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提升研究策略
2020-09-10马佳婧王心亮高雨婷张汉林
马佳婧 王心亮 高雨婷 张汉林
摘要:在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社会背景之下,高校对学生创业的重视程度不断逐年提升。国家虽然在大学生创业的方面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但是就总体而言,我省对于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训的重视程度仍然比较低,使得大学生对心理资本的认知不到位、了解不充分。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同样缺少创业心理资本的系统化培训,却并未采取实际的创业心理资本开发与提升措施,导致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状况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通过本次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兰州工业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积极调查,并且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整合得出实际的论述报告。[1]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高校毕业的人数逐年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社会就业的形态与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大学生就业环境愈发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加入自主创业行列当中。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国家政府的政策推动,我省大学生毕业生开始全面进入自主选择的时代。据《每日甘肃》报道,目前甘肃省教育部所公布出的数据显示,75%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成为创业者的大学生只占其中的1.94%,且成功率极低。究其原因,是我省的整体创业环境不够完善,且根本原因是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偏低。同时也说明如何拓展大学生就业道路,以及如何通过提升心理资本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创业意愿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群体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群体在国家创业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影响大学生创业心理的主要因素除了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外,还包括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因素。由于我省目前对从心理资本角度出发进行探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所以本次调查研究将对我省高校心理资本建设的其他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在大学生创业的新视角之下,对心理资本和创业意识的各个维度进行整理,并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2.心理资本的定义
心理资本是指人们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及其四个维度对创业意愿具有积极作用,其中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这三个维度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为明显。2005年,Luthans提出心理资本的明确定义,即“个体具备的符合积极组织行为学标准的心理能力和资源”。其次,心理资本理论认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使人们在面对压力时能够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从而取得成功。[2]而创业活动就充满着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所以更要求创业者具备积极的心理资本,去应对创业的艰辛。
在目前创业充满着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未知性的情况下,创业者们若想要追求成功,首先要具备对创业的强烈渴望、自信笃定、心态良好、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等心理素质才能愈挫愈勇,取得成功。所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使其即便面对不明确的创业前景也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3]
3.创业心理资本的界定
创业心理资本是指能够满足在创业过程中的情感要求并促进创业成功的心理资源总和。2004年,Luthans提出创业心理资本包括四个维度:创业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其中,希望是指在某种负面情境之下,个体能够具备积极向上的意志力,发挥主观能动力,并且主动去追求摆脱负面情况的解决方案。乐观是指在某种负面情况下,个体有能力、定力、魄力和信心去寻找有效实现目标的方法。而韧性则指个体在遇到压力、挫折的逆境时,能够快速调整心态的能力。
2005年,Luthans他们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且认为创业心理资本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拥有的最具竞争潜力与优势的前瞻性资本,可以更有效地协同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以此达到创业成功。换言之,创业心理资本对创业者的成功起的作用比三大传统资本更为重要。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心理资本所包含的自我效能感、韧性、乐观、希望、诚信、智慧、创造力等构成要素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殊途同归最终都服务于如何提升创业心理资本,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4.提升心理资本的应用状况
据调查研究显示,心理资本在组织竞争力方面,所带来的直接价值优势可以大幅度提高个体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而可以帮助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创业意识指的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个体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主要包括了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在全国不容乐观的严峻就业情景之下,利用心理资本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创业者即使面对未知的风险与挑战,也可由于坚定的心理资本存在而充满希望,保持乐观,以此减轻来自创业的各方面压力。
(1)国内创业心理提升的现实状况
2015年,李克強总理对大学生创业创新层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4]而在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中,提出了“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口号。因此,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尤其是心理资本。在一些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创业教育改革已然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其中大学生创业率已达到3%,然而这一比例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距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仍然将创业心理资本“不当回事”,他们认为创业活动离自己的生活还很远,心理资本也是无可厚非的存在条件。且在当代社会中,在许多家长老师的主流观念里认定大学生就业还是应该去选择一些黄金职业,如金融、财会、IT等和诸如国企央企等体制内的“铁饭碗”,而去创新创业还是显得不够稳妥,过于冒险,不愿让孩子从事进行创业活动,这未免显得有些目光短浅。
(2)国外创业心理提升的建设状况
据国外新闻资料,国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日趋成熟,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随着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认知的不断深化,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同时推进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特质。在欧洲,德国政府明确提出了“高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的口号,而英国政府则拨款建立英国创业中心与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此外,澳大利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多年。而印度政府的《国家教育政策》中也明确要求高校要培养大学生“自我就业所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5.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提升研究策略
众所周知,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有着资源匮乏、资金和经验不足等劣势,所以更加需要强大的心理资本来支撑创业过程。柯江林等[6]从心理资本角度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长期创业意向有正作用。黄晓霞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浙江省 240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证明在“双创”形势下,心理资本四维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正向影响。[6]
调查显示,影响大学生心理资本的主要问题有创业意愿较强却认知不足、创业兴趣浓厚却动力不稳、创业想法较多却倾向不明和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却持久力不足等。而创业心理资本发展具有极高的潜力和可开发性,所以只要对大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心理资本的开发与提升,就可以使个体心理资本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使创业者们创业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挫折,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2016年,许海元通过提出心理资本积累的教育管理策略主要是通过更新大学生教育管理观念、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拓展大学生教育管理途径、增强大学生教育管理者针对性、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主体素质的方法来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进行建设。[5]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健全个性化的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提升体系,比如开设大学生创业的相关课程,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资本。其次,开展创业访谈讲座和相关专业课知识讲座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减轻学生对于创业活动的抵触情绪,协助学生建立自我创业动机,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的根本途径。
而在政府方面,据调查社会支持力度和心理资本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心理资本水平越高。 2014年李艳等人通过研究发现积极应对的方式、提升幸福感指数和家庭情感温暖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心理资本。 [5]因此,政府应加大宣傳力度,定期开展社会范围的创业知识普及活动,举办相关宣传讲座和培训课程,宣传创业成功者的典型案例,以此来减少大的社会环境中家长对于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固有偏见,形成全社会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郭成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研究,2017
[2]何志涛,张铭洋,聂毓含,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影响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3]李斌,林玲,心理资本及其探究进展综述,华中师范大学,2009
[4]冯艳阳,创业心理资本: 大学生创业研究新视角,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2018
[5]龚慧,大学生心理资本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研究龚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6]赵然,靳娟,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对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2018
作者简介:
马佳婧(1999.06-),女,汉族,甘肃省嘉峪关,兰州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控制专业18-1班学生。
王心亮(1988.07-),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党员,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研究。