督以及准入,包括但不限于不定时派遣专员对其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等,也不失为一条解决之道。

5.4改变留守儿童家庭的错误教育理念与方法

留守儿童家长在满足儿童物质需求的同时,也要抓好儿童的教育问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家长应注重平常对儿童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要注意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儿童问题。家长要改变以往错误的“用钱就能养孩子”的理念,如今的网络通信与交通已经十分发达,家长切莫将距离当作借口,忽略孩子的教育。

5.5提高公众及家庭对留守儿童认识,唤醒社会关爱

政府及学校应积极提高公众对留守儿童的认知水平,让家长及公众切实认识到留守对于儿童所造成的伤害,唤醒公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5.6政府牵头,社会各界积极援助,在新农村建设过渡期提供资源

乡村振兴战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当下这个过渡期,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应积极承担起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与义务。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援助渠道,发挥好对这些渠道的宣传作用,让社会各界能更加深入地帮助留守儿童。积极推动“乡村少年宫”建设,充实留守儿童课余生活,规范留守儿童托管机构,纾解祖辈抚养压力。同时,教育机构可以组织相应的暑期支教活动,让农村孩子可以在假期享受优秀的教学资源。心理健康机构可以提供心理治疗帮助,参与引导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R].北京:2018.

[2]安阳市统计局.安阳统计年鉴—2018[R].安阳:20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北京:2019.

[4]吴霓,丁杰,唐以志,方铭琳,秦行音,杨小慧,冉屏.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8).

[5]肖鹏.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甘肃教育,2019,(11),28.

[6]齐广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38.

通讯作者:付璠;主通讯作者:焦乐。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社会留守儿童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